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调查面肌痉挛(HF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对112例面肌痉挛患者在评定面肌痉挛程度的同时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采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20例进行对比。结果:HFS患者中77%伴有焦虑症状,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痉挛程度与焦虑评分成正相关。46%HFS患者伴有抑郁症状,高于健康体检者;痉挛程度与抑郁评分成正相关。SCL-90结果显示:HFS患者不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相当一部分患者还伴发有其他的躯体化症状,可能还存在人际关系、社交、恐惧等症状。结论:面肌痉挛患者伴发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化倾向,并同时可能带来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2.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障碍[1],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2].本文对8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及其与脑血管病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治疗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大鼠在慢性脑灌流不足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动物模型;运用Westem印迹检测2 VO后1d和6周时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海马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1d即上升,6周时进一步升高。结论:慢性脑灌流不足时HIF-1α和VEFG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4.
低分子量肝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机制肝素在临床上是一种应用已久的首选抗血栓药物 ,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各种血栓性疾病及机体高凝状态如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近年来亦愈来愈多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它以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形式存在于体内 ,它能与血浆中AT(Ⅲ ) (抗凝血酶Ⅲ )相结合 ,加强AT(Ⅲ )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1] ,且这种抑制凝血酶活性[1] ,即促进AT(Ⅲ )与Ⅱa(凝血因子Ⅱa)结合灭活凝血酶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量大小及长短有关 ,即分子越长 ,则酶抑制作用越强。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抗Fxa(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活性与抗凝血活性 (ATPP部分激…  相似文献   
75.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其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致残率较高 ,故早期康复以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尤为重要。本文应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CVFT 0 10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 36例脑梗死患者的小脑顶核 (FN) ,取得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脑梗死患者均为起病 <3d入院 ,诊断依据 1996年全国第四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分为 2组。①急性期 (A组 )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6 1.8岁 ;病程 1~ 7d。②恢复期 (B组 ) 18例 :男 10例 ,…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抗氧化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2VO+白藜芦醇组.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及海马CA1区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8-羟化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的变化,以反应脂质和DNA的氧化性损伤.结果 2VO组大鼠第3~5天逃逸潜伏期分别为(42.1±5.4)s、(36.4±4.4)s、(30.4±4.0)s,与假手术组大鼠(25.1±3.3)s、(12.4±3.3)s、(8.1±3.4)s相比,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q=10.91、14.54、14.07,均P<0.01),2VO组大鼠目标象限探索时间(12.9±2.5)s,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8.9±2.2)s(q=6.47,P<0.01);2VO+白藜芦醇组大鼠第3~5天逃逸潜伏期分别为(29.5±4.0)s、(25.6±4.3)s、(19.8±4.2)s,与2VO组大鼠(42.1±5.4)s、(36.4±4.4)s、(30.4±4.0)s比较,逃逸潜伏期缩短(q=7.71、6.22、6.37,均P<0.01),2VO+白藜芦醇组大鼠目标象限探索时间(16.5±1.8)s,比2VO组大鼠(12.9±2.5)s延长(q=3.83,P<0.05).2VO组大鼠皮质与海马CA1区的8-OHdG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265.1±9.0和37.8±5.0,与假手术组168.2±6.0和24.0±4.0相比均增加(q=31.89、7.48,均P<0.01);2VO+白藜芦醇组与2VO组相比,皮质与海马CA1区的8-OHdG平均IOD均降低,分别为195.1±7.0和26.0±4.3(q=23.03、6.49,均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减轻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所致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慢性脑低灌注后的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7.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对各种神经疾病实验模型具有保护作用,这些模型包括脑缺血、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有抗氧化作用、抑制兴奋毒性损伤、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激活哺乳动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蛋白1通路等。  相似文献   
78.
护理是痴呆诊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的中-重度痴呆患者更为重要.个性化护理可让痴呆患者不同程度的受益.制定完备的痴呆护理的方案,需在痴呆护理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充分地护理评估.写作组根据现有循证研究结果,制定痴呆护理指南,以供临床参考.文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标准参见本杂志刊载系列中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一):痴呆诊断流程>一文(见本刊2011年91卷第9期577-581页).  相似文献   
79.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等多种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客观评价PI3K/Akt信号通路在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和肌肉疾病的研究状况,为探索神经系统疾病新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20例CI患者(CI组)和120例神经科非CI患者(对照组)CIMT、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 LP(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I组TC、TG、Apo-B、LP(a)和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CI组CIMT检测结果 为1.1±0.32 mm,高于对照组的0.8±0.54 mm(P<0.01);CI组TC、TG、LDL-C、Apo-B 、LP(a)、ox-LDL与CIMT呈正相关(P<0.01),HDL-C、Apo-A1与C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脂代谢异常与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CI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ox-LDL的生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