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1247篇
内科学   631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17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科学   555篇
综合类   2098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652篇
  5篇
中国医学   381篇
肿瘤学   2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经口传递的食用乙肝疫苗与传统的注射疫苗相比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食用乙肝疫苗的研究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并开始应用于人的临床实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展望了食用乙肝疫苗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用基因表达分析法鉴定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C)区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表达,探讨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基因表达改变与致病的关系。方法构建HCV-1b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重组表达质粒,建立表达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Huh-7细胞系,按Affymetrix公司实验程序制备探针、再与该公司H0u133A和Hg-u133b芯片杂交。对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3倍的基因,用NetAflk作进一步分析。并用半定量RT-PCR对其中3个上调基因进行鉴定。结果Microarray分析显示,HCV-1b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比c蛋白引起更多的基因表达改变,主要集中在信号传导、蛋白酶活性、分子转运、免疫反应等,特别是免疫反应基因表达更加显著。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表达可同时导致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及致癌基因上调。半定量RT-PCR对有趣的致癌基因FHL2、抗凋亡基因PRKCZ和凋亡基因LGALSI的鉴定结果表明,FHL2、PRKCZ和LGALSI基因的表达比空载体转染对照组相同基因明显上调。结论Hcv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uh-7细胞表达对其基因表达有很大影响,其中对免疫反应基因的影响更明显,这一结果对理解HCV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制抗HCV药物均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腺苷在一定浓度下对血管形成、免疫逃避、肿瘤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腺苷由细胞释放后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腺苷受体结合对细胞的功能起调节作用。腺苷受体A3(A3 adenosine receptor, A3AR)在腺苷调节细胞活力和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很多肿瘤中表达增高,A3AR可能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时皮质及海马中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分假手术组和模型(HI)组。用新生7 d的大鼠建立新生儿HIBD的模型,于缺氧后不同时点取脑,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观察双侧皮质及海马caspase-3 蛋白及mRNA表达的程度。结果: HI组皮质及海马caspase-3 mRNA 于HI后0 h出现瞬时高表达,然后下降,6 h可检测到mRNA和蛋白同时升高,表达峰值于HI后24-48 h出现,然后下降。结论: Caspase-3参与未成熟脑HIBD后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进程。在其表达峰值出现以前,即HI后24-48 h之前,抑制caspase-3的表达,应是治疗脑损伤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65.
HLA分型进展     
HLA在免疫应答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与疾病相关性的意义 ,以及在亲子鉴定 ,人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一直为临床所关注 ,建立快速而准确的HLA分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社会价值。现就HLA分型的各种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加以比较 ,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BCG初次免疫(BCG-prime),结核杆菌共表达DNA疫苗加强免疫(DNA疫苗-boost)的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BCG及结核杆菌重组DNA疫苗依次免疫小鼠,通过检测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小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水平,观测BCG-prime、共表达结核杆菌Ag85A/GM-CSFDNA疫苗boost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采用prime-boost免疫策略组的小鼠CTL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NK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未超过BCG单独免疫效果。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超过单独DNA疫苗免疫组。结论:在采用BCG-prime-结核杆菌DNA疫苗boost免疫策略后,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效应,尤其是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明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保护性效应试验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载体HSV-TK导入了PA317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11.1%、30.6%和47.2%(均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戊型肝炎病毒(HEV)第4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片段pN472-C617(aa472~617)和pN477-C613(aa477~613)的免疫原性,找到能诱生HEV中和抗体的ORF2编码蛋白的更短片段。方法:表达和纯化pN472-C617和pN477-C613,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检测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并以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pN472-C617和pN477-C613可在大肠杆菌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高效价的抗体。基于PCR的体外中和试验显示pN472-C617免疫血清可有效中和HEV,阻断其在敏感细胞表面的吸附和细胞内复制;而两端仅比pN472-C617各短5个氨基酸的pN477-C613的免疫血清不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重组蛋白pN472-C617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诱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含有HEV中和抗原表位的最短ORF2编码蛋白片段,可作为重组亚单位候选疫苗用于HEV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制备戊型肝炎病毒(HEV)缅甸株和墨西哥株ORF2重组蛋白(p166Bur和p166Mex)的单克隆抗体(McAbs),用于分析HEV不同基因型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点。方法:将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抗-p166Bur和抗-p166Mex McAbs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采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测定McAbs与不同基因型HEV ORF2编码蛋白p166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株,即分泌抗-p166Bur McAbs的2G2、2B1以及分泌抗-p166Mex McAbs的D8G10和E5E12,其中2B1分泌的McAb仅能与第Ⅰ、Ⅱ基因型编码的重组蛋白结合,而其余3株分泌的McAbs既能与Ⅰ、Ⅱ基因型HEV的p166重组蛋白发生反应,也能与Ⅲ、Ⅳ基因型的p166蛋白反应。结论:HEV第Ⅰ、Ⅱ基因型与Ⅲ、Ⅳ基因型ORF2编码蛋白既有共同又有不同的B细胞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