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常腰椎骨髓的MRI分型及定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作者通过对320例正常腰椎MRI表现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人正常腰椎骨髓的MR分型(四型六分法分型)。并对268例进行了定量MRI研究(T1及T2值测定),对弛豫时间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并讨论了上述骨髓MRI分型及弛豫时间变化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52.
MSCT、超声心动图与MRI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对照标准,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和MRI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同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的左心功能指标,探讨两种方法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32例(均自愿参加),均行心脏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8~0.92);超声心动图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DV和SV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63和0.69);ESV和EF值相关性中等或低(r值分别为0.41和0.34)。EDV、ESV均值:MSCT>MRI>超声心动图;SV均值:MSCT>MRI和超声心动图;EF均值:超声心动图>MRI>MSCT。结论MS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MSCT用于定量评价左心功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婴幼儿脑外积液的MRI特征,明确脑外积液的病因及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MRI确诊的46例年龄〈2岁的脑外积液患儿,分析其MRI特征。并按月龄分7组,在T2WI上测量脑外间隙宽度并与正常值对照。结果 引起婴幼儿脑外积液的主要原发病有感染性疾病、硬膜下或蛛网膜下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占67.4%(31/46例),原因不明占26.1%(12/46例)。脑外积液主要发生在大脑凸面的前部,以蛛网膜下腔积液多见,占80.4%(37/46例),硬膜下积液8.7%(4/46例),硬膜下和蛛网膜下积液并存10.9%(5/46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可致硬脑膜或软脑膜的信号在T1WI或T2WI上增高,常引起硬膜下积液或与蛛网膜下腔积液并存。硬膜下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积液并存,并常见大脑表面静脉(皮质静脉)增粗、淤滞和出血,在T1WI上信号增高。HIE所致脑外积液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可见HIE所致的特征性改变,常有髓鞘化落后占63.6%(7/11例)。原因不明者多为双侧对称性的蛛网膜下腔积液。脑室扩大主要见于HIE和硬膜下或蛛网膜下出血。结论 婴幼儿脑外积液多有明确病因,以出血、感染和HIE为多见,积液的部位与脑发育的特性有关,MRI对明确脑外积液的性质,判断病因有帮助。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骨骼病变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在第3、4、5、6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行高场MR及螺旋CT骨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同时对所有动物甲状旁腺及骨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送检的甲状旁腺明显增生.骨骼均存在骨质疏松和骨皮质吸收的表现,MR T1WI表现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T2WI早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低信号或中等信号改变,如骨髓水肿表现为高信号改变,随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取代骨组织则为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可疑,骨质疏松,骨膜下皮质吸收表现.而对照组动物甲状旁腺及骨骼均未见异常.结论高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5.
读片窗     
病例男,15岁,左腿疼痛,自主活动减少月余,局部无红肿,无确切外伤史。影像学检查,CR:左侧股骨远端可见大片状不规则透光区,周围可见轻度骨膜反应,软组织略肿胀(图1)。CT:左侧股骨下段髓腔内限局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邻近骨皮质轻度膨胀,其内可见不规则团块状高密度灶,邻近骨皮质可见线状透亮区,周边可见骨膜反应,骨膜未断裂,邻近软组织肿胀,膝关节未受累(图2)。MRI:病变T1WI为高低混杂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邻近软组织内可见长T2信号灶,病变未突破远端骺板(图3~6)。请分析本例以何种疾病可能性大。答案见第iv页。孙冬梅(中国医科大…  相似文献   
56.
硬皮病的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11例(68.8%)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4例(87.5%)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6例(37.5%)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56.3%)出现蜂窝影,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10例(62.5%)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7例(43.8%)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56.3%)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①肾上腺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②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的CT值;肾上腺转移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的CT值。结论:MS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三期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58.
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进行检查和诊断的一门崭新技术,它完全避免了传统放射学检查和X线CT扫描时的X线损害;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MR的扫描时间已大大缩短,图象已很清晰,通常不需要对比剂即可获得良好的分辨率;而且,它具有多面成象的能力,可以很方便提供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以及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能力,观察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三维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原始图像行三维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形态。结果在获得优良图像的105例病例中发现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发现率为13.33%。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71.43%);其中Ⅱ-1型4例(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各14.29%)。结论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建立儿童肿瘤协作组可能性,改善我国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方法 在中国小儿肿瘤协会下建立儿童肿瘤协作组,制定儿童肾母细胞瘤WT-2003协作方案,方案包括诊断与分期标准,分组标准、各组包括外科手术、内科化疗、选择性放疗的治疗规则。协作组WT-2003方案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试行20例,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后2003年起在协作组内应用。根据患儿分组术后接受18-24周不同强度化疗。方案 规定Ⅰ期及Ⅱ期病理分型为预后良好型不放疗,其余病例治疗均包含有手术、不同强度的放疗和化疗,估计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时给予2个疗程术前化疗。结果 15家医院参加协作组,7家医院上报汇总资料,累计病例52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6个月,中位29个月。病理分型为预后良好型(FH)35例,预后不良型(UFH)8例,透明细胞肉瘤(CS)5例,肾未分化肉瘤(US)2例,横纹肌样肉瘤(RS)1例,典型肾母细胞瘤特征影像学诊断1例(拒绝手术)。分期:Ⅰ期17例,Ⅱ期11例,Ⅲ期17例,Ⅳ期6例,Ⅴ期1例。48例获完全缓解,占92.3%。目前无肿瘤生存45例,占本组病例的86.5%,时间为3~72个月,中位13个月。结论 中国儿童肿瘤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有可行性,通过这一方式可较快积累病例,使治疗更合理,提高我国儿童肿瘤整体诊治水平,本组患儿所采用诊断治疗方案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