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在国内首次报道采用质子碳离子射线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病理证实的Ⅰ期NSCLC患者。使用IONTRIS设备笔形束扫描技术,通过可以调节能量的点扫描、实现对靶区更加适形的目的,2~4个射野给予质子和碳离子放疗。根据肿瘤部位给予不同分割方式照射,4例周围型接受 50~70 GyE/10次放疗,3例中间型60~64 GyE/15~16次,3例中央型66~72 GyE/22~24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8.1(11.9~28.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均存活。10例患者局部控制率100%,其中6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放疗后随访中出现远处转移。放疗开始3个月内,无3级及以上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内未观察到2级及以上的晚期不良反应。放疗后1和3~5个月肺功能(最大通气量、第1秒通气量及CO弥散量)与放疗前相比略有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质子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技术治疗短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因放疗反应引起的直肠癌患者体重随时间变化趋势及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并以此制定不同治疗时期图像引导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间术后直肠癌患者24例。疗前记录每次体重、每周不同频率CBCT,并与计划CT进行在线配准,得到疗前位移误差。配对t检验差异,Pearson法分析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结果 24例患者共进行456次体重监测,456次CBCT与配准。2例患者因中断治疗而排除。第1、2周体重无明显变化,第3周体重平均下降1.53 kg,第4周平均下降2.48 kg,第5周平均下降3.24 kg。由CBCT在线配准得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平均位移误差分别为0.19、0.20、0.18 cm (第1周),0.18、0.17、0.15 cm (第2周), 0.20、0.22、0.21 cm (第3周),0.19、0.25、0.24 cm (第4周),0.34、0.33、0.31 cm (第5周)。相关分析显示体重下降会增大位移误差(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P值分别为:0.140、0.046、0.044)。结论 直肠癌放疗患者后期尤其第5周体重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影响位移误差,建议在直肠癌治疗日程到第4、5周时密切监测患者体重下降趋势,酌情于治疗前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以确保治疗精准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并且与自由呼吸(FB)的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参数比较。方法入选病人完成ABC呼吸训练后,进行CT模拟定位,TPS计划设计,摆位验证以及实施放疗,评估ABC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ABC放疗的摆位误差和肝脏位置的重复性,并且与平静呼吸的放疗计划比较计划靶体积(PTV)、未受肝癌累及的正常肝脏的平均剂量(MDTNL)、接受≥23Gy照射的肝脏体积比(V23)和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NTCP)等剂量学参数。结果有11例病人入选该研究,所有病人配合良好,没有因为不能耐受屏气而中断放疗者。PTV的平均体积由FB下的757cm3±475cm3减少到了ABC技术的444cm3±297cm3(P=0.002)。ABC技术下的平均MDTNL为15.9Gy±5.4Gy,而FB则为24.6Gy±6.5Gy(P<0.01)。ABC计划和FB计划平均的V23分别为31%和55%,而NTCP分别为11%和21%。ABC放疗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分别为4.8mm和1.3mm、3.5mm和1.6mm以及2.4mm和1.7mm,肝脏位置一次放疗内和分次放疗间在头脚方向上的重复性平均分别为1.5mm(范围:0.5~3.0mm)和5.1mm(范围:1.9~9.2mm)。ABC放疗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分钟(范围:5~14分钟)。结论ABC技术用于肝癌放疗是可行的。没有显著增加治疗时间,摆位精确性和重复性好。该技术能减少正常肝的照射体积,降低平均剂量,减少了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4.
放射性肺损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2个明显阶段,即早期放射性肺病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1 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多为病理形态学观察。80年代集中于“关键靶细胞”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几种学说:①肺泡上皮损伤;②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③肺泡巨噬细胞生长因子;④免疫反应;⑤淋巴管受累;⑥巨细胞病毒参与。目前比较推崇的观点是细胞生长因子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1,2]。1.1 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的致纤维化的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的临床分期和不同大小的放射治疗野对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性鳞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灶不明的预转移性鳞癌(不包括锁骨上区转移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5年总的生存率为68.5%,其中N1,N2和N3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8.0%和40.9%(χ^2=0.729,P=0.026),而单侧颈部,全颈部和扩大野照射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74.5%和54.6%(χ^2=1.38,P=0.5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颈淋巴结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32),5年颈部局部控制率为65.6%,其中N1,N2和N3病例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63.2%和34.6(χ^2=5.51,P=0.064),而单侧颈部,全颈部和扩大野照射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6%、51.0%和72.7%(χ^2=2.55,P=0.279),5年原发病灶的出现率为21.2%,小野(单侧颈部或全颈部照射)和扩大野照射的5年原发灶出现率分别为23.3%和12.5%(χ^2=0.52,P=0.469),结论:颈淋巴结的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并且随着期别的升高,颈部局控率有下降的趋势;小野较扩大野照射的原发灶出现率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大小照射野治疗的颈部局部治疗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模型的验证是指对模型的性能指标(区分度、校准度)进行考察的过程。根据考察过程中是否使用预测模型的开发队列数据,模型验证可分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内部验证是检验模型开发过程的可重复性,常见形式包括随机拆分验证、交叉验证、Bootstrap重抽样以及"内部-外部"交叉验证。外部验证考察的是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可泛化性,常见形式包括时段验证、空间验证以及领域验证。  相似文献   
37.
血红蛋白浓度对鼻咽癌患者早期黏膜放射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效应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贫血将影响到肿瘤的氧合状态 ,从而影响到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然而 ,贫血是否影响到正常组织的氧合状态及血红蛋白 (Hb)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关系报道尚少。笔者就鼻咽癌患者Hb和早期黏膜放射反应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 1995年 12月至 1998年4月鼻咽癌超分割后程加速放射治疗Ⅱ期临床研究组。病例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 ,无放射治疗、化疗史 ,无锁骨上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中每周 1次或每 2周 1次检查血常规 ,…  相似文献   
38.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包括三维适型技术在内的精确放疗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治愈率,但肿瘤周围的腮腺、脑脊髓、颅神经等正常组织会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因此,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损伤从而使生存质量降低,远期不良反应对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的影响尤为显著.减少放射损伤的关键在于控制正常组织的受放射体积和剂量.本文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正常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剂量体积效应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放疗来说,最常见的不适应就是唾液腺、尤其是腮腺照射后2周左右,就会出现口干,而且会逐渐加重。其次,味觉受影响,表现为饮食乏味或变味导致食欲减退,这是味蕾受损伤的表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在乏氧-再氧合过程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鼻咽鳞癌细胞系(CNE)分别在富氧、乏氧8h、乏氧16h和乏氧16h后再氧合4h4个不同条件下培养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HIF-1α和VEGF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在4个不同培养条件下的CNE细胞的HIF-1α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无明显变化,而VEGF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经乏氧8h和乏氧16h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在乏氧16h后再氧合4h培养后的表达则显著下降。结论:乏氧能引起鼻咽癌细胞的VEGF基因mRNA水平高表达,而对HIF-1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提示乏氧可能不是通过HIF-1α基因的转录途径来诱发VEGF基因的高表达而达到提高肿瘤侵袭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