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慢性肝病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活检术,但肝活检术有其局限性,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手段。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其可通过治疗“逆转”,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精确分期在控制该疾病中非常重要。由于分子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特异度高等优点,因此其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笔者对磁共振分子影像学技术和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的MRI解剖学特点及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结合1例颅脑标本的解剖观察,分析90例20—50岁正常脑脉络膜裂的MRI表现并测量其宽度,同时分析20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经颅脑标本解剖观察脑脉络膜裂呈“C”形裂隙,深处由室管膜封闭,侧脑室内的脉络丛附着于此裂隙并与之走行一致。脉络膜裂在MRI上为含脑脊液的线状裂隙,50岁前成人裂隙的宽度相差不大。脑脉络膜裂囊肿CT和MRI表现为脑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脑脊液密度或信号。结论了解脑脉络膜裂的解剖学特征及其正常MRI表现,对于脉络膜裂囊肿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滥用氯胺酮所致腹部泌尿系统及肝胆系统等器官损害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回顾性分析10例有吸食氯胺酮史(1~10年)患者的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资料,分析氯胺酮相关性腹部器官损害的CT表现.结果 10例CT表现为膀胱容积不同程度缩小,膀胱壁增厚,增厚达3~14 mm,其中5例两侧壁增厚呈束腰状.3例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双侧输尿管管壁较均匀增厚.4例出现多灶性肾乳头坏死,其中2例双肾实质呈多灶性缺血改变.3例表现胆总管扩张,其中2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腹部脏器损害中膀胱及肾实质的CT表现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有利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初步探索使用氯化锰(MnCl2)标记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行体外MR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PC-3进行复苏、培养和扩增.在细胞培养箱中,PC-3与8组含不同MnCl2浓度的F-12 HAM'S培养基共同培养1h,收集已标记的PC-3并行MRI.另对不同细胞数量级和不同时间点的MnCl2标记的PC-3行MRI.用含维拉帕米的培养基培养MnCl2标记的PC-3 4 h,在不同时间点取标记后的PC-3行MRI.用WST-8法测定氯化锰标记的PC-3活性.结果 MnCl2标记的PC-3在T1WI显示为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与未标记的PC-3形成明显差异(P<0.01),以1.0 mmol /L MnCl2为标记浓度时信号强度最强.1.0mmol/L MnCl2标记的PC-3在细胞数量为0.5×106时可呈高信号.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标记后24 h的PC-3信号强度明显下降,标记后72 h基本恢复至未标记的PC-3信号强度水平.维拉帕米可延长MnCl2标记的PC-3有效成像时间至72 h.标记后4 h,除0.1 mmol/L MnCl2对PC-3的活性没有影响(P > 0.05)外,其余各浓度组(> 0.1mmol/L)的MnCl2对PC-3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 < 0.05);标记后24h,0.5 ~ 1.0 mmol/L MnCl2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不明显(P > 0.05).结论 MnCl2可以有效标记PC-3,并能在T1WI以高信号成像且具有一定灵敏度.在浓度低于或等于1.0 mmol/L时,标记PC-3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标记维持时间较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可适当延长PC-3的MnCl2标记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25.
病例资料男,15岁,3个月前偶然发现左肱骨一无痛性肿物,无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畏寒发热、四肢抽搐、肢体麻木.左上臂前内侧可触及一3 cm×3 cm×3 cm大小质硬肿物,无活动,无压痛,肢体血运感觉正常,左上肢活动自如.X线及CT资料见图.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40岁.左膝关节反复无痛性肿胀8年于2009年6月26日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肿胀,无疼痛,反复发作多次,因肿胀逐渐明显而来我院就诊.曾于外院先后3次膝关节穿刺抽液,关节液镜检和细菌培养阴性.  相似文献   
27.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种反映体内水分子非高斯分布扩散运动状态的MR成像新技术。近年来DK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也逐步被应用于前列腺、肾脏、肝脏等体部脏器成像,其中在前列腺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应用DKI可提高对前列腺肿瘤诊断与分级的能力。就DKI技术在腹部的应用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8.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与临床意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2018年3-8月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进行连续性筛检。按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判定是否存在中肠旋转不良并分型。结果:共筛查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8778例,排除902例,最终以7876例为基数共检出符合诊断标准的中肠旋转不良80例(1.0%),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2~86岁。80例中,经典型7例(7/80,占8.8%),CT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结合部(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右侧,大多数合并回盲部异位(6/7,占85.7%);可出现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换位(3/7,占42.9%);1例为多脾综合征。非典型73例(73/80,占91.2%),CT表现为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左侧,且空肠位于右腹;少部分出现回盲部异位(15/73,占20.5%)、SMA与SMV换位(1/73,占1.4%);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22例患者中,10例(10/22,占45.5%)CT检查未发现其他肠道以及腹部血管、脏器的器质性病变。3例右腹部小肠肿瘤因判断出中肠旋转不良而准确定位为空肠肿瘤。CT冠状面重组图可清晰显示空肠和回盲部的位置;横轴面增强图像有利于观察SMA与SMV位置关系。结论:CT可准确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房颤心律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用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其中12例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编辑,再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31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判断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其中1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364段血管节段成像质量分析结果: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194段(53.3%)、82段(22.5%)、41段(11.3%)和47段(12.9%);成像质量优良率为276段(75.8%)。10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125段,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85.0%(17/20),特异度为95.2%(100/1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对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合心电编辑、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可以重建出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