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乳腺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FFDM、DBT检查,比较FFDM、DBT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乳腺钙化的诊断准确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FDM、DBT、FFDM联合DBT对乳腺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FFDM的阳性预测值为63.53%,阴性预测值为85.21%;DBT的阳性预测值为78.75%,阴性预测值为90.80%;DBT联合FFDM的阳性预测值为92.50%,阴性预测值为97.13%.FFDM联合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乳腺钙化的诊断准确率高于DBT、FFDM,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乳腺钙化的诊断准确率高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FDM、DBT、FFDM联合DBT早期预测乳腺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850、0.951.结论 相较于FFDM、DBT单独检查,DBT联合FFDM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分辨乳腺良恶性病变,并提高乳腺钙化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Flash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V为间隔重组16组单能量图像.通过比较混合组和各keV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法),寻找单能谱去金属伪影最佳的keV.结果 AI在120 keV时达最小,CNR在90 keV时最大,120 keV之后的单能谱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利用单能谱软件获得最佳单能量成像条件为90~ 120 keV,其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 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 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数据,测量GM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GMV增加,左后扣带回、左楔前叶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左海马旁回、左岛叶、右楔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MV增加,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回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LITN组比较,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岛叶、右中央后回、左扣带回GMV增加,右颞下回、右侧丘脑GMV减少(P均<0.001)。结论 ITN患者脑内GMV发生改变,VBM技术有助于客观反映ITN患者脑内GMV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CARE kV技术)在中耳炎患儿颞骨检查中对降低辐射剂量和显示面神经管裸露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耳炎患儿(2~4岁)17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88例,采用CARE kV技术行颞骨HRCT扫描,B组88例,常规颞骨HRCT扫描。比较两组中耳胆脂瘤、面神经管裸露、HR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中耳胆脂瘤发生率[59.09%(52/88)vs 64.77%(5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887)。术前HRCT诊断中耳胆脂瘤的准确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5%(50/52) vs 96.49%(55/57),χ2=0.199,P=0.639]。A、B两组术前HRCT诊断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分别为29.54%(26/88)和31.82%(28/88),术中观察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分别为27.27%(24/88)和28.41%(25/88),两组间术前HRCT诊断及术中观察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78、χ2=0.440,P均>0.05)。鼓室段面神经管裸露发生率最高(25/49,51.02%),迷路段最低(5/49,10.20%)。两组中,前膝段面神经管裸露长度术前HRCT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T平均值、噪声(SD)、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8)。结论 小儿颞骨HRCT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能准确诊断面神经裸露,同时保证图像质量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70 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体型中等或偏瘦患者的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胸部CT平扫的检查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第二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A组)及100 kV管电压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B组)行胸部CT扫描,测量CT值,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进行5分法评分,计算并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结果2组比较,CT值、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值和图像噪声均较B组增加了约14%,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的需要,2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要好于A组,且肺窗评分高于纵隔窗,评分均大于3分,病变显示率2组一致.A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B组(P<0.05),均降低了50%.结论体型中等或者偏瘦的患者采用70 k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诊断的同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低剂量CT扫描及CPR技术在术前评估面神经管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部外伤伴单侧面瘫患者,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颞骨HRCT扫描,按就诊先后分4组:A组108例(CARE kV On),管电压120 kVp,B~D组分别为114、105、109例(CARE kV Semi),管电压分别为120 kVp、100 kVp、80 kVp;观察CPR图像面神经管,比较4组患者面神经管骨折发生率、发生部位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4组间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CT值、噪声(SD)、SNR、CNR及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共纳入436例患者,面神经管骨折174例(174/436,39.91%)。A~D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3.52%(47/108)、39.47%(45/114)、37.14%(39/105)、39.45%(43/109);术前HRCT诊断面神经管骨折与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膝状窝骨折发生率最高(100/174,57.47%),迷路段最低(5/174,2.87%)。A~D组SD、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CTDIvol、DLP、ED、有效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RE kV联合CPR术前能够准确评估面神经管骨折情况,并可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瞿姣  袁欣  赵卫  李德艳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2019,34(10):1137-1141
【摘要】目的:总结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鼻腔鼻窦7例,纵隔14例,肾脏2例,膀胱4例,前列腺2例,肝脏1例,卵巢1例。30例行CT检查,平扫+增强26例,平扫4例;11例行MRI平扫+增强。病变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强化程度及方式不一,8例DWI高b值扩散受限呈混杂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流出型;28/31伴坏死,2/31伴钙化,31/31伴周围组织侵犯,17/31伴淋巴结转移。7例鼻部神经内分泌癌周围骨质均表现为膨胀性与浸润性破坏并存。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中,12/14见分隔样强化或小血管穿行征。结论:少见部位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表现为大肿块,坏死常见,钙化少见,极易侵犯周围结构。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周围骨质膨胀性与浸润性破坏并存且不伴骨质硬化,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伴分隔样强化或瘤内血管穿行征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图形态学与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测量动、静脉期颈内动脉C T值,筛选C T值同时满足动脉期110~250 H U、静脉期70~110 HU共90例(恶性60例,良性30例)。测量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性结节碘浓度,得出NICnod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标准化碘浓度),比较良、恶性及正常组间甲状腺结节的差异。对结节形态学分析,分别观察:形态是否规则、沙砾样钙化、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在诊断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比较在碘图及普通图像上的差异。结果①甲状腺癌碘图上,形态不规则、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诊断为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普通 CT图像高(P均<0.05),沙砾样钙化在碘图与普通图像上无差异(P>0.05)。②正常与恶性组、正常与良性组及恶性与良性组 NICnod静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92、-3.187、-2.660, P均<0.05),动脉期良、恶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期最佳 NICnod为0.76,小于该值诊断为恶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1%、75.60%。③碘图形态学结合结节NICnod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67%、86.67%、94.44%。结论双能量C T碘图形态学及碘浓度测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