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支护)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和X线疑为支扩的患者共540个肺段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两位观察者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并计算kappa值,两位观察者对支扩评价的一致性很好(k值分别为0.96,0.98)。以支气管造影为金标准,螺旋CT10mm层厚扫描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HRCT相比,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52.
主动脉病变螺旋CT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材料与方法 22例主动脉疾病(11例主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大动脉炎、2例主动脉缩窄)者行螺旋CT增强检查,以表面覆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 结果 SSD均能很好显示病变的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MPR可较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管的狭窄。 结论 诊断主动脉疾病综合应用螺旋CT的各种技术可基本取代X线血管造影,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TA所评估的股动脉显著性狭窄(大于50%)后股深动脉侧枝循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股动脉显著性狭窄组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的CTA。统计病例组来自同侧股深动脉代偿的征象,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或股深动脉降支偏利现象(与对侧相比血管增粗,分支增多或直接与股动脉直接相通)的出现频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记录45例病例组偏利现象的评分及股动脉狭窄的程度,对不同的狭窄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病变同侧股深动脉偏利现象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不同狭窄组之间偏利现象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狭窄程度由小到大其偏利现象的评分依次降低。结论股动脉显著性狭窄后,CTA可以通过观察病变同侧股深动脉及其分支偏利现象间接评价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或)股深动脉降支的侧枝循环状况。CTA所评价的股动脉显著性狭窄与侧枝循环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CTA准确评价股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优化改良的2D TOF MRA和并行采集技术与传统的2D TOF MRA技术相比较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月至10月入选152例可疑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技术组:行传统的2D TOF MRA扫描(采用设备自带原始扫描序列及参数),扫描时间5min54s;优化组:采用改良后扫描方法,即TR TE时间及层厚不变,改变偏转角度数为40°,增大FOV,增加扫描层数为110层,用GRAPPA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为4min37s。图像经由两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情况进行评价:优质图像为Ⅰ级,劣质图像为Ⅲ级。结果 完成152例患者1368支颈动脉段血管成像,传统组68例患者612支血管图像质量分级为:Ⅰ级405支(66.2%),Ⅱ级191支(31.2%),Ⅲ级16支(2.9%)。优化组84例患者756支血管图像质量分级为:Ⅰ级673支(89%),Ⅱ级83支(11%),Ⅲ级0支(0%)。优化组I级血管成像率显著高于传统组(89%vs.66.2%;P〈0.001),III级血管图像显著低于传统组(0 vs.2.9%;P〈0.001)。结论 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优化2D TOF MRA扫描参数和并行采集技术可以缩短扫描时间,提高颈动脉图像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15岁。于2005年7月拟诊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样滑膜炎。行手术切除滑膜,术后右膝关节肿胀消退,病理诊断为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006年初右膝关节再次出现肿胀,逐渐加重。查体右膝关节前侧见纵行手术瘢痕,浮髌实验( ),局部无明显压痛。右膝关节正侧位X片示构成关节各骨未见异常,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膝关节MRI扫描示右膝关节髌上囊及关节腔内见长T1、长T2液体信号,边缘见多发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水激发序列呈低信号(图1~3),内外侧半月板未见异常信号,前后交叉、内外侧副韧带未见异常。增强扫描见囊壁及结节明显强化,周…  相似文献   
56.
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螺旋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CT原始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取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多平面重建(mulitiplanar reformation,MPR)+轴位,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透明显示(Raysum)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电子结肠镜(electronic colonoscopy,EC)活检证实。结果 轴位+MPR,CTVC,SSD+Raysum对结肠癌分型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1.74%,89.13%和58.70%,对结肠癌环周侵犯程度的正确判断率为100%,82.61%和73.91%,肿块对肠管侵犯的长度的正确判断率为80.43%,60.87%和100%;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65.15%,75.76%和51.52%。结论 轴位+MPR能较准确判断肿块周侵犯的程度,CTVC能准确判断肿块的分型,SSD+Raysum有助于准确判断肿块的长度;以上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评价更有助于全面,细致地显示病变情况,尤其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57.
喻敏  王东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7,13(3):173-174,F004
Caroli氏病为肝内胆管的先天性囊状扩张,1958年由Caroli首先报道,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告3例经影象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的Caroli氏病,结合文献复习,主要探讨Caroli氏病的CT诊断价值。例1 男,11岁。因反复呕血、便血两年入院。患病以来偶有发热,无明显腹痛及黄疸。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大,肋下4cm,剑突下10cm,脾大,肋下2cm,腹水征阳性。化验: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51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正常。胃镜:食道静脉、胃底体静脉曲张。B超:肝…  相似文献   
58.
MAR诊断单冠状动脉畸形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9.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时惠平高元桂高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而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快速磁共振成像(MR...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 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胸段髓外硬膜下串珠状或虫蚀状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串珠状强化,脊髓内有不同程度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可根据脊髓外硬膜下流空信号明确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增强扫描对显示畸形血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