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影像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传统X线小肠造影、CT和MRI.笔者就这3种影像技术做一综述,评价其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优势与劣势,并重点介绍CT、MRI在小肠检查中的新进展与临床适应证,拟为临床及影像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A对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18例烟雾病患者,利用基于IMR技术的CT灌注薄层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A,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以DSA为"金标准",多期相CTA和DSA对侧支血管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多期相CTA与DSA在侧支血管评估方面一致性及相关性较好(k=0.778,P<0.01;r=0.864,P<0.01),图像质量与常规CT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于低辐射剂量CT灌注的多期相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能获得多时相血管信息,准确评估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34.
杨衿记  周清  刘春玲  梅平 《循证医学》2008,8(6):380-384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相似文献   
35.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6.
王荣品  刘辉  梁长虹  黄美萍   《放射学实践》2010,25(5):474-477
目的:通过流体模型,检验3.0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3.0T PC-MRI)速度编码值(Venc)、编码方向的选择及其对流体动力学定量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固定流速和Venc,检验不同编码方向下的流体信息;固定Venc和编码方向,检验PC-MRI对不同注射流率(0-5 ml/s)所测流速值与标准流速的差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检验二者差异性。结果:只有选择SLICE或SI编码方向才能正确反映质子流动的方向;在Venc适当大于实际流速时,不同注射流率PC-MRI流速测量值与流速真实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9,P〈0.001)。结论:选择正确的Venc和编码方向是准确测量流体动力学的前提,3.0T PC-MRI能客观、准确地测量流体模型的动力学信息,可用于临床血流定量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在体肝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MRS)谱线用SAGE软件Spectrum后处理方法处理评估者间和评估者自身可重复性。资料与方法19例自愿者,使用GESigna Excite 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1500ms,TE30ms,信号采集次数(NSA)64次,感兴趣容积(VOI)2cm×2cm×2cm,共获得19条谱线。采用SAGE软件包,Spectrum后处理方法,测量者1测量2次和测量者2测量1次,经过5Hz高斯窗函数截趾(Apodization)处理,傅立叶变换,谱线自动基线校正,谱线自动相位校正,手动确定4.7ppm水和1.3ppm脂肪峰亚甲基峰位置,拟合积分共得到57组水峰和脂肪峰峰高及峰下面积。(1)计算评估者间和评估者自身等级相关系数。(2)采用多组配对样本秩和检验(FriedmanTest)比较三组的水峰和脂肪峰峰高及峰下面积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测量者1前后2次测量结果脂质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P<0.000)、0.989(P<0.000),水峰峰高及峰下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采用在体3.0 T MRS方法筛选出影响肝脏脂质沉积的重要因素并建立回归预测方程.方法 正常及弥漫性脂肪肝志愿者共44名,记录身高、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行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序列采集.采集前行常规预扫描,记录线宽(LW)及抑水率(WS),所获谱线采用后处理软件分析.以水为内参照,对肝脏的脂肪含量进行标准化,定义为脂(%)=脂/(脂+水)×100%.对身高、体质量、年龄、BMI、LW、WS和肝脏标准化脂质含量采用Perso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以肝脏中脂质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结果 受试者肝脏脂质含量(0.00~0.96%,中位数为0.02%)与年龄[(39.1±12.6)岁]、体质量[(64.4±10.4)kg]、BMI(23.3±3.1)、LW(18.9±4.4)及WS[(90.7±6.5)%]5个因素的表达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0.44、0.40、0.52和-0.73,P值均<0.05),只有年龄、BMI、LW及WS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方程标准化脂质含量(Y)=1.395-(0.021×WS)+(0.022×BMI)+(0.014×LW)-(0.004×年龄),决定系数为0.61,校正决定系数为0.59.结论 该回归模型拟合较好,自变量年龄、BMI、LW及WS能够解释约60%肝脏脂质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3.0 T MR DWI评价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2只.20只用于建立VX2瘤模型,2只健康正常兔用于行正常肝射频消融术对照.于VX2瘤种植后14~21 d(平均17 d),对符合实验条件瘤兔(病灶位于肝实质内,最大直径≤3 cm,坏死病灶直径≤整个病灶直径的1/2)行3.0 T常规MRI和功能DWI.对瘤兔及对照组正常兔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后7~10 d(平均8 d)行3.0 T常规MRI及DWI.所有射频消融治疗兔行MR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测量兔肝VX2瘤、正常兔肝射频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分析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3.0 T MR常规成像、ADC值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同一b值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组织间ADC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20只实验组兔肝VX2瘤模型均建立成功,1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1例肿瘤病灶出现明显坏死未纳入实验.所有18个瘤灶及2例正常兔肝射频消融均成功.兔VX2瘤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肝VX2瘤兔射频消融治疗后7~10 d,射频消融病灶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T2WI序列周边环形稍高信号为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2WI序列低、中等信号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在DWI图上为低信号,活性肿瘤组织位于病灶周边,呈结节状,在T2WI、DWI图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标本为灰白色,部分肿瘤组织间夹杂增生血管、少许肉芽组织.b值为600 s/mm2时,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9只)、坏死组织(18只)、肉芽组织(18只)、正常组织(18只)ADC值分别为:(1.227±0.140)×10-3、(0.702±0.050)×10-3、(1.918±0.124)×10-3、(1.739±0.044)×10-3mm2/s,各组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治疗后坏死组织、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肉芽组织、正常肝组织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瘤模型适合3.0 T MR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射频消融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按性别分层,研究高血压与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集中于双侧壳核、豆状核,且呈双侧对称性、筛孔状分布;病灶在T2WI上呈高信号,T1WI及FLAIR T2WI上呈低信号,无明确壁或胶质增生表现,扩散未见明确受限表现。病例组的MMSE总评分[(26.00±1.95)分]较对照组[(28.44±1.15)分]低,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5,P<0.001)。分层χ2检验结果提示两性高血压与筛孔状态均存在相关性(χ2M=19.19,PM<0.001;χ2F=13.60,PF=0.001)。结论: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是一种病理改变,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可能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