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共面容积调强(VMA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5例2017年9月至12月间收治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和非共面VMAT计划,分析非共面VMAT相对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非共面VMAT、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都可以达到靶区剂量覆盖的要求,但非共面VMAT在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上显著优于非共面调强(P<0.05);在脊髓Dmax上,非共面VMAT均显著优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P<0.05);在肺V5、V20、V30、Dmean上,非共面VMAT也显著优于共面调强(P<0.05);在心脏的保护上,非共面VMAT在V30、V40上和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非共面VMAT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同时降低肺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以及放射性脊髓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BRCA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RCA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标本。用Trizo1一步法提取RNA,RT—PCR检测BRCA1mRNA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标本BRCA1mRNA均有表达,以中住数0.52为界,36例高表达,39例低表达。表达高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3),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无显著性相关,P〉O.05。BRCA1低表达患者有明显较高的有效率41.0%(16/39),而BRCA1高表达组有效率为19.4%(7/36),P=O.0430KPS评分高者(80~100分)有效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1。疗效与年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化疗方案无显著相关性.P〉0.05。BRCA1低表达、高表达者患者中位0s分别为14个月、1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2/39)、27.8%(10/36),2年生存率分别为38.5%(15/39)、11.1%(4/36),Log-rank检验,P=O.003。0S与临床分期(P=0.044),KPS评分(P=0.004)显著性相关。COX由归分析显示:BRCA1mRNA为NSCLC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21。结论BRCA1mRNA表达可作为NSCLC化疗敏感性及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p53和Cdc2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01-2011-12-31唐山市协和医院92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喉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和Cdc2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2年的喉癌患者中有18例出现复发(复发组),74例无复发(未复发组)。92例喉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率为19.57%(18/92);喉癌组织中p53和Cd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56/92)和65.22%(60/92)。HPV感染、p53及Cdc2蛋白表达与喉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PV阳性和阴性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0/18)和24.32%(1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喉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2.22%(13/18)和58.11%(4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1,P=0.406;喉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Cdc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8.89%(16/18)和59.46%(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喉癌组织中HPV的感染与p53(χ2=0.316,P=0.574)及Cdc2(χ2=0.574,P=0.487)蛋白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HPV感染及p53、Cdc2蛋白质的表达,但三者与喉癌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HPV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HPV阴性患者;Cdc2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HPV感染、p53及Cdc2 3种因素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fllleelllungcancer,NSCLC)患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48例)和唐山市人民医院(109例)2001—01—2007—01手术切除的NSCLC石蜡包埋标本15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NSCLCMET、EGFR基因扩增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模型分析中住生存期(overallsurvival,0S),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7例NSCLC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扩增70例(44.6%)。EGFR基因扩增与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组织类型和TNM分期无关,P〉0.05。157例NSCLC患者标本中,MET基因扩增25例(15.9%)。EGFR扩增患者MET扩增率为22.9%,高于无EGFR扩增患者MET扩增率10.3%,P=0.033。MET基因扩增与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组织类型和TNM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Ⅱ期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明显高于Ⅲ+Ⅳ期中位生存期29个月,P=0.001。EGFRFISH阳性患者中位0s为33个月与EGFRFISH阴性患者中位0s3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METFISH阳性患者中位0S为29个月,低于METFISH阴性患者37个月,P=0.044。患者0s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和吸烟状态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MET基因扩增与OS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2.573、6.892,P值分别为0.015、0.018)。结论:临床Ⅲ+Ⅳ期和MET基因扩增NSCLC患者预后不良,EGFR基因扩增与NSCLC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不同呼吸频率、运动幅度对CT扫描图像与CBCT图像的配准偏差。方法 使用QUASAR呼吸运动模体,改变运动频率和头脚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模拟不同状态下的自由呼吸运动。在模体静止时、各种运动状态下分别行定位CT扫描和CBCT扫描,获取相应配准结果及CT定位靶区体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以模体静止时的定位CT图像为参考进行配准,当运动幅度一定时,频率的变化对图像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分别为5 mm、10 mm、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分别为(0.213±0.020) cm、(0.351±0.009) cm、(0.654±0.010) cm与(0.972±0.022)cm。当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92%~18.78%。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44%~81.70%。结论 自由呼吸运动下频率变化对CBCT与定位CT图像之间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配准误差小,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小;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可超过0.5 cm,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可>2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化疗间歇期行乳腺癌骨转移灶短程放疗止痛的疗效。方法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共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化疗间歇期短程放疗止痛 (化放组 ) ,将同期单纯接受化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与化放组病例进行配对 (单化组 ) ,进行回顾性配对分析 ,比较两组止痛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化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 93.8% ,单化组为 46 .9% ,两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两组病例毒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 ,化放组Ⅰ~Ⅱ度及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单化组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化疗间歇期行短程放疗止痛 ,对乳腺癌骨转移灶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治疗时间短 ,且不明显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方甘草酸苷防治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模型来评价复方甘草酸苷(SNMC)对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SNMC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无照射无给药;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d),SNMC组腹腔注射SNMC 10ml/(kg.d),连续5d。第5天给药后1h,模型组和SNMC组小鼠全肺单次照射18Gy,照射后继续给药3周。于照射后2周、6周,进行小鼠肺部螺旋CT扫描及图像分析,获得小鼠全肺的平均灰度值;采用HE染色,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变化。结果 SNMC组小鼠全肺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在照射后存在明显的病理组织学上的改变,表现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SNMC组上述所见明显减轻。结论 SNMC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270例,观察化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并且统计学分析。结果270例患者化疗依从性好210例(77.78%),依从性差60例(22.22%):单因素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庭支持、化疗不良反应、家庭经济、肿瘤及化疗知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求医条件的患者化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为:缺乏肿瘤及化疗知识(OR=4.42,P=0.002)、化疗不良反应(OR=3.84,P=0.003)、不良心理反应(OR=3.22,P=0.014)、家庭经济差(OR=2.96,P=0.016)、缺少家庭支持(OR=2.87,P=0.017)。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性,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措施提高依从性:健康教育;积极预治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实施心理支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0例诊断明确的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60~66 Gy;并每周一次同步化疗,方案分别为奈达铂(NDP组)或顺铂(DDP组)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用量为20~25 mg/m2,顺铂为20~25 mg/m2;多西他赛为30 mg/m2;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NDP组和DDP组总有效率均为70.0%;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5个月和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DP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DP组(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有效率不低于顺铂双药方案,且胃肠道反应显著减低,患者耐受性好,更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放化同步组(同步组)和放化疗组(序贯组)各30例;两组均行适形放疗,化疗均为PC方案,同步组每周一次;序贯组每3周一次,化疗2周期后再行放疗。观察两组治疗近期有效率、生存率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两组均完成放化疗,同步组总有效率86.67%,序贯组63.33%(P0.05);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同步组为30.0%,序贯组为23.3%;同步组和序贯组3~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4%和6.7%(P0.05);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NSCLC生存率,急性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