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26例A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治愈6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 ADEM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其大量激素冲击疗法,对于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护生在实习中期间带教难点及相关教学对策.得出结论:神经内科实习带教应优师重教.以人性化教学为主,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法律意识,给予针对性的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带教质量,为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疗程.方法:将1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组予依达拉奉30 mg加和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天;B组方案同A组,依达拉奉治疗7天,7天后同C组;C组按急性脑出血的常规治疗.3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治疗28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和B在治疗后14天、28天的NIHSS显著降低及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C比较,治疗组A和B在14天和28天后NIHSS显著降低及BI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A与B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疗程7天、14天疗效无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病例和对照均选自社区基础上整群调查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hs-CRP水平与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s-CRP在高血压患者及排除药物治疗的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病例组hs-CRP水平(2.67±2.8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2.14±2.35)mg/L(t=2.1034,P=0.043)。吸烟者中校正协变量后,hs-CRP水平变化与高血压的关联有显著意义,OR(95%CI)=1.145(1.001~1.309),P=0.048;排除药物治疗的患者后关联仍有显著意义,OR(95%CI)=1.251(1.041~1.503),P=0.017;而较高hs-CRP水平(>2.4mg/L)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升高,OR 95%CI)=5.065(1.597~16.067),P=0.006。在非药物治疗患者及血压正常者中,女性SBP、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在hs-CRP升高组和正常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男性中未见此差异。结论:hs-CRP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者患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38例TIA患者据ABCD2评分法评分分为高危组(6~7分)27例、中危组(4~5分)62例、低危组(0—3分)49例。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随访观察各组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年龄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年龄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联合Hcy评分法在判断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丹参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借助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4.0%)、不良反应总率(4.0%)和对照组(80.0%、18.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借助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检测两组CRP、FG及LP(a)水平,比较分析其与梗塞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结果研究组CRP、FG及LP(a)水平为(14.8±2.1)mg/L、(8.3±3.2)g/L、(324.1±5.4)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的患者CRP、FG及LP(a)水平(7.6±1.2)mg/L、(5.1±0.3)g/L、(275.4±4.3)mg/L低于中型及重型的患者,P<0.05;中型患者CRP、FG及LP(a)水平(14.3±2.1)mg/L、(8.2±2.5)g/L、(335.8±4.4)mg/L与重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检测CRP、FG及LP(a)水平,能够显示患者梗塞的程度,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病程3 d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LP-PLA2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LP-PLA2>175 ng/mL,45例)和对照组(LP-PLA2≤175 ng/mL,45例).治疗后随访,以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两组认知功能,统计两组VCI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MoCA评分(22.1±2.7)分,VCI发病率5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高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VCI不良预后的临床标志物,加强LP-PLA2观察对VCI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出现相应的内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