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毅  李平  樊林 《华西医学》2005,20(3):528-528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每日1次。结果:83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CR(完全缓解)0例。PR(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13.3%;SD(稳定)37例(44.6%),其中SD≥6个月者15例(18.1%),PD(进展)35例(42.2%)。骨、软组织和内脏转移有效率依次为13.1%、12.3%和11.6%。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来曲唑可作为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人EGFR胞外段在原核本质的表达,纯化条件以及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以既往构建包含人EGFR胞外段基因的表达质粒为基础,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pET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表达蛋白在变性条件下,通过Ni^2 柱亲和层析纯化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His-Tag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其纯度。去余His-Tag的纯化蛋白在梯度尿素中透析复性。以复性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仪器检测特异抗体的存在。结论:通过限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表明获得了人EGFR胞外段基因的pET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表明在IPTG诱导下可以表达90Kd目的蛋白其纯度大于95%,所产生抗体可以识别复性蛋白及表达于A549细胞上的EGFR。提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人EGFR胞外段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以进一步用于EGFR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73.
头颈部肿瘤的非常规分割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辛  李平 《华西医学》2008,23(2):389-390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主要包括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口腔癌、上颌窦癌、鼻腔筛窦癌等。不同部位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以及不同时期都不相同。在中国,鼻咽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美国,喉癌则是最常见的。头  相似文献   
74.
目的:作为"种子细胞"的肿瘤干细胞对研究肿瘤发生及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对肿瘤干细胞的概念、特性及应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ncer stem cell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分别涉及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及来源、研究进展、临床治疗价值等内容。资料综合:肿瘤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目前已证实其存在于白血病、乳腺癌、脑癌、前列腺肿瘤等肿瘤组织中。目前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已经分化的肿瘤细胞,而不能影响到肿瘤干细胞,即治标不治本。肿瘤的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等特征都很可能与肿瘤干细胞有关,因此肿瘤治疗的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灭杀,又要保护正常干细胞,但此两种细胞表型极为相似,故应找到更为特异的靶点。结论:肿瘤干细胞不仅已经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成功分离出来,在大量实体瘤中也证实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其耐药机制之一是表达一种或多种药物运载蛋白,对于肿瘤的发生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5.
杨玉琼  沈亚丽 《华西医学》2003,18(1):108-108
患者 ,女性 ,51岁 ,反复左眼、鼻部肿胀4+ 年 ,四次行“鼻腔内窥镜手术” ,并诊断为“慢性炎症”。 2 + 年前患者左鼻根部出现一约0 5× 0 6cm2 大小包块 ,质硬 ,伴瘙痒及肿胀 ,行手术切除。术后病检示 :“左筛窦粒细胞肉瘤”。入我院治疗 ,血象和骨髓穿刺检查未见肿瘤细胞。诊断为粒细胞肉瘤 ,非急性白血病期 ,行局部放射治疗 30 0 0cGy/ 1 5次 / 2 1天。放疗后鼻部肿胀基本缓解 ,症状消失。 8月前再次左眼角肿胀 ,可扪及 0 7× 1 0cm2 质硬包块 ,伴视力下降、复视 ,我院CT检查示 :左筛窦粒细胞肉瘤术后局部复发 ,累及左额窦…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改善结肠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肿瘤科收治的112例结肠癌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行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干预,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O-CCC)评估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及心理负担等自我感受负担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症状条目得分、情绪条目得分及与他人关系条目得分等生活质量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7.
刘霞 《西部医学》2012,24(1):192-19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合理选择血管和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导管,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等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处理,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Wang LS  Zhang Y  Lu XJ  Lu HJ  Zhou L  Wang YS  Deng L  Huang MJ  Peng F  Wang J  Ren L  Hou M  Li L  Xu Y  Ying BW  Lu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0):667-670
目的探讨双环探针特异引物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BPSP-q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BPSP-qPCR法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检测样本间的关系。结果265例NSCLC样本中19-del和(或)L858R突变占30.2%( 80/265)。资料完整的184例中,女性、不吸烟者、腺癌有更高的19-del和(或)L858R突变率,分别为39.7% (31/78)、41.0% (43/105)、37.8% (51/135) (P <0.05);T790M合并19-del和(或)L858R占3.3%(6/184);男性转移灶、女性和不吸烟者胸腔积液样本有较高的19-del和(或)L858R阳性突变率,分别为29.6%( 8/27)、42.9%(9/21)和40.7%(11/27),而非腺癌转移灶为0(P>0.05)。结论BPSP-q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稳定、敏感。EGFR基因敏感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腺癌,胸腔积液样本和转移灶少量样本能够检出EGFR突变,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未经过治疗的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6例随机分成GO(吉西他滨1,0...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D在62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VEGF-C、D表达及MLD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率分别是74%(46/62)和82%(51/62);肿瘤边缘MLD(5.387±4.98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00±2.245)(P<0.05).VEGF-C、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更常见、临床分期也较晚,MLD增加与VEGF-C、D高表达、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VEGF-C和VEGF-D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691,P<0.001).结论 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可能通过增加肿瘤周边区域的淋巴管新生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