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类似物环九肽c(CGRRAGGSC)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结合特性。方法:采用荧光染料LSS670标记c(CGRRAGGSC)合成LSS670-c(CGRRAGGSC),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与PC-3细胞体外结合的荧光强度,计算其竞争抑制试验中的半数抑制量(IC50)和平衡抑制常数(K i),荧光显微镜观察LSS670-c(CGRRAGGSC)在PC-3细胞的定位;用99mTc标记c(CGRRAGGSC)合成99mTc-DTPA-c(CGRRAGGSC)与PC-3细胞进行放射受体结合分析,Scatchard作图法计算标记物与PC-3细胞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每个细胞上的最大结合位点数(Bm ax)。结果:LSS670-c(CGRRAGGSC)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结合具有可饱和性,浓度与时间呈依赖性。未标记c(CGRRAGGSC)与LSS670-c(CGRRAGGSC)对PC-3受体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IC50=(6.31±0.12)nmol/L,Ki=(2.11±0.14)nmol/L]。LSS670-c(CGRRAGGSC)荧光主要集中在PC-3细胞膜上,Kd值为(0.11±0.02)nmol/L,Bm ax为(230±34)fmol/mg pro。结论:c(CGRRAGGSC)符合特异性配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乳膏对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皮肤科150例住院患者,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 g;对照组予同样性状的安慰剂乳膏1 g。以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值差别。结果:实验组的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表面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干预静脉穿刺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步进式DSA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要求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0例行步进式DSA造影,对照组20例行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由介入科主治以上医生及技师共同将图像满意率、造影耗时、吸收辐射剂量(DAP)、造影剂用量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步进式DSA造影与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相比较,2种方法造影图像质量相仿,但步进式DSA造影对观察由下而上血流的连续性,血流动态流向,判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病理血管血流状况,图像更加富有整体性,一次性成功率85%(17/20)。其次吸收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总体检查时间均明显减少。结论对下肢静脉病变,步进式DSA造影较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环节更为简化,图像整体观及实用性强,对下肢静脉病变介入治疗方案的决策以及外科手术有很重要的客观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55.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脑胶质瘤的分级及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巾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17例、高级别胶质瘤15例、单发转移瘤10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观察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rCBV值.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同.在肿瘤实质区域,低级别胶质瘤rCBV值(1.974±0.539)低于高级别胶质瘤(5.785+1.223)和单发转移瘤(5.324±1.008)(P<0.05);在瘤周水肿区域,单发转移瘤rCBV值(0.387±0.129)低于高级别胶质瘤(1.481±0.204)(P<0.05).结论 PWI可用于高、低级别胶质瘤的分级及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早期准确诊断。方法:分析临床确诊的4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X线和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RA患者45例162个关节,X线平片检出阳性36例,病变关节132个(81%),其中Ⅱ期5例,Ⅲ期26例,四期5例。45例中23例X线平片阴性或早期RA的36个关节MRI检查,检出病变关节32个(88%),Ⅰ期4例,Ⅱ期6例,Ⅲ期13例。结论:MRI对骨侵蚀病灶的检出及软组织滑膜病变的显示明显早于X线平片,X线平片适用于中晚期患者观察和随访检查,应用MRI平扫加增强可明显提高RA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脑裂畸形的CT、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3例CT、MRI发现的脑裂畸形影的像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6天-56岁,平均25.3岁.CT 检查10例,MRI 检查4例,CT+MRI 检查3例.结果 本组13例均为单侧单条脑裂畸形,其中分裂型脑裂畸形5条(29.4%),融合型脑裂畸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轴向负荷(axial compression in extension,ACE)检查对下腰椎椎间孔(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LIF)狭窄神经根(nerve root,N)卡压关键性数据(critical dimensional,CD):椎间盘后缘高度(h)、LIF高度(H)及其与N分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资料与方法对30例伴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患者行常规MSCT仰卧腰大肌放松体位(psoas-relaxed position,PRP)扫描后作ACE检查,分别在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像测量h和H并观察N毗邻关系,将其分成0~Ⅲ4级,以Ⅱ~Ⅲ级及h和H均分别<4 mm和15 mm临界值判断为LIF狭窄N卡压。结果 30例中PRP无椎间盘膨隆或突出(A组)36个平面CD显著高于伴椎间盘膨隆或突出(B组)54个相应平面;ACE后CD均减小,其中L4~5平面变化最大,L5~S1平面变化最小;降低到临界值以下A组5个平面,B组23个平面(t=6.88,P<0.01)。A、B两组CD低于临界值Ⅱ~Ⅲ级N数PRP分别为:10根和28根(t=4.81,P<0.05)...  相似文献   
59.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所得的影像信息,了解其对骨盆骨折的形态、部位、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骨盆骨折52例,年龄19~62岁。分别用多体位数字化摄影(DR)、螺旋CT检查。结果: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影像能充分显示骨盆骨折的形态、类型、部位以及对骨片移动的方向、距离有量化的分析:骨盆正位对简单的骨盆骨折有意义;骨盆出入口位对骨盆环、髋臼前后柱骨折及骶髂关节情况有意义;闭孔、髂骨斜位对髋臼前后壁骨折有意义;CT及三维重建则对复杂的骨盆骨折、盆腔损伤出血及并发症有意义。结论:影像学各项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有不同的价值,合理应用各种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肾透明细胞癌3.0T磁共振DWI和E-cad的相关性,探讨磁共振对肾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行肾脏磁共振检查并经临床、病理确诊的39例肾透明细胞癌。所有患者采用3.0T MR进行横断面DWI成像并行ADC值测量,采用Envasion法对肾透明细胞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9例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6815±0.1769)×10~(-3)mm~2/s。10例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4990±0.0958)×10~(-3)mm~2/s,29例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平均ADC值=(1.7445±0.1533)×10~(-3)mm~2/s,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8,P=0.035)。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25,P=0.000),肾透明细胞癌ADC值与E-cad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2,P=0.000)。结论透明细胞癌ADC值与E-cad表达呈正相关,ADC值有助于不同病理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并指导穿刺活检、手术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