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视隔发育不良(septo-optic dysplasia,SOD)以透明隔缺如,伴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形态学变化为特征[1],至今仍不清楚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视路白质纤维束,尤其是视放射的组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脑白质纤维非常敏感的研究方法.国内至今尚无应用DTI对SOD研究的报道,国外文献也仅有1例报道[2].笔者对1例SOD患者的视放射进行DTI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管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2年8月~2006年8月期间行MRCP检查的900例病例进行分析,对显示不清的胆囊管视为正常.所有病例经胆囊切除术(783例)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17例)证实.结果:MRCP清晰显示胆囊管801例(89%),根据Taoureal胆囊管解剖变异分型标准:胆囊管变异53例,变异率为5.9%,其中胆囊管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21例(2.3%),汇入右肝管10例(1.1%),与肝总管并行9例(1.0%),胆囊管低位插入8例(0.9%),旋前插入肝总管7例(0.8%),旋后插入肝总管3例(0.3%),过短1例(0.1%),囊状扩张1例(0.1%),合并胆囊分隔6例(0.7%),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例(0.7%).部分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变异.其中假阴性2例,显示不清2例.结论:MRCP能显示各种胆囊管解剖变异,术前了解这些变异有助于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兔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中毒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健康大耳白兔60只,用自制CO染毒柜吸入染毒,兔昏迷后停止CO气体通入,保持染毒柜处于密闭状态6h。于染毒前及染毒后1h,3、5、7、15、30、45和60d分别行轴面及矢状面T2WI、轴面T1WI和DWI检查。未出现迟发性中毒脑病症状组(未出现组)的实验兔观察至60d为实验终点;出现了迟发性中毒脑病症状组(出现组)的实验兔观察至30~45d为实验终点。观察兔脑中毒前后大脑皮层ADC值变化规律,探讨ADC值变化与迟发性中毒脑病的关系。结果未出现组15只兔于染毒后1hADC值[(7.58±0.36)×10^4mm^2/s]较染毒前[(8.02±0.35)×10^4mm^2/s]降低(q=0.4441,P〈0.01);染毒后5d[(7.84±0.39)×10^-4mm^2/s]开始逐渐恢复,染毒后60d恢复至染毒前的水平(P〉0.05)。出现组15只兔在染毒后1hADC值[(7.40±0.32)×10^-4mm^2/s]较染毒前[(8.08±0.32)×10^-4mm^2/s]明显降低(q=0.6728,P〈0.01)。染毒后5d[(7.88±0.44)×10^-4mm^2/s]恢复接近染毒前水平,7d又开始下降,15d下降最明显[(7.29±0.93)×10^-4mm^2/s],至实验终点未能恢复,染毒后15d较染毒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7850,P〈0.01)。结论ADC值下降程度与脑组织损害程度存在着相关性;急性期ADC值下降程度能预测迟发性中毒脑病的出现可能性,15dADC值再次明显下降提示出现了迟发性中毒脑病。  相似文献   
54.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digital radiography,DR)的高级临床应用以及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摄影中对肺小结节、肋骨骨折、气胸等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优势。方法对200例临床患者资料统计中115例胸部外伤高度怀疑肋骨骨折、35例胸痛及呼吸困难临床可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和50例标准DR胸片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分别进行DR双能量减影,获得标准DR图像、单纯骨骼影像和单纯软组织等三幅图像。结果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肋骨骨折、气胸、肺小结节等病变的显示率明显优于标准DR图像,其中胸部外伤病变检出率由30.5%提高到47.8%,少量气胸检出率由50%提高到100%,肺部小结节检出率由60%提高到87%,提高了肺部病变的检出率。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有效地分别去除标准DR图像中肋骨组织影和软组织影,对胸部外伤、自发性气胸和肺内肺小结节的病变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磁共振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5例蛛网膜囊肿行常规MRI、FLAIR及DWI扫描。结果表皮样囊肿在FLAIR上为稍低或高信号,DWI上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在FLAIR及DWI上均为低信号。结论FLAIR和DWI对表皮样囊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DWI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6.
小肠疾病比较少见,特别是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较理想的检查手段,易漏诊,诊断较困难。目前,在诸多检查方法中,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小肠病变检查方法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小肠病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为小肠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佐证,本文收集了52例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CR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异常的CR影像特点.方法 对48例有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症状的AS病人做CR腰椎和骨盆检查.结果 绝大多数病例都出现髋关节与骶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软骨囊性变.结论 AS病人的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异常在CR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取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8.
脑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在体脑胶质瘤的2D1H-MRS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经病理学证实的胶质瘤30例,分成3组:良性组、过渡组和恶性组.使用1.5 T MRI成像仪,PRESS序列,完成扫描后用随机软件包Func Tool进行分析,观察瘤体区、周边区及内参照区各主要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 30例胶质瘤中良性组12例、过渡组10例、恶性组8例.恶性组肿瘤实体区NAA/Cho、NAA/C r、NAA/(Cho Cr)较正常参照区降低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Cho/Cr和Lac/Cr均较参照区升高,前者P<0.05,后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过渡组肿瘤实体区NAA/Cho、NAA/Cr、NAA/(Cho Cr)较正常参照区降低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NAA/C r在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和NAA/Cho在良性组与过渡组、恶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渡组与恶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ac/Cr在3组中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AA下降、CHo升高和异常Lac峰的出现是胶质瘤的主要波谱表现.2D1H-MRS可以为胶质瘤的影像分级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大小的准确率。方法 分析30例病理确诊为乳腺DCIS的女性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FFDM、DBT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医师1和医师2的FFDM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857、0.818,P均<0.01),医师1和医师2的DBT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924、0.885,P均<0.01);2名医师采用FFDM和DBT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7、0.908。结论 FFDM、DBT均能较好评估乳腺DCIS大小,且与FFDM相比,DBT能更准确评估病灶的大小。2名医师对于病灶大小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存在钙化的DCIS,FFDM、DBT对于病灶的测量均小于病理测量结果,故临床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高分辨3D-FIESTA成像及MRVE后处理技术显示桥小脑角的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三叉神经痛及22例面肌痉挛患者。利用高分辨3D-FIESTA原始图像作MRVE重建,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神经与血管的空间关系,判断有无血管压迫神经。其中6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①高分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②MRVE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的图像,再现局部解剖结构;③面肌痉挛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率为77.3%(17/22)。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侧血管压迫阳性率为70.6%(12/17);④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有血管受压,术后随访有5例痊愈,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高分辨3D-FIESTA成像结合MRVE后处理重建能三维立体地显示桥小脑角脑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神经外科医师设计和优化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