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胆囊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礼同  李澄  刘淑惠  徐文娟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9-1252
目的:探讨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的显示能力.方法:107例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行胆囊动脉成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MIP)、全体积最大密度投影(VMIP)和容积再现(VR)成像,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103例(96.3%)CTA能显示胆囊动脉(n=128)及其起源,起源于正常肝右动脉105支(82.0%),变异肝右动脉8支(6.3%),其它动脉15支(11.7%);单支胆囊动脉78例(75.7%),双支胆囊动脉25例(24.3%),共同起源于正常肝右动脉20例(80%).98例(95.1%)MPR、SMIP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胆囊动脉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55例(56.1%),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外18例(18.4%),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而另外1支走行于胆囊三角外18例(18.4%).103例横轴面CT、MPR和SMIP图像均能显示胆囊动脉,VMIP图像能显示胆囊动脉92支(71.9%),VR图像仅能显示胆囊动脉59支(46.1%).结论:CTA能清晰地显示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临床诊断的方法是依靠非介入的方法,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断层扫描等[1].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脉搭桥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方法之一,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2].  相似文献   
63.
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的定量测量: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神经纤维条目数这个定量参数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探讨该指标运用于临床的可靠性.方法:对21例健康志愿者行头颅MR-DTI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 One 164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dTV)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将由软件计算获得的皮质脊髓束(CST)纤维束条目数作为定量指标,分别由同一评定者于3次不同时间及3位不同评定者对同一资料进行重复测量,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同一评定者3次之间及不同评定者之间的数据,评估其可重复性.而后由同一评定者测量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从而探讨双侧CST条目数及FA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同一评定者不同3次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范围在0.737~0.939之间,3位不同评定者所得数据之间的r值范围在0.062~0.727之间;由此可以得出同一评定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3位不同评定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且同一评定者测量的双侧CST条目数及FA值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的可重复性不佳,同一评定者的可重复性要高于不同评定者之间.  相似文献   
64.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面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或主动脉分裂[1].本病少见,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5~10例,但多急剧发病,60%~70%患者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心脏合并症[2].作者报告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对22例主动脉夹层瘤进行急救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比较MSCT结肠水灌肠、钡剂灌肠(BE)及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探讨三者检查方法在大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对43例怀疑大肠病变的患者行MSCT结肠水灌肠检查,其中21例先后接受BE检查,22例先后接受结肠镜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大肠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有无差异。结果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百分率分别为90.70%、95.24%、50%,MSCT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肠镜比较有显著差异。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病变定位/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86.05%/86.05%、76.19%/66.67%、59.09%/77.27%,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病变定位准确率高于肠镜,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对大肠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 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其中超急性期8例,按照自行制定的脑卒中方案进行检查,包括DWI和FAIR序列.结果 10名志愿者FAIR-△S和DSC-CBV都清楚显示随血流灌注的变化颅内灰质、白质和灰质团块的分布.18例脑肿瘤患者FAIR-△S显示11例肿瘤实质部分△S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3例△S与周围脑组织相仿,4例△S低于周围脑组织,所得结果与DSC-CBV一致.缺血性脑梗死45例在DWI均有阳性发现,39例FAIR发现明确的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是常规MR成像技术良好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肺炎旁胸腔积液(parapneumonic effusion,PE)是肺炎常见的并发症,约40%的住院肺炎患者可并发肺炎旁胸腔积液[1].若是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CPE)临床采用传统的全身治疗,疗程长,疗效常常不令人满意,且大多影响肺功能,病死率亦较高,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住院的44例CPE,在全身治疗同时加用CT引导下胸腔置管引流冲洗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尿路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任意角度曲面重建 (CPR)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1例泌尿系病变患者中 ,肾盂癌 4例 ,肾盂结石 1例 ,输尿管结石 5例 ,输尿管单纯狭窄 3例 ,输尿管癌 2例 ,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 2例 ,膀胱癌 2例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 1例 ,腹腔脓肿压迫输尿管 1例 ,膀胱炎 3例 ,输尿管炎 7例。 3 1例均采用 10mm层厚、层距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 ,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 ,采用 2 .5mm层厚、1.2 5mm层间距重叠 5 0 %重建轴面源像 ,传输至AW 4.0图像工作站 ,利用reformat软件进行尿路多平面重建 (MPR) ,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尿路图像 ,再沿尿路走行划曲线进行CPR尿路成像。采用双盲法 ,对泌尿系病变作出定位、定性诊断。结果 :3 1例CPR尿路成像成功率为 10 0 % ,图像清晰 ,均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 :任意角度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尿路成像 ,CPR尿路成像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 ,在泌尿系病变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9.
肝外胆管癌(EHCC)一般是指发生于自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1/3,男性多发,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临床主要出现进行性黄疸、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肝外胆管癌按病理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以浸润型多见;按发生部位分为肝门型即klatskin瘤、肝外胆管型即胆总管癌、壶腹型,以肝门型多见。  相似文献   
70.
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锥体束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3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Volume One 1.64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Ⅱ(dTVⅡ)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通过感兴趣区的设置观察患侧皮质脊髓束(CST)的受压、推移及破坏情况,并由软件计算获得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结果 32例患者的纤维束示踪图像均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侧CST受血肿压迫推移或破坏中断情况,且患侧相对剩余CST条目数与起病时Fugl-Meyer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5,P<0.01).结论 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期脑出血患者CST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