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和X线影像特征,评估核素显像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多发性骨髓瘤的核素骨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核素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67.9%(188/277个)。共发现病灶188个(31例)。X线摄片诊断阳性率为70.8%(196/277个),共发现病灶196个(33例)。2种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38.6%(107/277个)。对全身受累骨髓病灶多少的检出顺序,核素骨显像为肋骨(23.9%)、腰椎(17.6%)、颅骨(16.5%)、胸椎(14.4%)、肩胛骨(8.5%)、下肢(7.9%)、上肢(1.6%)。而线为颅骨(18.4%)、腰椎(17.9%)、肋骨(17.3%)、胸椎(14.8%)、下肢(9.2%)、肩胛骨(6.6%)、上肢(4.6%)。表明肋骨对核素显像更敏感;X线则更适于颅骨病变的检查。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核素全身骨显像与X线摄片同等重要,两不能相互取代,只胡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诊断优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肝胆显像和腹部超声检出肝外胆道闭锁 (EHBA)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例持续黄疸婴儿肝胆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肝胆显像检出肝外胆道闭锁的灵敏度 ( 10 0 % )高于腹部超声 ( 79% ) ,以2 4小时内肠道无放射性出现 /未见功能胆囊显影作为EHBA的诊断依据时 ,肝胆显像的特异性可提高至 88% ,但与腹部超声特异性无差异 ,肝胆显像的准确度可提高到 92 % ,高于腹部超声。结论 :肝胆显像检出EHBA的灵敏度高于腹部超声 ,注意观察胆囊显影及其收缩情况可进一步改善其特异性和准确度 ,是临床检出胆道闭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type Ⅰ pro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 ICP)、Ⅲ型前胶原N端肽(type Ⅲ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1ike growth factor-I,IGF-I)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改变,探讨它们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20例,非左心室肥厚(non-1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16例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PⅠCP,PⅢNP,IGF-Ⅰ和TGF-β1,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PⅠCP、PⅢNP、IGF-和ⅠTGF-β1的水平(μg/L)分别为162.8&;#177;32.7,7.6&;#177;3.4,129.5&;#177;38.2和40.3&;#177;5.4,对照组分别为95.3&;#177;13、8,3.8&;#177;1.3,68.7&;#177;12.5和24.8&;#177;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718,5.314,7.661,11.44,P均&;lt;0.001),其中LVH组各指标的水平(198.6&;#177;35.5,8.9&;#177;4.6,143.7&;#177;35.8,&;#177;44.2&;#177;46.2)较NLV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74~6.947,P&;lt;0.001~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有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测定上述各指标在高血压LVH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揭育丽  叶静 《河北医学》2009,15(8):913-915
目的:了解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与甲状腺^99mTc04^-显像对不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采用静脉注射^99mTc04^-185MBq15m in后行甲状腺前位静态显像,采集总计数300K。217例患者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三组:甲状腺癌38例,甲状腺腺瘤3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结果:217例甲状腺患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的有102例,总阳性率占47%,其中甲状腺癌占19.6%(20/102),甲状腺腺瘤占25.5%(26/102),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4.9%(56/102);217例患者中131例做了甲状腺^99mTc04^-显像,冷结节为8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31.3%(26/83),甲状腺腺瘤占18.1%(15/8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0.6%(42/83);凉结节为4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27.9%(12/43),甲状腺腺瘤占34.9%(15/4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37.2%(16/43)。结论:TG的阳性不能作为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指标,但TG的升高不可忽视,应引起重视;多种性质的甲状腺疾病均可表现为冷结节,其反映了甲状腺局部组织的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但不同的疾病其病理基础和改变不同,冷结节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紧密联系病人的病史及血清甲状腺指标等其他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5.
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68例食管癌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应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的缓解率、患者的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PF方案联合放疗组在肿瘤的消失、缩小方面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联合放疗组1、2、3、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化疗联合放疗组较单纯放疗组消化道I-II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脊柱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370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的脊柱骨转移癌病例,多数有原发肿瘤的病史,部分可疑病例经手术病理和/或X线平片和/或CT和/或MRI证实。分析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表现。转移灶的确定:与邻近椎体对比,凡骨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或放射性缺损和/或MRI的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和/或X线平片或CT显  相似文献   
47.
对78例甲状腺疾病者进行了 ̄99mTC甲状腺血流和静态显像。其中50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36例甲状腺肿物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甲亢病人的甲状腺血流显像和彩超显像均示血流显著增多;36例甲状腺肿物的血流显像9例阳性(25%).27例阴性(75%);36例甲状腺肿物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甲状腺癌内血流较正常甲状腺增多,但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之间相比,血流参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种方法比较,对恶性甲状腺肿瘤,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对良性甲状腺肿瘤,前者假阳性3例(12.5%),后者10例(41.7%)。提示:甲状腺血流显像对部分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显像。  相似文献   
4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3,T4,TSH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永前  凌蓓蒂 《海南医学》1994,5(4):247-249
测定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3、T4、及TSH水平,出现低T3综合征39例(81.25%),低T3、T4综合征17例(35.42%)。急性期T3、T4明显低于正常(P<0.05→0.0001),TSH明显高于正常(P<0.05)。脑出血组的甲状腺功能改变比脑梗塞组明显。T3水平在重症组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T4及TSH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低T3、T4综合征者住院病死率高(47.06%)。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有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有利于判定疗效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9.
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千 《河北医学》2007,13(1):35-3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MM患者的骨显像表现,并与近期X线检查结果比较.结果:①25例患者中,骨显像异常17例,阳性率68.0%,肋骨、脊柱最常受累,162处病灶表现为异常放射性聚集,其中,肋骨病灶呈串珠样,胸骨及椎体病变呈扁平状或线状,4处表现为异常放射性减低;②X线片阳性率68.0%(17/25例),与骨显像相同,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破坏或呈混合性改变,共同检测的部位中,X线片检出的病灶总数较骨显像多(162和144),但骨显像检出肋骨和胸骨病灶较X线片多.结论:核素骨显像对MM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肋骨及胸骨病灶,其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50.
刘义明  揭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03-170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