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4例ARVC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2岁,均有反复头昏、心悸、晕厥或黑矇病史。4例患者症状发作时共出现6种形态的VT,频率为130~210次/分。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 Array)指导下行VT消融治疗。结果 4例患者共行6次手术,其中3次采用CARTO系统,3次采用EnSiteArray系统指导。3例完成消融,随访2~19个月,3例患者均无猝死、晕厥或黑矇发生;2例术后一周内复发,但VT的频率减慢,药物能有效控制,术后5~6个月VT不再发作。另1例患者在放电消融过程中VT的频率加快,形态紊乱,蜕变为心室颤动,紧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终止手术。随访6个月,无VT发生。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VT的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6处钙化病变,有15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管腔狭窄由术前的87%±10%减少至42%±9%,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共植入18枚国产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75%(15/16)。1例因血管严重扭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植入支架失败,建议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无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8.4±3.6)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住院患者9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0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6例、心房扑动9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9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频发室性早搏24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72例)或CARTO系统(26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结果:84例一次手术成功(85.71%),7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成功率合计92.86%.50例房颤一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后3例成功.9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9例房速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4例室速、室早患者中20例一次消融成功,4例行再次消融2例成功.共有并发症6例:心包填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 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8周龄Wistar 雄性大鼠2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应用华法林和维生素K1诱导动脉中层钙化,8周后右侧颈动脉插管进行有创血压和心室内压力的检测.以及取材主动脉,Von Kossa染色分析动脉钙化程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管组织中钙含量.采用弹性纤维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组织中弹性纤维形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收缩压:( 151±9) vs (113±7) mmHg,P<0.01,舒张压:(122±10) vs (98±8) mmHg,P<0.05];而各组间平均左室内压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血压变化的同时伴有动脉形态结构的改变,主动脉和颈动脉中层钙化明显,模型组主动脉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7.9±1.8)vs(5.8±0.6)mg/g,P<0.01].弹力纤维断裂变直,失去波浪形状.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析模型组MMP-9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利用华法林和维生素K1诱导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鼠是可重复性好,便捷,以及与人体衰老相似较为理想的模型.MMP-9酶表达明显增多可促使大动脉中层弹力蛋白降解和钙在弹力纤维薄层的沉积,从而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形成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处理接受延迟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PCI术组120例接受传统PCI术治疗,血检抽吸联合PCI术组120例,接受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梗死相关冠脉的开通率、PCI术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或严重脑卒中、心力衰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 2组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联合PCI术组与传统PCI术相比,梗死相关冠脉开通率更高(98%比92%,P=0.03),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更低(4.8%比6.4%,P=0.03)、复合终点发生率更低(13.9%比16.2%,P=0.03);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更低(4.6%比5.8%,P=0.03)、心力衰竭发生率更低(6.8%比7.6%,P=0.03)、复合终点发生率更低(14.6%比16.8%,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术能减少接受延迟PCI术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6个月心衰发生率,更好地保护残存的心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6.
一位女性患者,因晕厥入院,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患者拒绝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而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在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室早激动标测图,激动标测提示室早来源于右室流入道与流出道交界处游离壁,局部可见p电位,放电消融后室早消失。随访2月余无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97.
病例1,女,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于2006年7月8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级粗糙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膜部缺损(膜周型),膜部瘤形成,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于2006年7月10日行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术中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位于膜部并膜部瘤形成,基底部缺损9mm,  相似文献   
98.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D154、gp39)现被认为是各种免疫与炎症调节的重要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它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23-3825
探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更换为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本研究入选了112例经测序检测为CYP2C19弱代谢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被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所有患者接受替格瑞诺(90mg,2次/d)或氯吡格雷(150mg,1次/d),并联合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治疗3天后检查血小板聚集率。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聚集达标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情况。对于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治疗3d后,替格瑞洛组复查血小板聚集率较基线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替格瑞洛组未出现任何严重出血事件。PCI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以确认患者是否为弱代谢型。存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而言,替格瑞洛是安全、有效并且可以信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03岁。因四肢活动不便,关节僵硬,生理性功能衰退于2008年12月3日入院。3年前开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呛咳而反复出现重症肺部感染。既往史:①患者1998年因前列腺肥大,导致尿潴留。在本院泌尿外科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留置导尿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