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6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45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27篇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目的评价"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技术在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共24人,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2人。超声组采用"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技术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盲穿组采用解剖盲探法。结果超声组第一次穿刺成功12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25.0%;总穿刺成功41例,总成功率85.4%。盲穿组第一次穿刺成功9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18.8%;总穿刺成功25例,总成功率52.1%,与超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情况:超声组误穿动脉0例;血肿2例,血肿发生率4.2%。盲穿组误穿动脉8例,误穿动脉发生率16.7%;血肿10例,血肿发生率20.8%,与超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没有气胸发生。结论 "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技术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临床教学中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方法分析1例MPSⅡ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及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男,15岁,体格发育障碍、听力下降。影像学示脑室系统扩大,椎骨、肋骨等骨发育不良。尿黏多糖阳性。IDS的8号外显子同义突变(c.1122CT)。先证者及其母亲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分别为0、6.96 nmol/(4h·mg)。诊断为MPSⅡ。家系中有6例患者及1例疑似者,全为男性,除先证者外,还有1例存活,其余4例夭折。1例疑似者于孕7月余时产前诊断脑积水终止妊娠。检测到5例女性携带者。结论先证者经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确诊为MPSⅡ,发现多名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及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524-529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系统评价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相关类固醇激素及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骨囊肿疗效比较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共计246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其中132例接受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114例接受经皮自体骨髓注射。对比经皮类固醇激素与自体骨髓注射,总体治愈率(OR=1.29,95%CI=0.57~2.88,P=0.54)、手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OR=1.04,95%CI=0.47~2.30,P=0.92)、治疗后复发率(OR=3.24,95%CI=0.96~10.96,P=0.06)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类固醇激素注射与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需取材于自体骨髓,可致穿刺部位疼痛,并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且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小鼠模型研究胸腺切除对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生期及幼龄期BALB/c小鼠分别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行开胸手术并切除胸腺为手术组;除不切除胸腺外其余操作同前为假手术组。然后将2组再分别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组10只:一组于术后1个月,另一组于术后2个月,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评估胸腺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TREC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期与幼龄期比较以及术后1月与术后2月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年个体在开胸手术中切除胸腺会造成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影响可能与手术时年龄无关,且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低浓度甲醛吸入后大鼠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及此变化是否具有年龄差异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2只。其中成年鼠和幼年鼠各12只,新生鼠8只。每个年龄段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醛染毒组。甲醛染毒组大鼠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5 mg.m-3甲醛,染毒时间为每天2 h,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制作离体海马脑片,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高频刺激(HFS)后海马脑片LTP,并分析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EPSP)的斜率和幅度变化。结果各年龄段甲醛染毒组在HFS后的第30分钟fEPSP的斜率和幅度均较同龄对照组降低。新生鼠中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18.1±9.7)%和(281.8±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07.7±5.2)%和(289.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20.7±6.5)%和(197.9±38.1)%,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11.1±4.9)%和(293.4±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01.9±4.2)%和(266.9±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22.9±4.2)%和(191.2±33.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醛吸入染毒可抑制Wistar大鼠海马LTP的形成,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年龄差异性,年龄越小,甲醛所造成的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方法在儿科门急诊输液中心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门急诊输液中心的输液患儿分成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方法,在输液过程中给予语言安慰和鼓励。实验组采用疼痛管理方法,即输液前半小时在穿刺部位涂抹利多卡因乳膏,穿刺时配合语言安慰和鼓励。比较两组静脉输液穿刺时的疼痛分值、一针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采用疼痛管理方法的实验组的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儿科门急诊患者的疼痛管理,降低儿童静脉输液穿刺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心理行为干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ADHD的6—12岁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ADHD患儿按照患儿意愿分组为非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30周的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symptom questionnire, PSQ)进行疗效对照评定。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家长各进行1次半结构式的访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3)对试验组患儿家长的半结构式访谈前后对比在情绪方面、行为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心身躯体方面及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好转。结论:沙盘游戏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多种症状,对ADHD患儿的身心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危重新生儿协作网(简称数据库)的数据,反映危重新生儿的诊治现状,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数据库上报小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的新生儿,且在上报医院住院时间≥24 h。根据上述4种疾病情况,设置一般信息、围生期情况、动脉导管未闭、神经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气支持或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感染、炎性指标、抗感染治疗、NEC、转归11个模块用于分析,协作医院均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及录入和审核,并行统一培训。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数据库纳入重庆5家三级甲等协作医院1 501例危重新生儿,小早产儿435例(29.0%),新生儿败血症814例(542%),NEC 343例(228%),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 h新生儿742例(494%),总体存活率为752%(1 129/1 501)。出生体重<750 g、~999 g、~1 249 g、~1 499 g、≥1 500 g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500%(3/6)、565%(13/23)、654%(53/81)、749%(131/175)和820%(123/150); <27、27~、28~、29~、30~、31~和≥32孕周的小早产儿存活率分别为231%(3/13)、650%(13/20)、694%(26/36)、712%(52/73)、718%(61/85)、809%(89/110)和816%(80/98)。315例(724%)小早产儿行头颅B超检查,其中生后3 d内完成检查占 453%(197例)。264(607%)使用机械通气,163例有创机械通气,101例单纯nCPAP。217例(499%)小早产儿发生NRDS。165/217例(760%)使用PS。74/813例(9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2周,预防与非预防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活率分别为889% (16/18),875%(4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1000)。数据库上报的1 501例病例中NEC 343例(229%),174例在腹胀10 d内能做出NEC诊断,313例行腹部X线片检查,仅有44例描述具有确诊意义的X线征象(肠壁积气、肠穿孔和肝门积气)。742例(494%)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单纯无创机械通气180例,有创机械通气562例,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180)和174%(98/562)。结论 危重新生儿协作网对了解和提高中国危重新生儿诊疗水平有积极的探索性意义。危重新生儿诊治在3 d内行头颅B超检查、无创通气和践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CPAP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