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分析在泌尿系统畸形伴发的肺发育不良胎儿中肺信号强度降低的诊断价值. 方法 根据产前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33例孕20~34周的胎儿按照不同病变分为3组(单侧泌尿系统畸形组、双侧泌尿系统畸形组和其他畸形组),计算并比较各组肺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 结果 双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肺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而单侧病变者相对正常. 结论 中期妊娠后,胎儿肺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降低可以高度提示泌尿系统畸形伴发的肺发育不良,尤其在双侧性病变中.  相似文献   
72.
目的:报道23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IAA),评价磁共振对儿童主动脉弓中断的实际诊断价值并讨论主动脉弓中断的病理分类。材料与方法:在23例中,14例经心血管造影诊断,2例经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诊断,7例同时做了两种检查。结果:23例中,2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9例伴有室间隔缺损,A型主动脉弓中断19例,B型4例,14例经手术证实。在7例同时做了心血管造影和CE-MRA的病例中,CE-MRA优于心血管造影4例。结论:CE-MRA能相当准确地诊断儿童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  相似文献   
73.
胃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85%-90%。本对37例肾癌患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T对肾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  相似文献   
74.
新生儿心脏病的磁共振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检查技术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方法:对82例新生儿先心病行心脏MR检查。检查所用设备为GEEchospeed1.5TMR扫描仪,每例均作自旋回波T1W序列、梯度回波电影序列和造影增强的MR血管成像(CE-MRA)序列。患儿年龄2~28d,平均15d。结果:新生儿心脏MR检查均获成功,82例中74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其中70例MR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诊断灵敏度为94.6%。82例中主动脉缩窄(COA)18例,主动脉弓中断(IAA)7例,肺静脉连接完全异常(TAPVC)8例。另外,对有严重复杂先心病和心脏肿瘤患儿也常规采用心脏MR检查。结论:新生儿心脏MR检查相当安全,诊断符合率也很高,CE-MRA是梗阻性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和梗阻性TAPVC的最佳非创伤诊断手段。新生儿心脏MR检查的常见病种与成人和儿童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5.
朱杰  王浩  胡文娟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1,36(9):1074-1080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分析软脑膜侧支循环、患侧/健侧灌注参数比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基线资料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预后不良组31例。dCTA软脑膜侧支循环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τ=0.616,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各灌注参数比值、入院NIHSS评分、年龄、脑血管病史、房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BF与rMTT、rTTP、年龄以及入院NIHSS评分与rCBV、rMTT、rTTP、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约登指数最高时rCBF最佳截断值为0.720,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80.6%,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一站式dCTA结合CTP能有效评估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储备,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预后呈正相关,rCBF对预后评估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76.
目的运用双源螺旋CT(DSCT)探寻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反流机制。方法超声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并行CT俭查的46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3.57岁。二尖瓣反流组依据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反流组(20例)、中度反流组(14例)、重度反流组(12例)。分别在cT图像上测量收缩中期幕状面积、幕状高度、二尖瓣瓣环前后径、联合间距离等二尖瓣装置形态参数。另随机选择无二尖瓣反流的体检者43例作为止常埘照组..结果小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幕状面积、幕状高度、瓣环前后径、收缩中期和舒张末期瓣环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瓣环联合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舒张期左心室短轴长度、球形度.收缩期左心室长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间距变化度、左心事长径位移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功能检查对二尖瓣反流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乃因心室-瓣膜环受过重前负荷而扩张.导致前外侧乳头肌腱索对前叶体部的过度牵拉.致使精确闭合的双侧瓣叶产毕前叶的云云h不对称导计对合而稠的减少,产生反流。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肺结节大小和密度测量方法学的差异及其在肺原位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insitu,AIS)精准判断中的价值,主要分析病灶的大小和密度。方法将97例手术病理为肺AIS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例为两灶),女性63例,男性34例,平均年龄(50.3±12.0)岁。结果纯磨玻璃结节81灶(81.0%,81/100);混合磨玻璃结节19灶,表现为pGGN的肺AIS,其最大径与平均径均小于表现为mGGN的肺AIS。密度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637.2±101.5)HU;密度不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566.7±99.8)H U,其中代表性区域平均C T值是(-438.6±117.2)HU。81个pGGN的平均CT值是(-599.7±106.1)HU。结论肺AIS的判断主要依据是病灶的大小和密度。同为肺AIS,表现为pGGN的要小于表现为mGGN。密度测量主要针对磨玻璃成分,表现为较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密度值更低,表现为不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平均密度高于前者,其中较高密度部分为区分是否有侵袭性成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体内影像质量控制,特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建立医联体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显示人工耳蜗电极以及计数植入电极,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探讨256层螺旋CT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评估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进行颞骨HRCT检查的患儿共计15例。扫描仪采用飞利浦256层Brilliancei CT,后处理工作站为EBW,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侧进行回顾性小视野重建,FOV为9cm。采用Y—sharp(C)图像序列分别做垂直及平行于蜗轴轴位的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的MPR图像;采用Smooth(A)图像序列做VRT图像。在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MPR图像上进行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估并进行电极计数。计算两位医生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评分的一致性,将CT图像电极计数与手术记录植入的电极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位医生对于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价没有差别,一致性良好,t值为2.092,P=0.055〉0.05。将CT图像中电极计数与术中记录的电极个数进行配对t检验,t值1.468,P=0.164〉0.05。结论:结合横断面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256层螺旋CT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数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0.
包磊  姚伟武  杨世埙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46-1249
目的:探讨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定量测量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脂肪性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临床上疑有肩袖损伤或肩峰撞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R间接关节造影后,进行常规序列和化学位移序列MRI扫描。根据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结果,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肌腱病理改变可分为4组:正常组、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通过测定冈上肌的信号强度,然后分别计算出信号强度抑制率和信号指数值作为反映脂肪变性程度的指标,对比分析正常组和肩袖损伤各组的冈上肌脂肪变性程度。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正常组、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和完全撕裂组冈上肌信号强度抑制率中位数分别是-5.51%(-7.85%~3.50%)、-14.78%(-29.31%~-5.63%)、-31.74%(-45.54%~-13.63%)和-44.50%(-57.32%~-26.27%),信号强度指数中位数依次为3.91%(-4.37%~13.83%)、12.75%(5.73%~27.38%)、25.17%(14.32%~34.13%)和38.26%(27.66%~53.94%)。正常组与部分撕裂组、正常组与完全撕裂组、肌腱炎组与完全撕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与肌腱炎组、肌腱炎组与部分撕裂组、部分撕裂组与完全撕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技术是定量测定冈上肌脂肪性退变程度的-种有I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段,有助于对肌腱病变进行分级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