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从计算机X线摄影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成像原理及构成方面综述了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的现状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08~2007.11收治的51例宫颈癌患者中,26例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其中12例加用了腔内放疗;25例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中10例加用了腔内放疗。化疗方案均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介入治疗或腔内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前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手术后的标本共102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由治疗前的64.7%下降为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EGF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病理缓解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腔内放疗后的临床有效率(54.5%,18/33)低于VEGF阴性表达者(77.8%,1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前VEGF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者(100%、94%vs.73%、75%,P=0.043,P=0.112),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VEGF表达可能是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IGF-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gE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0例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CRSwNP组)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IGF-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标本的总IgE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蛋白在CRSwNP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5.3%和15.4%,IGF-1 mRNA在两组的表达分别为0.825±0.315和0.358±0.387,CRSwNP组IGF-1蛋白和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8,P<0.01;t=-5.014,P<0.05);CRSwNP组中合并变应性因素与无变应性因素亚组之间的IGF-1 mRNA表达无差异(t=0.856,P>0.05)。总IgE在两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65±3.34和3.40±1.27,CRSwNP组总IgE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5.366,P<0.01)。IGF-1 mRNA与总IgE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IGF-1参与CRSwNP的发病机制,局部变应性因素而非系统性变应性因素影响其表达,IGF-1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IgE的生成参与局部免疫调控等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计算机X线摄影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成像原理及构成方面综述了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技术的现状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梁红  钟易 《中国医学装备》2013,10(8):103-105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在肩袖损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MRI确诊肩袖损伤的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在做MRI检查前摄取了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6例患者仅摄取了侧肩关节X线正位片,将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1例患者MRI检查全部提示为肩袖损伤。15例患者摄取侧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测得肩峰-肱骨头(A-H)间距不同程度狭窄,其中3例患者A-H间距≤5.1~6.9mm、6例患者A-H间距≤7.0~7.9mm、6例患者A-H间距≤8.0~9.0mm,所见构成骨未见明确骨质病变征象;6例患者仅摄取侧肩关节正位的X线片诊断均为阴性。结论: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片能清晰测量A-H间距,提示肩袖损伤的存在,对患者的下一步检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2001年在尼日尔的马腊迪省医院,治疗患者12例14髋,其中男5例,女7例;单侧10例10髋,双侧2例4髋;年龄11~22岁。均为FicatⅢ、Ⅳ期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5分。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12例12髋,有2例双髋患者,仅作一侧手术。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髋部疼痛消失,无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平均90分,X线片示病变无进展,无重复手术,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青少年FicatⅢ、Ⅳ期的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术治疗,能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MRA分别以NASCET法和截面积法计算狭窄率。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MRA以NASCET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8.1%,Kappa=0.593;MRA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9.7%,Kappa=0.622。结论MR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使大部分患者免除DSA检查,但MRA尚不能代替DSA。  相似文献   
38.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创伤外科的常见急腹症,随着现代脾脏外科对脾脏解剖及功能的深入研究.现已公认对脾破裂的治疗原则为在抢救生命第一的前提下尽量保脾治疗。我们于2001年8月-2002年12月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en embolization ,PSE)治疗17例外伤性脾破裂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非常规MR检查技术在颈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为对照组,另一组2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进行常规颈椎MRI检查,对照组20例患者进行常规以及非常规MRI检查(过屈-过伸位,斜矢状T2WI检查);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颈椎活动差异性;然后确定常规与非常规MRI中三级椎管狭窄的显示率;通过结果判断非常规MR技术在颈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颈椎活动度明显要高于颈椎病组,其检查结果中C4/5和C6/7水平差异现实统计学有意义(P0.05);颈椎病观察组过屈、中立、过伸显示三级椎管狭窄的节段数分别为8、15个和38个。结论进行常规和非常规检查,发现在进行颈椎MR常规以及非常规检查时,同时联合应用斜矢状T2WI检查能明显提升检查技术水平,确保检查结果更加精确,非常规MR检查技术在颈椎病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