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110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968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834篇
预防医学   84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23篇
  9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轮状病毒致新生鼠胆管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致新生鼠胆管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共需成年雄性鼠13只,雌性鼠25只。将小鼠按每笼1只雄性与2只雌性的比例将动物分成13笼,饲养于层流室内,新生鼠出生后24-48h内将其随机分成5组,每组5窝,每窝5—8只。不同组腹腔内注射不同滴度的猴轮状病毒MMU18006,其中一组加用吡咯二硫氨基甲酯(PDTC),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在注射病毒后5、10、15、2l及28d各处死一批动物,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及肝内外胆管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轮状病毒VP7抗原及NF-κB在肝内外胆管中的表达,并对NF-κB的表达进行原位杂交研究。结果 病毒注射组小鼠体重的增加明显侵于对照组。病毒注射后鼠肝胆系统出现急慢性炎症反应,且可见肝外胆管狭窄及胆道闭锁。病毒注射组均可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注射后NF-κB的表达在蛋白质水平与mRNA水平均增高,PDTC能抑制NF-κB的表达增高并可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结论 NF-κB在介导轮状病毒对新生鼠肝内外胆管损伤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被PDTC所抑制。  相似文献   
72.
支气管哮喘患儿尿5项微量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肾脏受损情况。方法 采用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化学显色终点法分别测定 6 6例轻、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免疫球蛋白G(IgG)和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含量 ,并与 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对照。 结果 轻、中、重度哮喘患儿尿RBP、Alb、TRF、NA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尿IgG含量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尿RBP、NAG含量重度哮喘患儿高于轻、中度哮喘患儿 (均P <0 0 5 ) ,轻度与中度哮喘患儿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尿TRF、Alb含量在轻、中、重度哮喘患儿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存在肾小球和肾小管轻度或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7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 sionofthenewborn ,PPHN)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 ,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 ,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 ,而引起的心房及 (或 )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 ,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1] 。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在胎儿期 ,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 ,只有 <10 %的心输出量进入肺循环 ;在出生后 ,随着肺血管阻力下降 ,肺血流增加 8~ 10倍 ,使肺成为正常气体交换的场所。介导肺血管阻力降低的因素目前尚未被完全认识 ,但至少包括肺的节律性扩张、…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检测巴布膏处理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含量,以了解巴布膏对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0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哮喘对照组(AC)、必可酮治疗组(BC)、巴布膏治疗组(BA)。除 NC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余组均应用卵蛋白致敏建立豚鼠哮喘模型。BC 组给予必可酮喷雾剂每天2揿(0.25mg/kg),BA 组则用巴布膏贴于豚鼠背部脱毛区双侧肺俞及脾俞穴,用胶布固定6h,每天给药1次,共14天。应用 Wright-Giemsa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别豚鼠支气管壁内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并测定肺组织的 MMP-9、TTMP-1阳性细胞百分数(A/P)和平均光密度值(AOD)及计算阳性指数(PLI=AOD×A/P)。结果 BA 组、BC 组动物支气管壁内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均高于 NC 组,而低于 AC 组(P 均<0.05)。各组间 MMP-9的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其中 BA 组、BC 组 MMP-9的 A/P、AOD 和 PLI 均高于 NC 组,而低于 AC 组(P 均<0.05);然而4...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CD19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与分布,为白血病的诊断、鉴别以及导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7个荧光直标单克隆抗体(单抗)及CD45/SSC双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321例AL细胞进行免疫诊断和分型,并对CD19在各类型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16例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中,CD19的阳性率(99.1%)明显高于B细胞系其它相关性抗原的阳性率;CD19在17例含B细胞系成分的杂合型白血病(HAL)中全部表达,而在29例T细胞系ALL和7例T/My HAL则均无表达;在15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仅11例(7.2%)CD19阳性,明显低于其在B细胞系ALL中的阳性率(P=0.001);CD22在B/My HAL的阳性率(12/15,80.0%)明显高于CD19 -AML(0/11,0%,P<0.001).结论 CD19对B系ALL细胞的特异性较好,敏感性较高,是诊断B细胞系ALL较为可靠的表面标记,也可作为导向治疗B细胞系ALL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76.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观察251例白血病细胞CD14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 CD14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在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CD45 /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 2 5 1例白血病细胞 CD14及其它白血病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2 5 1例中有 19例 ( 7.5 % )白血病细胞表达 CD14,9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 )中 16例 ( 16 .8% )白血病细胞表达 CD14,130例淋系白血病未见 CD14阳性的病例。 M4和 M5b CD14的阳性率 ( 9/ 14;6 / 6 )明显高于 M2 ( 1/ 30 ) ( P=0 .0 0 1;P=3.6× 10 - 6 )及 M5a( 0 / 5 ) ( P=0 .0 3;P=2 .2× 10 - 3 )。标准 CD14单抗均不与 5例 M5a细胞反应 ,而自制 CD14新克隆 2 F9单抗则全部阳性。5例 M5a中 1例 CD15和 2 9例 M2 中 13例 CD11b的阳性率明显低于 M5b( 6 / 6 ,P=0 .0 2 ;6 / 6 ,P=0 .0 2 )。在 AML 组中 ,CD14的表达与 CD117呈负相关 ( r=- 0 .2 ,n=81,P=0 .0 3) ,与 CD11b、CD15及HL A- DR呈正相关 ( r=0 .5 ,n=93,P=0 .0 0 1;r=0 .4,n=95 ,P=0 .0 0 1;r=0 .2 ,n=95 ,P=0 .0 2 )。结论  CD14有助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及其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其对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特异性为 96 .7% ,敏感性为 6 0 .0 %。  相似文献   
7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维生素A,D3,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3,E的含量.方法血清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正己烷提取,经氮气吹干,甲醇定容后进样分析.色谱柱Hypersil ODS 5μm,250×4.0mm;流动相甲醇-异丙醇(95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维生素A 325nm,维生素D3265nm,维生素E 292nm;柱温25℃.结果三种维生素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线性范围维生素A 0.2~2.0μg/mL(r=0.9987),维生素D340~400ng/mL(r=0.9994),维生素E 4.0~30.0μg/mL(r=0.9988).结论本法操作快速、灵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PU)和慢性胃炎(CG)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vacA基因的变异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情况。方法 从70株Hp中选择部分菌株测定其vacA基因的s区和m区核苷酸序列。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Hp菌株的空泡毒性。结果 6株sla型Hp菌株的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sla型60190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2%~98.3%,4株m2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2型87—20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相似性为93.8%~97.6%。1株m1b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1型60190株相应序列相似性为87.3%,与m2型87—203株相应序列之间相似性为71.7%。所有5株sla/m1型Hp对HeLa、RK-13和SGC-7901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仅27.9%(12/43)的sla/m2型菌株对HeLa细胞表现为空泡毒作用,但分别有65.1%(28/43)和62.8%(27/43)的菌株对RK-13细胞和SGC-7901细胞有空泡毒作用。所有sla/m1b和sla/m1b—m2型Hp菌株对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以RK-13细胞计,81.0%(17/21)的sla/m1b型Hp菌株和1株sla/m1b—m2型有空泡毒性。PU组感染的Hp菌株空泡毒性(84.4%)强于CG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地区患者感染的Hp菌株vacA基因变异主要在于m区。vacA基因空泡毒性的表达在HeLa细胞中低毒性的sla/m2型菌株在RK-13和SGC-7901细胞中仍有较高的空泡毒性。m1b型Hp空泡毒性强度介于m1和m2型之间。PU患者感染的Hp菌株其空泡毒性明显强于CG组。  相似文献   
79.
浙江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congenitalhypothyroidism ,CH)的发病率及探讨其治疗的最佳剂量 ,以减少智力障碍的发生。 【方法】  1999年 10月 1日~ 2 0 0 2年 9月 3 0日 ,采集 3 5 14 71名出生 48~72h后的新生儿足跟血滴于滤纸血片上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斑中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hor mone ,TSH)值 ;可疑阳性者再召回取静脉血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3 、T4和TSH浓度 ;确诊为CH的患儿根据病情轻重 ,给予优甲乐 (L T4) [剂量范围 :4.2 3~ 6.77μg/(kg·d) ]治疗 ;定期随访监测其生长及生化指标。治疗到 2岁左右停药检测甲状腺功能并测发育商 (developmentalquotient ,DQ)。  【结果】 可疑阳性患儿 12 95例 ,确诊 2 2 7例 ,发病率 0 .63‰ ;平均治疗 5 1.8d后血清T3 、T4、TSH达到正常范围 ,15人在 2岁左右作DQ测试 ,平均值 112 .5 7( 89~ 14 6)。 【结论】 浙江省CH的发病率高于其它省 ,明显高于北美和欧洲 ,可能与人种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优甲乐的治疗剂量以 4.2 3~ 6.77μg/(kg·d)为宜。  相似文献   
80.
如何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医疗纠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医疗纠纷呈增长态势,给病人、给医疗单位、给社会都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医疗纠纷,在医疗改革中做好医疗纠纷的管理工作,是当今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