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关节及滑膜囊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及滑膜囊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1例行MR检查,1例行X线片、CT及MR检查.结果 滑膜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在T1WI上,米粒体呈等信号;相对骨骼肌,在T2WI及STIR图像上呈相对高信号;X线及CT表现无特异性,难以显示米粒体.结论 米粒体在磁共振上显示更佳,通过仔细分析,可以与慢性滑膜增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骨软骨瘤病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MSCT对鉴别颈部不同区域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40例,排除标准:甲状腺源性囊性病变、胸腺及支气管源性囊性病变、颈部实性病变(转移性或感染性淋巴结、神经源性肿瘤)的囊变、腮腺内的囊实性肿物、腮裂瘘.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检查.CT检查参数如下:120 kV,260 mA,层厚5 mm,螺距1.375;增强检查延迟时间:动脉期25 s,静脉期60 s.结果 将领部囊性病变分为4个区域:腮腺区、中线区、颈侧区及颈后区.腮腺区囊肿包括2例第一腮裂囊肿和2例表皮样囊肿,第一腮裂囊肿位于腮腺内;表皮样囊肿1例位于腮腺内,1例位于腮腺外.中线区病变21例,17例为甲状舌管囊肿,占81.0%,13例病变位于舌骨水平,12例病变跨舌骨内外生长,累及会厌前间隙或口底;3例为会厌囊肿,1例为表皮样囊肿.12例颈侧区病变为4种类型的第二腮裂囊肿,10例位于左侧,Ⅱ型最常见,5例;Ⅰ、Ⅲ型各3例;Ⅳ型1例.颈后区病变包括2例淋巴管瘤和1例第三腮裂囊肿,前者位置较低,通常位于锁骨卜区,后者位置较高,位于中段颈部.结论 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可对颈部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SCT in differentiate cystic lesions in different cervical region. Methods Forty cases with cyst lesions in the neck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in our study. The following diseases were excluded: cystic lesions from thyroid gland and thymus or bronchus, cystic changes of solid lesions ( necrotic lymph node) and cystic or solid lesions in the parotid gl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SCT scan on GE Lightspeed 16. The parameters were following: 120 kV,260 mA, thickness 5 mm, pitch 1. 375. The delay time for contrast enhanced CT was 25 seconds for arterial phase and 60 seconds for vein phase. Results Lesions were analyzed in 4 different cervical regions including parotid gland, midline, lateral cervix and posterior cervix. Among the lesions in parotid area,2 were first brachial cyst and the other 2 were epidermoid cyst. First brachial cyst occurred intraparotid gland and epidermoid cyst occurred intraparotid or extraparotid gland. Among the lesions in midline area, 17 cases were thyroglossal cysts,81.0% were in the level hyoid bone, 12 cases of thyroglossal cysts protruded at the preepiglottic space or oral base. Another kind of lesions in midline included 3 cases of epiglottic cysts and 1 epidermoid cyst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neck which involved infrasternal level. The 12 cases of second brachial cysts occurred in the lateral neck. Ten cases were in the left side. Type Ⅱ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and account for 5 cases among all of second brachial cysts. Type Ⅰ and type Ⅱ were running up,accounting 3 cases respectively. Type Ⅳ account for 1 case. Two cases with lymphangioma and 1 case with third brachial cyst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neck.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typical imaging appearance, MSCT can d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cystic lesions in the different area of neck.  相似文献   
53.
石祥 《医疗装备》2020,(2):41-4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均利用160mm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CT血管造影,比较镜像区和感兴趣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及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感兴趣区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长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流量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容量低于镜像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患者CT灌注成像异常率高于血管未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可反映其脑灌注状态,而CT血管造影可检测血管病变状态,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可为诊断、明确病因等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究钆布醇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腹部动脉血管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钆布醇增强MRA检查患者112例,由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对大中血管行主观评分和信号值测定,对小血管进行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对两名观察者的主观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2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因体检行腹部MRA检查,16例患者因肝脏占位行腹部MRA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112例钆布醇增强MRA图像中,有2例患者因呼吸伪影严重而影响血管显影。110例MRA图像清晰,能清晰显示大中血管和小血管的起源、走行。大中血管成像的主观评分为(21.22±1.93)分,对小血管成像的主观评分为(6.24±1.33)分。对感兴趣区大中血管的信号强度测量显示信号噪声比和对比信号噪声比率分别为1093.27±331.71和897.27±333.29。两名观察者对大中血管定性分析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2,对小血管定性分析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72。结论钆布醇增强MRA能清晰显示大中血管,还能良好显示部分小血管,在腹部动脉血管扫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炎是一组主要累及CNS的炎性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MR血管成像(MRA)能够清楚显示管腔的形态变化,但对于管壁的显示存在缺陷。近年来,一些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管壁信息并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其中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HR-VWI)能够直接显示病变的管壁特征,在血管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顾CNS血管炎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并对各种影像技术在CNS血管炎的成像特征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XGC病人的增强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检查示胆囊轮廓毛糙,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腔内可见环形高密度影,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欠清,增强后胆囊壁呈明显分层样强化,邻近肝实质于动脉期呈一过性强化。病理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包括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呈"三明治"样或"夹心饼干"样强化、黏膜线多连续、胆囊壁内结节、胆囊或胆管结石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8.
神经影像学检查不易鉴别的颅内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某些表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疑似颅内占位的病例,其影像学检查虽有密度(CT)或信号(MRI)异常,但占位效应不显著,故术前定性困难易延误治疗。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11月一1996年1月32例此类病例,进行临床、CT及MRI综合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2例,男对例,女9例。年龄13-62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轻度头疼10例,癫痫发作6例,肢体欠灵活3例,轻度麻木2例,幻嗅1例,眩晕9例。轻度眼底水肿2例,锥体束征3例和病理反射3例,所有病例行CT平扫及强化,28例行MRI扫描。水肿的判别是根据增强后病变强化的改变和有无占位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52例有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肝脏扩散峰度成像资料,并收集研究组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平均扩散率(MD)和平均峰...  相似文献   
60.
【摘要】目的:探讨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将76例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组分为3组:A组为移植肾功能良好组(n=44);B组为移植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n=19);C组为移植肾功能重度受损组(n=13)。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序列和斜矢状面改良Look-Locker反转恢复(MOLLI)序列MRI检查,测量肾脏皮髓质的T1值。比较各组内及各组间肾脏皮髓质T1值的差异,分析移植肾皮质、髓质T1值与eGFR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1值对不同功能移植肾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各组内肾皮质的T1值均明显小于肾髓质(P<0.001)。A、B、C和对照组中肾皮质的T1值分别为(1511.95±111.31)、(1663.22±66.81)、(1719.09±74.47)和(1748.88±62.72)ms,除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髓质的T1值[(2009.65±97.83)ms]大于对照组[(1946.91±51.4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余各组间肾髓质T1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皮质的T1值与eGFR呈负相关(r=-0.45,P<0.01)。肾皮质T1值鉴别移植肾功能良好与移植肾功能受损(包括轻中度与重度受损)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5,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6%及83.1%。结论: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对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具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