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背景与目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 i r u s X protein,HBx)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进一步在细胞水平上探讨HBx对HIF-1α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用LipofectemineTM 2000包裹HBx表达质粒转染到肝癌Huh7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HIF-1α和HIF-1β蛋白的表达;特异性试剂盒检测HIF-1α转录活性;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mRNA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IF-1α、HBx和希佩尔林道病肿瘤抑制蛋白(protein von Hippel-Lindau,pVHL)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转染HBx质粒后,Huh7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转录活性及其靶基因VEGF和MDR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然而HBx对HIF-1α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同时,HBx显著削弱pVHL介导的泛素化水解蛋白酶降解HIF-1α的活性。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进一步提示,HBx可直接结合pVHL,而对HIF-1α没有结合作用。结论:HBx可能通过直接结合pVHL,抑制其与HIF-1α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HIF-1α蛋白的稳定性及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 ,2 4岁。自诉 3周前被地上半截挫断的竹牙签刺伤 ,约 3 0cm长。手术未见异物。经彩超 7 5MHz探头从脚面第二脚趾纵行探查 ,见距皮下0 42cm(最大前后径 )处肌层组织内长约 :3 2cm、宽 0 3cm较强回声条状物呈斜行声像 (见图 1) ,一端是尖状 ,另一端呈平行断端状。做体表定位后 ,既行门诊手术 ,顺利取出半截竹牙签。图 1 “ ”为 32mm ,“×”为 42mm   讨论 X线检查有相当的局限性 ,两种物质的密度反差愈大显示效果愈好 ,竹牙签的密度与人体组织的密度相近 ,所以显示不理想 ,另外可能与摆放体位有关。第一次手…  相似文献   
73.
74.
据美国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009年胰腺癌新发病例数占第10位,而死亡例数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位。尽管它只约占所有肿瘤的2%,但却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因胰腺癌所致死亡的约占肿瘤死亡人数的6%。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院外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带管导管相关并发症.方法 5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带管出院,记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52例患者中,随访带管4612d,平均每个患者带管88.7d和带管期间为31~174d.15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28.8%),并发症出现在带管回家后的16.4 d.4例因并发症拔管,其余11例经对症处理导管使用到治疗结束.并发症包括:机械性静脉炎5例(9.6%),导管阻塞3例(5.8%),穿刺点感染4例(7.7%),敷料过敏2例(3.8%)和导管脱出1例(1.9%).无一例患者有1种以上的并发症,相当于院外带管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2/1000带管天.结论 PICC院外带管是一种并发症较低的安全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肿瘤患者多程化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均接受4~6周期一线化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DP组)43例: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1~3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36例:吉西他滨l000mg/m2,第1天、第8天,顺铂用量同DP组。21d为一个化疗周期,每2周期评估化疗疗效并随访生存期。结果 DP组有效率为37.21%,GP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亚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毒性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的血小板下降和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7.
肿瘤相关性疲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乏(fatigue)是肿瘤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重要的主诉之一,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乃至延缓疾病的治疗过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肿瘤相关性疲乏就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的治疗而引发的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觉,且与病人的日常活动量无关,它影响到病人的活动,而且不能因休息而缓解。在国外有关疲乏的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肿瘤本身、治疗、焦虑、疼痛等较多因素相关。由于疲乏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对疲乏的治疗措施也仅仅是纠正相关因素而不是对其成因的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肿瘤相关性疲乏的报道,本文就有关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影像学表现。方法 22例CPSF患儿(2例新生儿),接受平扫及增强CT (n=20)、平扫及增强MR (n=2)及X线造影(n=3),其中2例先后接受CT及MR检查,1例先后接受CT及X线造影。结果 22例中,CPSF位于左侧21例、右侧1例。新生儿CPSF以颈部含气囊性包块伴气管受压、变形、狭窄为特征性CT、MRI表现。儿童CPSF的主要CT和MRI表现为梨状窝变小,甲状腺变形、肿大、密度减低,甲状腺上极气泡征等;X线造影可见经梨状窝延伸的瘘道或瘘管影。结论 小儿CPSF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9.
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探讨危机干预措施。方法对深圳市宁养院38例自杀未遂患者进行跟踪调查。(1)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癌痛进行评估;(2)采用抑郁评定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3)采用病人一般状况计分标准(KP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与癌痛、抑郁、生活质量下降、家庭经济状况差有明显关系。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是发生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重视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及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这对减少癌症患者自杀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100次。结果:治疗后出现发热41例次,占41%(其中需药物处理的11例次),咯血7例次,占7%(经观察和药物治疗后恢复),气胸5例次,占25%(经吸氧和观察后恢复)。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术者经验、入路选择及操作技巧与并发症有关,合理选择穿刺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