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1984年始我们参考FrEuncl等的报道,在完成直肠癌切除后修复盆底腹膜时将其升高,使盆部小肠上移至真骨盆以上,真骨盆以下完全旷置在腹膜腔以外,其目的是为盆部和会阴部大剂量放疗作准备。本组22例,均为直肠癌。晚期肿瘤无法切除和虽可切除,但有明显瘤组织或淋巴结残存者4例。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一、目的:直肠癌除手术切除外,盆部和会阴部的放疗比化疗更重要,特别是那些不能切除的晚期肿瘤和虽可切除,但有明显  相似文献   
62.
Mirizzi‘s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来华  徐振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238-239,T035
本文报告Mirizzi's综合征15例,详细分析了本病的X线特征及手术所见,讨论其病理基础、诊断方法及其X 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和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等中心等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以CT定位进行多野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6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1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8.4%,其中显效57.3%,有效41.9%,无效公1.4%,直径3-5cm的病灶疗效最佳。结论: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对提高恶性肿瘤得的疗效效果有重要价值。直径3-5cm的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4.
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6例)和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纹状体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早期PD患者(Hoehn-YahrⅠ级)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和中晚期PD患者(Hoehn-YahrⅡ、Ⅲ和Ⅳ级)双侧纹状体的NAA/Cr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Cho/Cr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但PD患者随病情加重其纹状体的NAA/Cr和Cho/Cr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1H-MRS是可以为PD患者纹状体的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有助于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非痴呆性帕金森病患者海马的代谢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非痴呆性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6例)和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双侧海马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Hoehn-YahrⅣ级帕金森病患者双侧海马的NAA/Cr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Cho/Cr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但Hoehn-Yahr Ⅰ~Ⅲ级帕金森病患者双侧海马的NAA/Cr和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H-MRS能够发现Hoehn-YahrⅣ级非痴呆性帕金森病患者海马的代谢变化,间接反映其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助于帕金森病痴呆发生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额叶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双侧额叶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额叶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0岁年龄段额叶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但在>50岁年龄段额叶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比值逐渐增高。结论:1H-MRS是可以为正常人额叶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67.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为门静脉某一分支障碍,导致血流异常及侧枝循环开放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据报道有多达37种原因可导致该类疾病,其中脾静脉血栓是最常见原因之一[1]。而胰腺炎是导致脾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在1920年报道了第1例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如不及时诊治,患者会出现难治性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本文将报告因反复胰腺疾病所致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脾静脉部分堵塞,引发难治性胃底静脉曲张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1例。  相似文献   
68.
_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鼻咽癌(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NPC及15例良性淋巴结增大患者行常规 MR及多b值DWI(b=600、800、1000s/mm2)检查。测量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不同 b 值的 ADC 值,采用 SPSS 1 3.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PC与转移性淋巴结的 ADC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00=-1.623,t800=-0.742,t1000=-1.684,P 均>0.05),而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3.623,t800=-5.152,t1000=-5.807,P均<0.05)。b值为800s/mm2时ADC值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能力最佳,截断值为0.938×10-3mm2/s。结论:3.0T MR-DWI有助于诊断NPC转移性淋巴结,对提高鼻咽癌N分期有重要作用。b值为800s/mm2时DWI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脉主干压、内径、血流速度及脾静脉内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管内皮素(ET)浓度。[结果]30例患者术后的门脉压(24.8±3.6)cmH2O(1 cmH2O=0.098 kPa)与术前的(44.6±5.8)cmH2O比较;门脉内径(1.28±0.06)cm与术前的(1.65±0.09)cm比较;门脉血流速度(43.5±13.2)cm/s与术前的(11.6±3.8)cm/s比较;脾静脉内径(0.92±0.06)cm与术前的(1.24±0.04)cm比较,均P<0.01。血浆ET、PRA、ATⅡ浓度分别为(84.52±28.15)、(89.92±35.46)、(159.65±62.42)ng/L,与术前的(126.25±40.36)(、186.32±68.74)、(253.48±106.57)ng/L比较,均P<0.01。术后腹水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TIPS能有效降低门脉压,降低血浆ET、PRA及ATⅡ的浓度,改善患者门脉系统及全身的血循环。  相似文献   
70.
关静  杜飞舟  李小凯 《四川医学》2009,30(11):1811-18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