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应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评价(QUADAS)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相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6[95%CI(0.93,0.98)]、0.98[95%CI(0.96,0.99)],合并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47.78[95%CI(26.53,86.05)]、0.04[95%CI(0.02,0.07)]、1 151.12[95%CI(487.95,2 715.62)]。SROC曲线的AUC为0.99[95%CI(0.98,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活体肾供体术前对供肾肾功能和血管情况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拟行亲属活体供肾者活完成了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并定量测定分肾GFR,其中26例进行了同期64排螺旋CT检查,并做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以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情况,测量肾动脉主干长度。结果 左、右肾GFR分别是(55.14±3.42)ml/min和(51.32±3.97)ml/min (p>0.05) ,GFR小于35 ml/min者有3例3个分肾(2个左肾,1个右肾)(11.5%)。CTA显示17例双肾动脉单支型(65.3%),6例双支型(23.1%),肾内结石1例,左、右肾动脉主干长分别为(2.9±1.0)cm 和(4.2±1.1)cm (p>0.05),肾动脉主干长度小于2.0cm者有3例(11.5%)4个分肾(1例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7.7%)。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全面、准确、客观、非创伤性地评价亲属活体供肾血供、功能和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93.
患者女,14岁,感右肩部疼痛1年余.查体:右肩背部压痛,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基本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均匀.心脏、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资料:胸片示右后上纵隔肿块,外缘清楚(图1).CT示右侧上后纵隔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影(图2),边界较清楚,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片状低密度脂肪影(CT值 -64 HU),中等密度区平扫CT值约18~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约33~64 HU;延迟期达到80~90 HU,第1胸椎右侧椎间孔稍增宽,未见病变伸入椎管内,右肺上叶受推压.  相似文献   
94.
患者女,37岁。以右上腹隐痛10天,右肾实质性包块,性质待定入院。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超声:示右肾上极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约7.3 cm×10.3 cm,边界尚清,边缘不光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周边见血流信号。右肾静脉直径0.93 cm,血流速度峰值(PSV)26cm/s,血流信号充盈好。CT:示右肾上极一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占位影突向肾周脂肪囊,肿块大小约7.0 cm×7.2 cm×9.5 cm,边缘分叶,平扫CT值约35~47 HU,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肿瘤染色,CT值约53~120 HU,静脉期强化程度迅速  相似文献   
95.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Hl临床中常见,按照部位可分为脑内、脑室内、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及硬膜外出血,其病因包括原发性、外伤、脑血管病、血管畸形、肿瘤、炎症及药物等。MRI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已被公认,优于CT,它不仅可以确诊出血,推测出血期别,而且没有骨性伪影,对于小脑的出血也能够很好的显示。但对于颅内出血的急性期诊断,cT一直被认为是首选的检查手段。随着MRI设备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颅内出血更敏感的序列不断研发并用于临床。使得MRI对颅内出血的诊断能力不断提高,甚至认为在超急性、急性期的诊断中MRI亦优于CT^[1-3]。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67例绝经前期健康女性进行第(1~4)腰椎(L1-4)、左、右髋部(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测定,并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BMD正常组和BMD降低组。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分析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19例出现BMD降低(28.4%),两组间腰椎及左、右髋部BMD差异显著(P〈0.01);②BMD减低组的PINP和ICTP[分别为(56.9±18.2)μg/L和(3.78±0.83)μg/L]高于BMD正常组[分别为(43.8±15.1)μg/L和(3.45±0.98)μg/L],其中PINP差异显著(P〈0.05),25-OH-VitD3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5.6±7.8)ng/ml和(27.4±9.2)ng/ml,P〉0.05];③PINP与L1-4、左股骨近段、左股骨颈的BMD呈正相关(r=0.274~0.402,P〈0.05),ICTP及25-OH-VitD3与BMD无明显相关性(r=-0.226~0.083,P〉0.05),PINP与25-OH-VitD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395,P〈0.05)。结论:绝经前期妇女有骨转换增高趋势,BMD检查联合骨转换标志物测定有利于识别绝经前期高风险发生骨质疏松的妇女,以指导OP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97.
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的X线平片与CT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和X线平片在诊断慢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33例,术前同时行CT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分析其CT和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3例中,肉芽肿型中耳炎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2 7例,X线平片和CT发现乳突骨质破坏分别为18例和3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 ;鼓窦入口扩大分别为13例和2 0例,破坏区边缘硬化分别为10例和17例,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CT发现7例外耳道软组织病灶和2 4例听小骨破坏中的2 3例,而X线平征均不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中耳炎的初选检查方法,CT是中耳炎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8.
胸部平片在胸部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胸部平片(特别是大病灶胸部平片)评价标准与诊断要求之间的关系。笔者复习了130例高千伏摄影的大病灶胸部正位平片,结合60例CR900胸部正位平片,分别从摄影技术与诊断满意度方面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提高对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7例面颊部软组织异常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1)原发于面颊部软组织病变15例,良性8例,恶性7例。邻近颌面部病变侵犯面颊软组织6例,良性1例,恶性5例。颌骨病变累及面颊部软组织26例,良性颌骨肿瘤9例,恶性颌骨肿瘤14例,颌骨慢性骨髓炎3例,均有骨质破坏。(2)根据起源部位,21例非颌骨源性面颊软组织异常,5例有骨质破坏(占23.8%)。(3)颌骨源性面颊部软组织异常26例,其中9例良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均主要局限于颌骨内,而14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颌骨内、外,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0)。9例良性肿瘤均呈膨胀性骨破坏,14例恶性肿瘤中,12例为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为成骨性骨质破坏,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0)。结论CT和MRI对判断面颊部软组织异常病变的起源部位、范围、鉴别其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定量T1ρ成像在青少年跳水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青少年跳水运动员和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双侧腕关节MR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和定量T1ρ序列。根据常规MRI将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腕关节归为骺板损伤亚组,未见桡骨远端骺板损伤腕关节归为无骺板损伤亚组。在T1ρ伪彩图上测量3组桡骨远端骺板舟骨相对面区、月骨相对面区、外侧区的T1ρ值,比较3组T1ρ值及同组内不同区域T1ρ值的差异。结果 骺板损伤亚组、无骺板损伤亚组桡骨远端骺板的T1ρ值低于对照组(P均<0.001),但骺板损伤亚组、无骺板损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3组桡骨远端骺板的舟骨相对面区、月骨相对面区、外侧区T1ρ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ρ序列有助于发现青年跳水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内部超微结构和细胞分子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