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病变,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临床类型,AR发病率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避免过敏源、抗组胺药物、物理疗法及手术治疗。微波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miRNA在HBV从感染经由肝硬化到肝癌进程中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微小RNA(microRNA, miRNA)在HBV感染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进程中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人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 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3种肝脏组织中芯片结果差异性表达的miRNA, 验证芯片结果的可信性.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microRNA有6个, 分别为:hsa-miR-602、hsa-miR-129-5p、has-miR-210、hsa-miR-671-5p、hsa-miR-30b*及hsa-miR-572; 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miRNA有8个:hsa-miR-143、hsamiR-199a-5p、has-miR-195、hsa-miR-27a、hsa-miR-99a、hsa-miR-519e、has-miR-130a及hsa-miR-597. 这些正常肝脏组织相比有差异表达的miRNA,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从HBV感染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进程中伴有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 且变化主要发生在进程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颅脑正中矢状面T2W1图像测量正常国入、Chiari畸形Ⅰ型患者标准体位下的颈延髓角,建立国人正常颈延髓角的参考标准,探讨国人颈延髓角的发育规律、颈颅关节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为MRI诊断Chiari畸形Ⅰ型等部分颈颅交界区疾病提供参考标准.[方法]随机选取857例(0~74岁)正常国人及14例Chiari畸形Ⅰ型的颅脑MRI图像,于T2WI正中矢状面图像上测量延颈髓轴线夹角数值.各年龄组性别间的差异用t检验做统计分析,对各年龄组间年龄差异用方差分析做统计检验.[结果]在MRI上,正常组0~9岁、50岁以上年龄组所测量的男女性别的颈延髓角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20~49岁年龄段男女两性别的颈延髓角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岁以上所有年龄组的颈延髓角随年龄的增加角度也增大.10 ~29岁与其他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颈延髓角的95%可信区间为156.9°~174.7°,病例组与正常组颈延髓角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国人正常体位下颈延髓角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角度范围.对于Chiari畸形Ⅰ型的诊断,MR能够直接显示脑桥延髓受压及小脑下疝的情况,在M RJ成像中可以参考以上参考值对于该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较为理想的肝癌实验模型,便于检测肿瘤生长、治疗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经导管注入瘤组织悬液的方法制作兔VX2肝转移性肿瘤模型,并行MRI和病理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学笃  孙伟 《医疗装备》2011,24(11):82-83
1胶片自身原因引起的卡片及处理 AGFA55xx系列干式打印机使用的胶片为单层药膜涂布。片基一侧涂布防静电层、成像层、保护层等。由于除片基层之外的其它层与片基的化学结构不尽一样,膨胀系数也不一样。在受到温度、湿度、外力作用下胶片会变形弯曲。这种弯曲眼睛很难看出。当胶片运动过程中自由落体到前门后方时,弯曲胶片在向提升组件运动时容易卡片,或者使胶片倾斜运动,胶片打印一个角,卡在打印部分。此故障多在北方冬春季。  相似文献   
16.
经皮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是近年治疗布 -加氏综合征的新技术。通过对1 996— 1 999年 1 9例下腔静脉支架的治疗 ,病例的护理 ,总结出该项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9例 ,男 1 5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 5岁。本次治疗前 ,1 9例B -CS的病程为 2-1 4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腹痛 ,腹胀 ,肝脾大 ,胸腹壁静脉曲张 ,双下肢水肿 ,部分患者合并溃疡形成伴色素沉着等。血管内支架放置后 ,对其中 1 5例病例进行了随访观察 ,平均随访时间为 6个月 ,最长时间为一年。在 1 5例B -CS中有 1 4例获得显著疗效。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血管炎患者sICAM-1 sVCAM-1 TNF-α TNFR-Ⅰ与TNFR-Ⅱ的血清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TNF-α TNFR-Ⅰ与TNFR-Ⅱ,sICAM-1 sVCAM-1的血清水平,并进行血管炎与对照组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39例血管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TNF-α水平降低,TNFR-Ⅰ,sICAM-1,sVCAM-1水平升高,TNFR-Ⅱ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NF-α在本研究血管炎患者的发病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其血清中的低水平也可能是因为其生物学作用被sTNFR中和所致,sICAM-1和sVCAM-1在血管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mulf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位成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肩关节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20例(40侧),均应用多向调整MPR(AMPR)、在旋转容积再现(VR)图像的基础上行MPR(旋转式MPR,RMPR)及常规MPR(CMPR)技术对重建图像进行斜冠位重组,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侧肩关节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斜冠位图像。在显示肩关节图像质量方面,AMPR与RMPR模式优于CMPR模式(UAMPR:CMPR=-6.648,URMPR:CMPR=-6.388,P值均=0.000),AMPR与RM-PR模式无差异性(U=-0.338,P=0.735);在肩关节成像的简易程度方面,AMPR模式优于RMPR模式(P=0.000)。结论:AMPR、ILMPR技术获得的斜冠位图像均能直观显示肩关节,优于CMPR技术,RMPR技术较AMPR技术简便,在评价肩关节疾患方面斜冠位图像较常规冠状位图像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6例脑胶质瘤X刀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自1997年 3月~ 1999年 7月利用JX 10 0X刀系统常规固定头环及立体定向头架 ,CT扫描 3mm层厚 ,将影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采用单次或分次治疗。全组 36例获得 6~ 30个月的随访 ,中位 18个月。结果 :34例生存期超过 6个月占 94 .4 % ,6例超过 30个月占 16 7%。 2 2例CT或MRI复查病灶明显缩小占 61 1%。 3例病灶消失占 8 3%。 3例病灶增大占 8 3%。 4例无明显变化占11 1% ;2 6例症状减轻 ,3例症状消失 ,3例症状重 ,4例死亡。结论 :X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是肯定的 ,它适合颅内各类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颅脑MRI正中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图像测量正常国人青壮年过伸过屈位的颈延髓角,获得国人青壮年正常颈延髓区的最大活动角度,探讨颈颅关节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青壮年157例(15~35岁)无颅颈交界区相关临床症状和发育畸形的受检者,MRI扫描无明显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正常国人、30例青壮年过伸过屈位颅脑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测量延颈髓轴线夹角数值。应用西门子Avanto 1.5 T超导MRI扫描,由两位主治医师在PACS操作系统的监视屏上利用计算机角度测量功能键分别对所有图像颈延髓角各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获得数据。性别差异用t检验,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结果在正中矢状位T2WI上,过伸、过屈位时颈延髓角分别为170.44°±4.47°和164.21°±3.89°,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同年龄段正常体位时颈延髓角为164.62°±4.31°,与过伸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过屈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86)。结论青壮年国人过伸过屈体位下颈延髓角存在一相对固定范围,能够反映青壮年颈颅部的功能状态。当正常体位下的颈延髓角超过该范围时,提示颈颅交界区可能处于异常状态,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