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6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2496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2篇
中国医学   5686篇
肿瘤学   5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 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常见病因有内因、内热、虚邪、内湿、水邪、饮、瘀血等,病机以痰热蕴肺、水饮内停、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血瘀较为常见; 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饮、痰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胸膈为主,涉及肺、脾、半表半里、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阴虚+热,病位在胸膈,病变脏腑多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以往少有报道的内湿等病因,肝胆湿热、肝脾不和等病机,丰富了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多是由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导致的面肌瘫痪[1].笔者近年在沙特阿拉伯工作期间,有感于面部按摩疗法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的广泛应用,以面部游走火罐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本病35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清月  陈玉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28-1028
住院处是患住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水平,继而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住院处的工作范围涉及办理住院手续、健康咨询、安全教育、探视陪护制度、患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护送患到病房。为进一步规范住院处综合服务行为,设置合理、简洁、连贯的服务流程,营造便捷、安全、放心的就医氛围,我们在住院患中进行了“您在住院时感到最不满意和最不方便的是什么?”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住院处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振华教授治疗崩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郑生 《河南中医》2006,26(7):25-26
著名中医学家李振华,现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及河南分会名誉会长。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也是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多闻,精研医理,善于辨证,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扶正固本法对青少年哮喘患者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敏康片治疗青少年哮喘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20例青少年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另设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组(20例)和青少年正常组(19例)为对照。哮喘组和皮炎组口服敏康片,疗程为6个月,观察疗效、血清总IgE及FcεRIβ、IL-4Rα基因表达改变情况。结果 哮喘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皮炎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哮喘组IgE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皮炎组IgE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FctRlt3、IL-4Rα基因,IL-4Rα吸光度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正常组高,哮喘组治疗后降低。FcεRIβ吸光度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正常组高,治疗后均降低。结论 复方中药可以调整青少年哮喘患者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患者过敏状态,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六经气津互化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自平教授系河南省名老中医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四十余年 ,善于融汇古今 ,其治学严谨 ,医学精湛 ,临床经验丰富 ,余跟师学习期间 ,受益颇深 ,兹举妇科验案 2例 ,以共同道参考。1 闭经  王某 ,女 ,2 2岁 ,学生 ,2 0 0 0年 4月 9日初诊。体质瘦弱 ,平素月经 16 2~ 330~ 32 天 ,经量少 ,色淡 ,伴痛经 ,半年前月经周期逐渐延后经量逐渐减少 ,1天即净。曾服乌鸡白凤丸 ,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已闭经 4个月 ,面色不华 ,神疲倦怠 ,心悸失眠 ,带下量少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而无力。B超示子宫附件无异常 ,综观脉证本病属于脾肾亏虚 ,冲…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名,导源于《内经》,所言中风,皆属外感风邪。自《甲乙经》有偏于邪气,击仆偏枯之说,乃始以内风之病误认外风,而《金匮》以后,遂以昏厥暴仆、瘫痪不仁诸证名以中风,且认为此即《素问》所言之中风,于是内因诸风无不以外风论治,以至于《千金》、《外台》诸书中缺乏治疗内风之切实的方药。迨至金元,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痰,始认为中风多由内发,非外来风邪,但在治疗上仍多拘泥于小续命汤、大秦艽汤等治疗外风之方。明清两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和阐发,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风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