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31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 要 目的: 探讨棉酚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在生理条件下,棉酚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采用分子对接软件模拟棉酚与人血清白蛋相互作用。结果:棉酚与HSA的结合常数为2.390 6×105 L·mol-1 (293K) 和3.576 8×103 L·mol-1(303K), 具有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置更接近于人血清白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分子模拟分析也证实此结果。结论: 棉酚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32.
杨健  张芳  杨靖翔  余睿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15,(10):1638-1642
摘 要 目的: 寻找抗EV71病毒新化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模拟技术,以EV71病毒3C蛋白酶活性口袋为靶,设计二肽、三肽,四肽,五肽和六肽等多个系列寡肽化合物,合成对接评分较高的寡肽化合物并进行抗EV71病毒活性筛选。结果: 五肽对接评分高于其他系列寡肽,显示五肽化合物与EV71 病毒3C蛋白酶有更强的键合力。研究中合成了两个评分较高的五肽化合物25和化合物16,体外抗EV71病毒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25活性较强(EC50=1.36 μmol·L-1,CC50=211.94 μmol·L-1, SI=155.84),而化合物16则无明显活性。结论:五肽化合物25可作为抗EV71病毒新骨架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易慧兰  周本宏  凃杰  郭咸希  吴玥 《中国药师》2015,(10):1668-1673
摘 要 目的: 通过观察地榆鞣质提取物(STE)对生长转化因子(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的影响,探讨地榆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TGF-β1组(5 ng· mL-1 TGF-β1)、干预1组(5 ng· mL-1 TGF-β1+12.5 μg·mL-1 STE)、干预2组(5 ng· mL-1 TGF-β1+25μg·mL-1 STE)、干预3组(5 ng·mL-1 TGF-β1+50μg·mL-1 STE),孵育24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CCK8法测定地榆鞣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TGF-β1 5 ng·mL-1能显著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形态向纤维化转变,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地榆鞣质提取物(STE)共同作用后,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受到一定抑制(P<0.05),细胞形态也趋于正常,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地榆鞣质提取物能抑制HK-2细胞的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p63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分型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0至2014年7月25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NSCLC组430例,对照组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SCLC组的p63表达高于明显对照组[OR=9.86,95%CI=5.20~18.71,P<0.001],鳞癌组的p63表达显著高于腺癌组[OR=7.79,95%CI=1.90~31.97,P=0.004],NSCLC伴淋巴结转移组的p63表达高于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OR=1.85,95%CI=0.88~3.88,P=0.100],NSCLC(Ⅲ+Ⅳ)期p63的表达高于(Ⅰ+Ⅱ)期[OR=1.74,95%CI=0.64~4.73,P=0.279],NSCLC高分化组的p63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组[OR=1.17,95%CI=0.73~1.87,P=0.518]。结论:当前证据表明p63的表达与NSCLC及其临床组织分型有显著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分期、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及分化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再定位垫、稳定垫、RW垫治疗错颌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错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再定位垫、稳定垫、RW垫分别进行治疗,在戴用垫后第1月、2月、4月及6月复查并对颌垫进行调磨,记录患者张口度、关节弹响百分比及疼痛指数的变化。结果:三种垫治疗张口度效果无差别(P>0.05),各垫治疗后第6月与治疗前比较才有效果(P<0.05);再定位垫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明显高于稳定垫和RW垫(P<0.01),后二者无差别(P>0.05);稳定垫和RW垫对治疗关节疼痛效果优于再定位垫(P<0.05),前二者无差别(P>0.05)。结论:三种垫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的张口度有一定效果且相互之间无差别;再定位垫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较好,治疗关节疼痛首选稳定垫和RW垫;RW垫对合并关节症状的正畸患者将髁突复位于最佳位置,对正畸前诊断和治疗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吗替麦考酚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2014年3月25日检索文献截止,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168篇相关文献中有7篇文献入选,共纳入699例患者,结果显示,实验组吗替麦考酚酯,治疗LN的总缓解率(OR=1.56,95%CI[1.13-2.14])、完全缓解率(OR=2.09,95%CI[1.08-4.05])均高于对照组环磷酰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部分缓解率无明显差异(OR=1.10,95%CI[0.80-1.5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吗替麦考酚酯组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不良反应如感染、胃肠道反应、带状疱疹发生率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优于环磷酰胺,且药物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闭经、秃头发生率下降,较环磷酰胺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探讨莲子心总生物碱的毒副作用,以对莲子心总生物碱作出安全性评价。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予最大灌胃量5000mg/kg莲子心总生物碱,观察小鼠中毒症状。长期口服毒性实验,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按照400mg/kg?d、200 mg/kg?d、100 mg/kg?d的剂量给予SD大鼠灌胃实验室自制莲子心总生物碱,对照组给予等量体积0.3%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服用30天。结果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5000mg/kg莲子心总生物碱对小鼠不产生毒性作用。在长期毒性试验中,除不同剂量给药组SD大鼠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SD大鼠血糖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外余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异常,表现为肝小叶结构正常。结论 : 莲子心总生物碱对小鼠最大耐受剂量为5000mg/kg,同时灌胃给药400mg/kg/天莲子心总生物碱对大鼠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门诊药房近年退药情况,分析退药的原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2017年1-12月退药处方641张,从门诊药房退药原因、退药种类和退药剂型等方面分析导致退药的因素。结果门诊退药主要原因是药品不良反应,占全部退药的54.29%;抗菌药物是退药种类最多的药品,在退药剂型中最多的为粉针剂型。结论医院应加强对退药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骨骼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小鼠C2C12成肌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FAs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MTT结果选取FFAs最适浓度和时间处理细胞并用APS干预,采用乙酰辅酶A合成酶-乙酰辅酶A氧化酶法检测APS干预前后培养液FFAs浓度;Western blotting测APS干预前后细胞膜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总FAT/CD36、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MPK)和总AMPK蛋白表达。结果:FFAs对细胞的毒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FFAs组比较,FFAs+APS组细胞膜FAT/CD36及p-AMPK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总FAT/CD36及总AMPK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培养液FFAs浓度降低,细胞活性增加(P<0.05)。结论:APS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对FFAs的摄取利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MPK和促进FAT/CD36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究脑梗患者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7月中医科的脑梗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型,并且采集其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扩增及结果判定,观察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某院中医科的脑梗患者根据中医分型,分为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和风痰瘀阻型,其中,气虚血瘀型占比50%,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基因检测分析发现,脑梗患者CYP2C19基因的突变易发于2、3位点,CYP2C19*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307 2;CYP2C19*3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85 7;CYP2C19*17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21 5。其中,气虚血瘀型患者中CYP2C19*2基因突变率最高,并且CYP2C19*2突变型比率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 脑梗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CYP2C19*2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气虚血瘀证型为脑梗患者的主要分型,并且气虚血瘀证型脑梗患者大多数存在CYP2C19*2基因突变,并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