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1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资料。将西北地区10家医院资料定为西北组,东北地区4家医院病例资料定为东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AO分型等。结果共收集病例5197例,其中西北组3278例,男1675例(51.1%),女1603例(48.9%);东北组1919例,男771(40.2%),女1148例(59.8%);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945,P<0.01)。西北组和东北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5.0岁(16~96岁)和55.0岁(16~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926,P<0.01);两组均以51~60岁年龄段患者为最多,构成比分别为19.3%(632/3278)和27.4%(525/1919);西北组青壮年(16~60岁)和老年(>60岁)患者分别为2607例(79.5%)和671例(20.5%),东北组为1273例(66.3%)和646例(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1.364,P<0.01)。两组左侧骨折均多于右侧,且高发类型均为23-A型,其中西北组A型骨折占48.0%(1574/3278),东北组为61.8%(1185/1919),两组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1.976, P<0.01)。结论西北地区成人尺、桡骨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东北地区是女性多于男性,两地区均以5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以23-A型为高发类型,且左侧均多于右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 GS)颗粒和聚乙烯醇( PVA)颗粒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BAE)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和B组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利用同轴导管技术,用Progreat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出血支气管动脉分支,A组选用GS颗粒栓塞,B组选用PVA颗粒栓塞。比较2组止血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A组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16例(66.67%),72h内完全停止咯血7例(29.17%),栓塞止血有效率为95.83%,B组28例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24例(85.71%),72h内完全停止咯血1例(14.29%),栓塞止血有效率为100.00%,2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B组复发率为3.57%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AE是治疗大咯血有效方法,应用PVA颗粒为栓塞剂,安全有效,不易复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6例 (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尺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6.53%[1]。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2-4]。选择合适长度的内固定物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术前常规拍摄尺桡骨 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严重程度、累及范围,但是由于骨折存在成角移位、重叠移位等畸形,不能根据术前骨折 X 线片精确选择尺寸合适的内固定物。拍摄对侧尺桡骨 X 线片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增加患者的 X 线暴露量。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前需准备几乎所有型号的内固定物,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人体四肢长骨与身高有较强的相关性[5-6],本研究通过拍摄健康志愿者的尺桡骨 X 线片并测量尺桡骨长度,探讨成人尺桡骨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更有针对性地术前准备和术中选择合适的尺桡骨骨折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2)对放疗模型小鼠消化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照射对照组、KGF-2低、中、高剂量组5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假照射,其他4组给予全身一次性137CS-γ射线7.2Gy照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KGF-2 1、2、4mg/kg;通过观察小鼠体质量,检测小鼠肠组织蛋白浓度,NO含量和肠组织病理分析,分析KGF-2对小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照射前,各组小鼠体质量平均值差异<0.6g.照射后,空白对照组保持体质量增长趋势,其他4组均于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体质量的明显下降,3个给药组于照射后第4天出现体质量最低值,后逐渐恢复,照射对照组体质量下降明显于第7天达到最低值,后恢复不明显.小鼠接受γ射线一次性全身7.2Gy照射后,照射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浓度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给药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仅高剂量给药组蛋白浓度高于照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给药组NO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小肠绒毛、隐窝完整,无明显组织学改变.照射对照组小肠组织病变较重,小肠黏膜结构发生破坏,可见多处片状出血,黏膜水肿,部分绒毛变性、脱落,病变处隐窝破坏.低剂量给药组小肠组织黏膜水肿,绒毛、隐窝完整,无出血坏死等其他改变.中剂量给药组小肠组织黏膜轻度水肿,绒毛、隐窝完整,无出血坏死等其他改变.高剂量给药组小肠组织绒毛整齐、完整,隐窝完整,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KGF-2对小鼠放射性肠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