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报告了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免疫BALB/c鼠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后建立了6株分泌抗XHF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经传代一年余,分泌抗体的稳定性良好,细胞培养液中抗体滴度可达10~(-3);胶水中滴度达10~(-5)~10~(-6)以上。这6株McAb已成功地用于ELISA、IFA和RPHA。在初步研究中观察到分泌IgM免疫球蛋白的14B_7株McAb致敏醛化血球测定病毒抗原性的灵敏度最高;而8E_(12)和13C_6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时其荧光滴度和亮度最好。表明了同一株McAb在不同的血清学试验中所表现出的亲和性及结合力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2.
新疆吉木萨尔县的三台乡老台村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流行区。1976年7月调查时全村总人口为4669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为61.74%。地方性克汀病患病率为1.37%。当时对7~45岁的所有居民使用了碘化油注射补碘(每人1ml)。并在半年、1年、3年和4年后分别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其甲状腺肿患病率分别为34.72%、31.11%、13.40%和22.44%。居民饮用水源泉水的含碘量在0.9μg/L~2.0υg/L。1983年,我们对该病区在妊娠前补碘母亲所生的儿童骨龄发育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道了乌鲁木齐卫生检疫所与自治区防疫站一同于85年11月至86年5月对流感病毒毒株的变异监测情况。病毒分离共检标本92份,检出4株病毒均为甲_3型,检出率为4.347%,85年新疆流感始于12中旬,于86年1月达高峰,4株甲_3型毒株均在发病高峰时检出,检出率很低。  相似文献   
34.
<正> 前言 经新疆医学院图书馆查新,有关新疆地区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网的调查研究在国内和自治区均未见报道。新疆南部是维吾尔族集中居住区,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然环境恶劣。历年来各种传染病在此地屡屡暴发,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  相似文献   
35.
新疆伊宁县潘津乡苏拉宫村于1988年6月~1989年2月发生一起戊型肝炎爆发。全村共发病214例,罹患率为6.1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24岁年龄组罹患率为17.90%;18~35岁孕妇罹患率明显高于同龄未孕妇女,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孕妇发病较重,其病死率为5.88%,患者流产率为17.64%;黄疸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6.74%,重症肝炎占2.47%。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饮用被污染的宅渠水,特别是饮生水是造成本次爆发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活接触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1988~1992)是几十种寄生虫的同时调查,影响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抽样设计有一定难度,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并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寄生虫分布及感染率的影响,采取了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设计的核心是要尽量减少抽样误差,本文从分析计算抽样误差有关公式入手,设计了3个减少抽样误差的措施。调查最后结果证实,这次的抽样设计对误差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水中酚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张秋菊,张克荣新疆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乌鲁木齐830011)4-氨基安替比林(4-AAP)比色法是经典的测酚方法,其依据是4-AAP和酚在铁氰化钾华西医科大学卫检教研室教授,本文指导老师存在下呈显色反应,比色定量。此法被推荐为一...  相似文献   
39.
新疆出血热病毒抗原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出血热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各种不同临床类型的病人,不同地区的蜱、绵羊以及野生动物(大耳跳鼠)中分离到多株病毒。这些毒株在抗原性上有无差别是本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学上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豚鼠交叉免疫攻击试验、交叉反向间接血抑试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恢复期病人血清对不同毒株抗原的补结和间接血抑试验等四种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初步表明这些毒株在抗原性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0.
1980年作者等应用ELISA间接法对189份长尾黄鼠血清和217份灰旱獭血清检测了鼠疫抗体,并与间接血凝试验(PHA)比较。结果ELISA法检出黄鼠阳性血清44份,旱獭8份。而PHA法检出黄鼠阳性血清25份,旱獭2份。经多次重复试验,结果相同,证明ELISA滴度高于PHA。用鼠疫强毒菌和EV菌分别以7~10亿菌/毫升给黄鼠皮下接种,经14~35天后,可产生血凝素,个别的黄鼠可产生较高的血凝素和ELISA高滴度。从而为检测鼠疫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敏感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