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纳米-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1,3,5-triamino2,4,6-trinitrobenzene,nanoTATB)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作用。方法对大、小鼠进行nanoTATB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30d喂养实验。致突变选用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2周内未见动物死亡,大、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g/kg,属实际无毒级;大鼠30d喂养实验中动物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及各项血液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估计nano-TATB经口染毒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6.0g/kg。3种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nano-TATB属实际无毒级化学物,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汽油尾气对小鼠肺的氧化应激作用和对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细胞DNA的影响。[方法]将汽油尾气有机提取物以0、8.5、17.0、34.0 L/kg的剂量经气管滴注染毒昆明种小鼠,每5 d染毒1次,共3次,末次染毒24 h后处死小鼠,称量体重和肺脏重量,测定肺组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用彗星实验检测肺组织细胞中DNA的损伤程度。[结果]各剂量组小鼠肺脏脏器系数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SOD和GSH-Px酶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且染毒剂量与酶活力、MDA含量均呈剂量-反应关系(r值分别为-0.98、-0.959和0.97,P均小于0.05)。在17.0、34.0 L/kg组,肺组织细胞的拖尾率和尾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汽油尾气可促进小鼠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和诱导肺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73.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它可以模拟内源性雌激索的生理、生化作用,干扰体内的激素水平,影响雌二醇的代谢。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环境雌激素对生殖发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均能产生危害。为了进一步探讨环境雌激素的遗传毒性,本研究采用彗星试验从体内、体外检测环境雌激素对大鼠组织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DCA)对ras基因的DNA损伤作用,探讨其致癌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各ras基因外显子单链探针;DCA染毒TK6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再经RDPCR扩增,扩增产物与探针杂交显色。结果成功制备各ras基因外显子单链探针,Southern杂交检测到DCA对N-ras基因外显子2和H-ras基因外显子2的DNA损伤片段杂交条带,未检测出其对N-ras基因外显子1和H-ras基因外显子1的DNA损伤作用。结论DCA可造成ras基因DNA损伤,可能与其致癌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属于遗传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75.
李岩  张浩  吴德生 《贵州医药》2007,31(3):195-198
目的 用氟他胺诱导建立尿道下裂大鼠模型并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导致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孕鼠在第12~17天用氟他胺(6 054.6μg/kg)连续每天皮下注射染毒建立子代雄鼠尿道下裂模型,另在第20天行破宫产取子代雄鼠的睾丸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睾酮合成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P450c17)等关键酶基因的活性表达水平.结果 氟他胺诱导的尿道下裂胚胎鼠睾丸组织中P450scc、3β-HSD和P450c17等的基因活性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氟他胺通过在性发育期干扰子代雄鼠睾丸组织中睾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降低了睾酮水平,导致子代雄性大鼠尿道下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钒对职业接触人群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钒职业接触工人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血压、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钒对职业人群心血管的影响. [结果]接钒组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是对照组的2.6倍(OR=2.60,P<0.05),且接钒工龄与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呈正相关(OR=1.40,P<0.05).接钒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钒组高血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钒化合物对职业接触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可产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钒职业接触人群早期主观症状表现特点,探讨钒与主观症状表现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接钒组(1 177名钒作业≥1年工人)和对照组(1 052名无钒接触史工人),分析钒对职业接触人群主观症状影响.结果 接钒组与对照组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0.6%、4.8%,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0%、1.3%,神经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0.5%、7.5%,心血管系统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与累计接钒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x2=9.006,P<0.01).结论 接钒工人主观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且皮肤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与累计接钒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乙醇对原代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同时探讨茶多酚对乙醇所致的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直接以不同浓度乙醇作用于肝细胞,或以茶多酚预处理后再用乙醇作用于肝细胞,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抗氧化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小鼠原代肝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转氨酶升高;而茶多酚的预处理对于乙醇所致的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相同乙醇浓度作用下,随茶多酚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转氨酶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可以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氧化损伤,而茶多酚对其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苯并[a]芘(BaP)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中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增加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RT-PCR-SSCP)分析及基因测序检测BaP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polβ-T细胞)中polβ基因外显子序列;基因测序检测polβ基因启动子序列.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olβ-T细胞和未经BaP处理的对照细胞(polβ细胞)中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6(PRMT6)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RT-PCR-SSCP和基因测序未发现polβ-T细胞中polβ基因外显子序列改变,但其启动子区域经基因测序证实5′端上游-10位和-61位分别存在插入突变(插入G)和点突变(C→A).此外,polβ-T细胞中PRMT6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polβ细胞增高(P<0.05).结论 BaP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中polβ基因的高表达不伴随其外显子序列的突变,但与启动子序列遗传学突变密切相关,PRMT6还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学途径导致polβ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80.
自然老龄小鼠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择鉴定抗衰老作用的合适动物。方法:选用自然老龄鼠和D-半乳糖模型鼠,以红细胞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肝匀浆MDA(丙二醛)含量为指标,分别与年轻对照鼠比较,结果:D-半乳糖模型鼠与年轻对照鼠间仅SOD活力单位有显著差异,自然老龄鼠的上述两项指标均与年轻对照鼠有显著差异。结论:自然老龄鼠是鉴定抗衰老作用的首选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