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67Ga显像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结节病病人的67Ga全身显像、X线胸片和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具有泪腺和腮腺放射性摄取伴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者,67Ga全身显像诊断准确性为96.4%(53/55),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的诊断准确性(83.6%,46/55,P<0.05).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67Ga全身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3.7%(14/19),与X线平片和CT的诊断准确性(84.2%,16/19)相近(P>0.05).肺内病灶伴或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者4例,两种诊断方法都没有明确诊断.结论:67Ga全身显像对于以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结节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平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纤维化是对肝脏损伤所表现出的"愈合反应",其实质是肝脏胶原合成与分解的平衡被破坏,致使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并且发生组分改变或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侧链脂肪酸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和直链脂肪酸碘苯脂十五烷酸(IPPA)在心肌代谢上的异同和特点.方法 制备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10只,分为2组,每组5只.基础灌流30 min后,分别于灌流液中加入125I-BMIPP和125I-IPPA,持续灌流3 h后取样灌流液,提取脂溶相处理后行薄层色谱法(TLC)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并与加入被测物品初期(5 min)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125I-BMIPP灌流5 min和3 h后脂溶相提取放射性活度分别为注入剂量的99%和92%,而125I-IPPA分别为95%和38%.125I-BMIPP灌流5 min,HPLC分析放射性全部集中于保留时间37 min段.3 h后该处仍呈主峰,其前出现数个小峰,峰值分别对应于代谢产物甲基碘苯脂十四烷酸、对碘苯十二酸、对碘苯十酸、对碘苯八酸、对碘苯六酸、对碘苯四酸和对碘苯乙酸.125I-IPPA灌流初期于HPLC保留时间33 min段显示明显高峰,继续灌流3 h后,该峰值消失.TLC测定125I-BMIPP Rf值为0.52,125I-IPPA为0.45.3 h后,85%的125I-BMIPP仍集中于Rf值0.52处,在Rf值0.31前后有数个小峰.而125I-IPPA持续灌流3 h后Rf值0.45处的峰消失,仅在原点发现放射性.结论 125I-BMIPP不被β氧化,能在心肌细胞内长时间滞留,便于观察脂肪酸在心脏内的分布状况.而125I-IPPA代谢快速,可显示心肌中长链脂肪酸代谢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应用Prowess2.42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5例,临床分期T2b 4例,T3 1例。Gleason评分7分3例,6分1例,9分1例。术前PSA5.3~8.7ng/ml。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5例患者PSA明显下降,12个月后均低于0.5ng/ml;术后3个月开始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短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IPSS评分上升,尿流率下降,但3个月后逐渐好转。患者未出现血尿、血便、直肠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6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适用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好,并发症少,并有较好的放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99mTc - ECD的正常脑分布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99)Tc-ECD在正常成人脑中的分布模式,这种分布在个体间的变异情况,在不同部位的分布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以及目测分析与常用半定量分析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健康志愿者(年龄范围20~74岁,平均年龄35.03±11.81岁)行~(99)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选相应横断面图像分别在与左右小脑、下中额、下侧额、额颞部、颞枕部、下枕部、尾状核、壳核、中额部、中侧额、上额颞、上后颞、上枕部、距状裂、上中额、上侧额、感觉区、侧顶部及上距状裂相当的部位勾画38个感兴趣区(ROI),求出每个ROI内的每像素平均计数值。分别计算各ROI平均计数与双侧小脑平均计数比值和与脑皮质平均计数的比值。同时,采用7级评分法,分别由3位核医学医师对上述ROI部位的图像进行评分。然后,对各部位目测分析及半定量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99)Tc-ECD在脑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差异较大,根据目测评分的结果,评分范围+3分~-1分。评为3分最多的部位依次为上距状裂、下距状裂和小脑,评为-1分最多的部位依次为壳核、上枕部、下枕部和颞枕部。但ECD在相同部位的个体间差异却较小,应用平均计数与小脑平均计数比值、平均计数与脑皮质总平均计数的比值及左右各对应部位平均计数的比值进行分析,其平均CV分别为9.06%、6.5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挑战性。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检查,通过PET与MR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优势互补,形成整合优势。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缩短PET/MR扫描时长、选择适宜的个性化扫描协议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复习和大量临床应用积累基础上,建立基于病灶是否具有显像剂聚集的简繁不同的MRI的成像协议和报告关键信息的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7.
部分类型骨感染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而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效果不佳。~(18)F-FDG PET/CT是功能显像的一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本文就~(18)F-FDG PET/CT在骨感染的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同步辐射类同轴技术应用于肾脏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相干性,进行肾脏组织的类同轴成像研究,旨在评价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成像方面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形貌站4W1A束线上,取经过4%甲醛溶液固定后的人体肾脏组织样品,置于类同轴光路的样品架上进行成像,以空间分辨率和组织衬度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样品与成像板距离Z为150 mm时获得的肾脏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衬度,包括肾小囊在内的结构均能较好显示,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0 μm.结论 类同轴技术能较好显示肾脏的微细解剖结构,对于以轻元素为主的脏器成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在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具有完整的~(99m)Tc-MIBI门控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患者资料。由3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首先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断层图像进行了分析并做出诊断,然后应用定量分析软件对门控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功能指标并动态显示室壁运动情况,结合断层图像再次进行图像分析。以冠状动脉动脉造影的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是否应用定量分析软件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析除LVEF外的其他功能性指标对诊断是否具有帮助。结果:112例患者冠状造影结果显示共计有147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单纯SPECT心肌灌注显像断层图像目测分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8%和90.0%。综合分析断层图像与定量分析指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 9%、94.2%和94.9%。除LVEF外,其他定量分析指标被认为对诊断具有帮助的占59.8%(67/112),认为不确定者23.2%(26/ 112),认为没有价值者占17.0%(19/112)。结论:借助于定量分析软件可以明显的提高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2例,失访2例,随访70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73.6±10.4)岁。临床分期T1bNoMo~T3bNoMo。治疗前PSA0.4~55.2ng/mL,Gleason评分6~9分,前列腺体积19mL~5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5~21分,平均14分。植入粒子30~90粒,平均活度0.38mCi,总活度平均27.22mCi;植入针12~23根。术前1周至术后6个月常规使用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观察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结果70例随访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3个月。出院后无急性尿潴留发生;轻度尿失禁2例(2.9%),均在术后2~4个月好转。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65例(92.9%)。术后0.5、1、2、3、6、9、12、18、24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者分别为34.3%、85.7%、92.9%、82.8%、45.7%、28.6%、17.1%、8.5%、2.8%。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成正相关,P值为0.007。结论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下尿路症状常见,持续时间较长,但不严重,大多数可恢复。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相关,使用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避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