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36岁,车祸伤致左侧踝部疼痛、肿胀、畸形、不能活动1小时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神志清楚;左踝下剧痛、肿胀、畸形、不能活动,左足内移、内翻、短缩、下垂畸形;头部、躯干及其他肢体未发现明显瘀斑、创口及阳性表现。临床拟诊“踝关节脱位”行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分型与CT分型之间的关系,探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临床和CT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型中急性脑炎型9例、癫痫型38例、脑瘤型21例、脑卒中型2例;CT分型中脑炎型17例、脑梗塞型2例、肉芽肿型44例、局限性脑软化灶和脑萎缩7例;临床急性脑炎型与CT脑炎型有相关性,其它分型间无相关性。结论:脑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只部分反映其CT表现,其中临床急性脑炎型病人CT常表现为脑炎型,而临床其它类型表现的病人则需要通过CT来明确病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8岁。间断性头晕、头痛、乏力1年。近4个月来,头痛加剧,伴呕吐、双下肢无力行走。体检 T36℃,P78bpm,R17bpm,BP13/10kPa。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检查合作,一般情况好。既往有血吸虫病史。头部CT扫描 平扫:右侧小脑半球大片低密度水肿灶,CT值23.0Hu,其内见等密度结节影,四脑室受压变形,左移,幕上脑室扩大。增强后:左侧小脑半球低密度灶未见强化,CT值23.0Hu,其内结节影明显强化,CT值76.7Hu。诊断意见: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图1)。实验室检查血吸虫免疫印斑试验阳性,囊虫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0kV、100kV和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三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记录三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下颈部横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13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62,P0.01);CTDIvol分别为(9.30±1.82)mGy,(5.77±2.70)m Gy,(2.88±0.00)m 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56E+32,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DLP及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三组Kappa值均0.70),中等横径组与小横径组分别与大横径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05),三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在显示颈部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