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艳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72-1274
目的:评价热毒宁与头孢西丁联用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TNF-α、IL-6、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TNF-α、IL-6、CRP水平测得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与头孢西丁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引发热毒宁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以利其合理应用。方法对国内相关文献和医院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儿童为多发人群;用药30 min内出现的占88.46%;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过敏性反应(61.54%),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时,医护人员应询问患者过敏史,并注意给药剂量、速度和用药疗程,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江程  李春晓  杨玉晴  郭静 《中国药事》2023,(11):1252-1265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获得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提取、标准化及整合,形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共计纳入4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345篇,个案报告22篇,ADR监测51篇;报告ADR/ADE共计5292例,其中ADR/ADE的临床表现为56个,累及19个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35%)、胃肠系统损害(29.65%)和全身性损害(9.11%)为主;共计发生79例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血尿等;在发生时间和人群特征上表现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儿童为发生热毒宁注射液ADR/ADE的高发人群;有记录的ADR/ADE转归及预后情况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可获取热毒宁注射液ADR/ADE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转归及预后情况等,但整体ADR/ADE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不够详细,对ADR/ADE的处理措施、转归时间等信息缺失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03及SPSS 17.0软件对重庆市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热毒宁注射液所致的125例ADR/ADE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作对比评价。结果在125例发生ADR/ADE的患者中,29例ADE(23.20%)为超适应证用药引起:男性81例(64.8%),女性44例(35.2%);2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率较高(48.0%);89.6%的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共发生ADR/ADE 207例次,73.9%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3%为新的ADR。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发生严重ADR的安全风险比为1.176。结论儿童在热毒宁注射液ADR中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规范化应用,并密切关注用药30 min内的临床表现,重视ADR/ADE的监测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热毒宁注射液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194-197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可疑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005年1月-2015年6月热毒宁注射液所致ADR的病例报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热毒宁注射液的ADR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检索到176例病例。热毒宁注射液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61%),其次为全身性ADR(24.43%)、消化系统ADR(13.64%)等。热毒宁注射液ADR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患病史、合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速度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的ADR可能与患者的年龄、过敏史、静脉滴注速度、合并用药等有关,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和用药史,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加强用药监护,增强预防意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通过退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片影消失时间、白细胞复常时间、皮疹完全结痂时间、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对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4.38%;退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10.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拓展用药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60例急性病毒性肺炎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2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d),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0 mg/(kg·d),连用5~7d,疗程结束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及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病毒阳性率为62.5% (50/80),对照组为56.3% (4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咳喘缓解、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1±1.0)d比(4.7±1.3)d、(3.9±1.2)d比(5.6±1.5)d、(6.2±1.0)d比(7.7±1.0)d、(8.3±1.0)d比(9.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2% (13/80),观察组为18.8% (15/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的中药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用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90例,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90例手足口病患者分成对照组(n=45例)与观察组(n=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毒宁治疗后,总有效率、体温疗效总有效率、皮疹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毒宁治疗后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者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谷玉行  李平 《中国药师》2013,16(3):424-425
摘 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毒宁0.5~0.8 ml·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iv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ivd。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开始时间、首次体温正常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脉络宁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脉络宁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在中国期刊网全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1994—2009)检索到的有关脉络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60~69岁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结论:应加强脉络宁注射液用药监测,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阿昔洛韦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观察两种药物混合液在60min内的外观、pH值、光谱图变化.结果 两种药物较高浓度混合液会立即出现浑浊和颜色改变,较低浓度混合液的外观清澈透明、微黄;低浓度混合液60min内的pH值稳定;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质量分数明显减少.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与阿昔洛韦无论浓度高低均存在配伍禁忌,建议避免混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选择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注射液组、头孢曲松组、热毒宁+头孢曲松组3组,每组各60例,3组分别均予常规治疗,给予退热对症处理,加强口腔、饮食护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热毒宁、头孢曲松注射液组和热毒宁+头孢曲松注射液。结果热毒宁组、热毒宁+头孢曲松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头孢曲松注射液,热毒宁组与头孢曲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宁组、热毒宁+头孢曲松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热毒宁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对症处理,单纯采用热毒宁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6):1237-1238
目的:评价热毒宁与莫西沙星联用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4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临床各症状的复常时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症状,如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和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为80.95%(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成人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莫西沙星,能加快患者临床各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热毒宁组以及头孢硫眯组,每组各50例,头孢硫眯组给予头孢硫眯治疗,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各项体征消失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热毒宁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高于头孢硫眯组,各项体征消失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头孢硫眯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谢晓灵 《抗感染药学》2019,16(5):800-802,920
目的:评价热毒宁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症状的评分值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呼吸不畅及肺啰音)复常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症状评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呼吸不畅及肺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与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患儿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广斌  林少珠  叶中绿 《中国药房》2008,19(21):1662-1664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急性咽结合膜热临床诊断标准的8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0.6~0.8mL.kg-1.d-1,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1.d-1,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5d;均予以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药物副作用;评价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5.7%、88.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热毒宁注射液药物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为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童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热毒宁注射液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制订热毒宁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基于DUE标准,采用我院大通临床合理用药系统随机抽取2019年1-6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病历180份(每月各30份),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制订的热毒宁注射液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三个方面。经评价我院热毒宁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合理问题为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34例(18.89%)、溶媒体积不合理13例(7.22%)、无适应证用药12例(6.67%)。结论:建立的儿童患者应用热毒宁注射液DUE标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好,但我院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尚存在部分局限,临床应加强点评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