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10篇
综合类   496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63篇
  3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测定他达拉非原料药中4种常见溶剂(甲醇、乙腈、异丙醇、四氢呋喃)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DB-624柱(30 m×0.53 mm,3.0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30℃,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为99.999%),载气流速为1.8 mL/min;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检测器温度为250℃。外标法定量。结果甲醇、乙腈、异丙醇、四氢呋喃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66~1.5 mg/mL,0.0082~0.205 mg/mL,0.06~1.5 mg/mL,0.0144~0.36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2%,100.59%,97.74%,100.73%,RSD分别为4.67%,2.63%,1.01%,2.28%(n=6);检测限分别为2μg/mL,8μg/mL,5μg/mL,6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为可他达拉非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在某院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前不冲管对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取儿科门诊2018年1~9月共3657例次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未实行冲管的病例,对照组为2017年1~9月儿科门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时实行冲管的4253例病例,比较两组输液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各器官系统的临床表现以及医生、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63%,对照组为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027%和0.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结论:在热毒宁注射液与西药联用冲管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不必要的冲管会增加患者的输液量,延长患者输液时间,增加患者输液费用,增加护士以及医生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究脑梗患者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7月中医科的脑梗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型,并且采集其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扩增及结果判定,观察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某院中医科的脑梗患者根据中医分型,分为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和风痰瘀阻型,其中,气虚血瘀型占比50%,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基因检测分析发现,脑梗患者CYP2C19基因的突变易发于2、3位点,CYP2C19*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307 2;CYP2C19*3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85 7;CYP2C19*17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21 5。其中,气虚血瘀型患者中CYP2C19*2基因突变率最高,并且CYP2C19*2突变型比率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 脑梗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CYP2C19*2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气虚血瘀证型为脑梗患者的主要分型,并且气虚血瘀证型脑梗患者大多数存在CYP2C19*2基因突变,并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75.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以农村青壮年为多,老年人较少见。我院1974年1月至1983年3月共收治出血热536例,其中60岁以上30例(5.6%)。为探讨老年人出血热的临床特点,现将60岁以下506例,随机抽样45例(下称对照组)与老年人出血热30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热预处理(HP)对超负荷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PKC)δ、PKCε表达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分为对照组(n=5)、训练组(n=10)和HP组(n=10)。超负荷训练8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PKCδ、PKCε表达。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均显示,训练组大鼠心肌PKCδ表达较对照组和HP组增高(P0.05)。Real-time PCR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训练组PKCε表达低于对照组和HP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三组PKCε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热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中,PKC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治疗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3只普通家猪背部对称制造深Ⅱ度热力烧伤模型,每只猪背6个创面(共18个),左右对称创面视为一对,共9对创面随机分为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常规换药组。造模24 h后两负压组分别给予持续及间歇封闭负压治疗,压力值均为-125 mm Hg(1 mm Hg=0.133 k Pa),常规换药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于治疗后当天、第3、6、9、14天,分别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及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记录最终创面愈合时间。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1)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51±4.38)%、(14.26±5.98)%,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86±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2、40.139,P﹤0.05、=0.001),治疗后第6天,两负压组分别达(24.74±3.25)%、(20.55±3.43)%,仍高于常规换药组(13.4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3、3.432,P﹤0.05、=0.004),治疗后第9天,其愈合率分别达(49.81±3.88)%、(46.96±3.16)%,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4.29±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3、4.541,均P﹤0.05)。(2)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1.67±0.52)d、(11.50±1.05)d,均短于常规换药组(13.00±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3.055,P=0.016、0.008),两负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P=0.739)。(3)治疗后第3天,常规换药组创面炎症细胞浸润较两负压组重,其高峰持续到第9天,第14天逐渐消退。(4)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和间歇负压组细胞PI明显升高,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3、9.080,均P﹤0.05),治疗后第6天分别达高峰,仍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9、5.557,均P﹤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细胞PI无明显差异。(5)治疗后第3、6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9、1.711,P=0.218、0.205)。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加快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炎症反应消退,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严重烧伤兔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创伤应激早期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正常对照组、烫伤模型组、氯胺酮镇痛组和氯胺酮麻醉组。烫伤前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分别经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置管备用,24 h后制备兔背部和臀部30%Ⅲ度烫伤模型,氯胺酮镇痛组于伤后0.5 h静脉注射(静注)氯胺酮负荷量0.5 mg/kg,然后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9μg·kg-1·min-1共24 h;氯胺酮麻醉组伤后0.5 h静注氯胺酮1.5 mg/kg,然后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45μg·kg-1·min-1共4 h维持全身麻醉;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给予静脉输液处理。记录各组补液量及氯胺酮镇痛组和麻醉组的氯胺酮总用量。分别于烫伤前和烫伤后0.5、6、12、24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4组血气分析指标虽然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说明呼吸功能在正常范围,间接反映循环功能也在正常范围,排除了呼吸和循环功能因素的影响对细胞因子的评判。4组烫伤前IL-1、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0.5 h起,烫伤模型组IL-1(ng/L:30.27±0.93比13.79±1.11)、IL-6(ng/L:47.22±1.49比46.31±4.12)及TNF-α(ng/L:243.39±20.85比190.95±14.97)水平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并持续到伤后24 h;伤后6 h起氯胺酮镇痛组和麻醉组上述指标均较烫伤模型组明显降低,于伤后12 h起氯胺酮镇痛组上述指标的降低程度较氯胺酮麻醉组更显著〔IL-1(ng/L):19.28±2.51比40.12±10.31,IL-6(ng/L):52.10±4.23比72.20±10.11, TNF-α(ng/L):246.03±20.74比313.71±27.34,均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镇痛和氯胺酮麻醉对兔严重烧伤后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长时间小剂量氯胺酮镇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为延长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指导。方法将3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1250mg/m2,bid,口服,共14 d)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mL静脉注射,qd,共7 d)进行联合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共8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观察组的DFS(%)为16(66.67%),OFS(%)为11(45.83)均高于对照组的7(58.33%)、5(41.67%),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其他不良反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两组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12个月、对照组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2.688,P=0.1010.05)。结论鸦胆子油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虽然对患者生存时间和疗效上差别不大,但是可以提高总体受益率,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