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缩短SD大鼠Walker-256肝转移瘤成模时间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抗VEGF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更实用的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只。生理盐水(NS)模型组:于建模前1周开始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d; 20 mg/L VEGF模型组:于建模前1周开始尾静脉注射20 mg/L VEGF(0.1 mL/d); 40 mg/L VEGF模型组于建模前1周开始尾静脉注射40 mg/L VEGF(0.1 mL/d)。各组均注射至建模当天。建模方法:暴露大鼠肝脏,将瘤块种植于肝包膜下。分别于建模后3 d、1周和2周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存活时间。结果:建模成功,肝内肿块HE染色符合恶性肿瘤特点。大鼠肝脏MRI表现:肿块呈结节状,T2WI呈稍高信号,显示更为清楚,腹水于T2WI呈高信号。NS模型组和20 mg/L VEGF模型组各有1只动物于建模后1 d死亡,40 mg/L VEGF模型组有3只于建模1周后死亡。建模后3 d各组可观察到肿块的大鼠数分别为:NS模型组0只,20 mg/L VEGF模型组7只,40 mg/L VEGF模型组10只;建模后1周各组可观察到肿块的大鼠数分别为:NS模型组3只,20 mg/L VEGF模型组14只,40 mg/L VEGF模型组13只;建模后2周各组可观察到肿块的大鼠数分别为:NS模型组12只,20 mg/L VEGF模型组14只,40 mg/L VEGF模型组10只。20 mg/L VEGF模型组和40 mg/L VEGF模型组分别与NS模型组相比,3 d可观察到成瘤的老鼠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模型组与20 mg/L VEGF模型组大鼠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 VEGF模型组存活时间短于NS模型组(P<0.01)。结论:20 mg/L VEGF能缩短SD大鼠肝转移瘤成模时间,对其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且相较于传统模型,更适合应用于抗VEGF靶向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传统的手术及化疗难以使中晚期患者受益。近年来,尽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nscatheth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产生了对TACE耐受。目前,有许多研究显示,各种乏氧因子对于肝癌的抗药性以及TACE耐受起重要作用,为了较详细了解该研究现况,作者针对乏氧对肝癌TACE治疗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9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TRAS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TA/PTAS治疗,分析并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变,评估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行PTA/PTAS治疗,其中6例患者行PTA,23例行PTA+PTAS,术中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好转。术后患者血清肌酐由术前(261.96±193.79)μmol/L降至(167.44±76.94)μmol/L(术后1个月),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尿素氮由术前(14.15±7.08) mmol/L降至(9.83±4.12) mmol/L(术后1个月),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例伴高血压患者术后用药减少,1例蛋白尿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蛋白尿消失。29例TRAS患者中4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其中2例进展为移植肾功能衰竭,2例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给予介入治疗后好转,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PTA/PTAS是...  相似文献   
5.
介入方法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例因终末期肝病施行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的分析,对使用介入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认为介入技术为诊断和处理肝移植后胆并发症及其病因提供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测定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手术方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指导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3例PLC分别采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SI)治疗或经动脉栓塞(TAE)治疗,并对围手术期和术后PAB及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83例PAB值检测结果表明PAB、ALB与血清胆碱酯酶(CHE)在Child-Pus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Child-Push B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同,诊断Child-Pugh C时以PAB的敏感性较好,以ALB与CHE的特异性较好.PAB在Child-Push 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9例Child-Pugh A级患者ALB均正常,CHE基本正常,但其中33例PAB低于正常值.结论 PAB较ALB、CHE对肝脏合成功能和肝功能损坏情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PLC介入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及时评价肝功能储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可作为动脉栓塞材料的直链烷基修饰氧化石墨烯(GO-C18)纳米载体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提取巨噬细胞培养,从BALB/c小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培养并分选。对处于对数期生长期的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予以10 μg/ml氧化石墨烯(GO)、10 μg/ml GO-C18和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活化情况,并分析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情况。将对数期的巨噬细胞予以200 μg/ml、100 μg/ml、50 μg/ml、10 μg/ml不同浓度GO、GO-C18和等量的PBS处理后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建立小鼠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细胞)共培养体系,予10 μg/ml的GO、GO-C18及等量PBS处理后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 10 μg/ml GO-C18处理48 h后巨噬细胞表面的CD69、CD80、CD86、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主要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等标志物表达稳定,表明巨噬细胞活化、M1表型、M2表型、抗原提呈能力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10 μg/ml GO-C18处理后72 h后T细胞、B细胞表达CD69正常,T细胞、B细胞的活化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10 μg/ml GO-C18处理24 h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GO-C18对巨噬细胞功能与活化以及T细胞、B细胞的活化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作用和预后。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测压对儿童胡桃夹现象进行诊断,并对3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及介入治疗后中长期随访观察。结果: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胡桃夹现象的特征。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左肾静脉最宽径是最窄径的4.20倍(P=0.005),右肾静脉血流峰值是左肾静脉的1.56倍(P=0.006)。血管造影明确显示左肾静脉受压征象,左、右肾静脉压分别为11.66和 7.50 mmHg,压力差为4.11 mmHg,支架置入后左肾静脉压降为8.16 mmHg。术后随访2-3年,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测压均能对胡桃夹现象提供确诊的重要信息,后者更能客观反映胡桃夹现象的病变程度,并可同时进行有效的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术简便、安全,长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儿童胡桃夹现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出血占医院急诊的1%,其致死率高达10%,除临床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外,及时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不仅可以迅速查明出血部位,还可以采用创伤极小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比慢性终末期肝病在肝移植后与正常人群肝脏灌注参数的差异 ,评价CT灌注成像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进一步了解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资料与方法 通过单层螺旋CT测得 9例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 (术后 12~ 2 0d)和 13例正常人群的肝脏灌注参数 (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灌注量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 )。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移植组和对照组的灌注参数分别是 :肝动脉灌注量 :(0 .3831± 0 .175 4 )ml·min-1·ml-1和 (0 .2 82 7± 0 .0 971)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 :(1.5 76 3± 0 .4 5 4 0 )ml·min-1·ml-1和 (1.1885± 0 .3899)ml·min-1·ml-1;肝总灌注量 :(1.95 94± 0 .5 72 7)ml·min-1·ml-1和 (1.4 712± 0 .4 4 5 1)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 :HIP 19.5 1%和 18.97%。对比对照组 ,肝移植组门静脉和总灌注量明显上升 (P =0 .0 4 4和 0 .0 36 )。结论 在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早期 ,门静脉和总灌注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肝动脉灌注量变化不明显 ,但其个体间变化增大 ,提示在术后早期肝动脉灌注量存在不稳定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