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 运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技术检测氯化消毒饮用水浓集物对ras基因的DNA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致癌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人的类淋巴母细胞(TK6)的DNA,采用PCR法制备人类N-ras基因外显子1、2和H-ras基因外显子1、2(以下分别简称为N1、N2、H1、H2)单链探针.将采集的某自来水厂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各150 L进行浓集,分别以0.1、0.5、1L/ml的剂量(相当于原水)对TK6细胞进行染毒,提取基因组DNA,再经RDPCR扩增,扩增产物与N1、N2、H1、H2单链探针杂交、显色.结果 管网末梢水水样浓集物染毒组DNA经N2特异性引物指导下的RDPCR扩增产物,与N2单链探针杂交,在1L/ml浓度组观察到1条杂交显色条带,在0.1、0.5L/ml浓度组均未观察到杂交条带;经H1、H2、N1特异性引物指导下的RDPCR扩增产物与相应的基因特异性单链探针杂交,在0.1、0.5、1L/ml浓度组均未观察到杂交条带.水源水水样浓集物染毒组DNA经N1、N2、H1、H2特异性引物指导下的RDPCR扩增产物与相应的基因特异性单链探针杂交,在0.1、0.5、1L/ml浓度组均未观察到杂交条带.结论 氯化消毒饮用水浓集物对N2具有DNA损伤作用,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2.
彗星试验银染法的优化及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蓉  衡正昌 《卫生研究》2003,32(2):107-109
在彗星试验中寻找一种最佳染色效果的银染法 ,拟取代溴化乙啶 (EB)染色。对选出的银染法从固定、染色、显色、脱色、染色温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次试验 ,达到最佳染色效果后 ,将优化的银染法用于检测两类化合物 -重铬酸钾 (K2 Cr2 O7)和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DCE)对两种类型细胞—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并与EB染色比较灵敏度。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银染法是在彗星试验中成功建立的非荧光染色法 ,该法染色清晰、持久、背景颜色浅、染色对比度好、染色效果满意 ,方法操作简便、价廉 ;该法可检测出化合物对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与EB染色有相同阳性检出阈 ,可染出EB染色无法染上的DNA小片段。所以在彗星试验中该银染法可以取代EB染色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甲醇燃料汽车尾气和汽油燃料汽车尾气对A549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及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1)MTT比色法检测受试物细胞毒性。2)受试物体外培养实验:汽油组剂量分组为:0·125L/ml,0·0625L/ml,0·03125L/ml,0·0156L/ml,0·0078L/ml和一个空白对照;甲醇组剂量分组与汽油相同。A·细胞培养介质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B·细胞形态学观察;C·流式细胞术a·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b·观察细胞亚二倍体峰的变化,计算凋亡百分比;结果:1)MTT比色法汽油组在0·125L/ml剂量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醇组在1·0L/ml剂量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物体外培养实验:A·细胞培养介质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汽油组在0·0625~0·125L/ml各剂量组LD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下甲醇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形态学观察:汽油组在0·125L/ml,可见大量死亡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增加,相同剂量甲醇组未见明显改变;C·流式细胞术:仅汽油组0·0156,0·03125L/ml、0·0625L/ml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汽油组和甲醇组在0·0156~0·0625L/ml剂量组凋亡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但后者作用更强。结论:在同等剂量下,汽油燃料尾气对A549细胞株的毒性及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明显高于甲醇,但甲醇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略强。  相似文献   
34.
单链连接PCR技术检测p53基因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损伤 ,包括链断裂、氧化损伤和DNA加合物等 ,是化学致癌过程中早期可检测的关键步骤[1] 。与肿瘤形成关系密切的原癌 抑癌基因 ,是致癌物重要的攻击靶 ,因此检则这些基因的DNA损伤 ,对于研究致癌物的毒作用特点和分子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目前可资利用的检则特定基因DNA损伤的手段较少。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 (Ligation media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 ,LMPCR)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导性强等优点 ,在研究DNA加合物和氧化损伤等方面有较多报道[2 ,3 ] ,我们也成功…  相似文献   
35.
特定基因链断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以及遗传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其检测具有重要的毒理学理论和实践意义。最近 ,我们建立了非放射性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 (ligation media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 ,LMPCR)技术 ,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建立损伤模型 ,成功检测了p5 3基因的链断裂[1 ] 。然而人类所接触的遗传毒物多为化学物质。如环境致癌因素中 80 %以上均为化学致癌物[2 ] ,且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化合物出现 ,因此对化学断裂剂的检测尤为重要和实用。另一方面 ,在我们以前建立非…  相似文献   
36.
香烟烟雾对A549与A549-R细胞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OGG1基因低表达对香烟烟雾作用下细胞氧化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香烟烟雾暴露A549细胞和hOGG1基因低表达的A549-R细胞,MTT实验检测两种细胞存活率,彗星实验观察两种细胞DNA损伤,荧光法测定两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细胞基因组DNA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随着香烟烟雾暴露浓度的增加,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且A549-R细胞IC50显著小于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ROS生成量与香烟烟雾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当香烟烟雾浓度≥1.25支/升时,A549-R细胞ROS含量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5);不同香烟烟雾浓度下,A549-R细胞拖尾率、尾长、OTM值均大于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与A549-R细胞基因组DNA8-OHdG含量随香烟烟雾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香烟烟雾浓度为2.5支/升和5支/升时,A549-R细胞8-OHdG含量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5)。结论香烟烟雾可导致A549细胞与A549-R细胞的氧化损伤,hOGG1基因低表达可增加A549-R细胞对香烟烟雾引起的氧化损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
广东省梅州地区0~6岁儿童血铅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梅州地区儿童的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为该地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ICP2MS法对2009年1~12月在某妇幼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该地区2650例6岁以下儿童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560名儿童的血铅浓度水平范围为12.56~198.56μg/L,平均值为66.58μg/L,标准差为24.31μg/L,其中男童血铅水平为(71.23±25.23)μg/L,女童血铅水平为(60.67±22.23)μg/L,男女童之间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儿童共400例,总检出率为15.63%,其中男童铅中毒率为20.59%,女童铅中毒率为10.00%,男女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铅中毒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血铅浓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铅中毒有一定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率均呈增高趋势,应重视儿童铅中毒的预防。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峰流量 (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呼气流量 )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心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不同程度吸烟者 116例 ,缓解期 COPD患者 90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 4 3例 ,肺气肿 47例〕及缓解期肺心病患者 31例的 F- V曲线。选用的指标为 FVC、PEF、·V75、·V50 、·V2 5。结果 吸烟者和慢支患者 PEF实 /预 (% ) >84% ,属于正常范围 ;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 PEF实 /预 (% )分别为44 %和 32 % ,随病情加重而依次下降。·V75%PEF% (% )在吸烟者和慢支患者为 87.7%~ 89.7% ,居正常范围 ;而在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分别为 70 .7%和 41.9% ,随病情加重而依次下降。结论  PEF%和·V75%PEF% (% )下降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赵蓉  衡正昌 《毒理学杂志》2003,17(4):246-248
彗星试验 (ClmetAssay)因众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 ,但常规使用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建立一种染色效果好 ,能取代EB染色的非荧光染色法 ,本实验室已将 4种非荧光染色法试用于彗星试验 ,发现只有银染法可以染色彗星细胞 ,且染色持久[1] 。银染法按显色原理主要分为化学显色和光显色 ,前者还可进一步分为双胺和非双胺法 ,且目前应用最多。双胺法与非双胺法因灵敏度和染色侧重对象不同 ,各自又有数十种 ,但大多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蛋白质染色。本室所用银染法[1] ,即双胺银染法 ,经验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妊娠中晚期和哺乳期母体接触磺胺二甲嘧啶对子代大鼠空间辨别能力及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在受孕第 7天起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每日给予磺胺二甲嘧啶 0、5 0、10 0和 2 0 0mg/kg ,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 2 0~ 3 0日龄仔鼠的空间辨别能力 ,同时取 3 0日龄仔鼠的大脑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脑内ChAT的表达。 [结果 ]染毒组仔鼠出现空间辨别能力障碍 ,尤其是 10 0、2 0 0m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到达终点时间显著延长 ,错误次数显著增多 (P <0 .0 5 )。大脑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 ,染毒组仔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ChAT的表达降低 ,尤其是10 0、2 0 0m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给围生期母鼠喂饲磺胺二甲嘧啶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甲状腺素浓度 ,影响脑内ChAT的水平 ,最终造成仔鼠对空间辨别能力的学习和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