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胰岛毒性作用的机制予以综述,并着重探讨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肾移植、胰岛移植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所致的不育症的有效性,Jannini等设计了非对照的初步研究来评价枸橼酸西地那非对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对服用50mg的西地那非后性功能正常的男性在进行子宫内人工授精前收集精液(n=25)或者性交受精进行性交后试验(n=12)。  相似文献   
3.
T1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 7例 ,平均年龄 6 3岁。均行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 5 9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8例。 结果 6 7例患者经 1~ 5次治疗 ,随访 12~ 78个月 ,中位时间 4 7个月 ,有 2 8例出现 1次或 1次以上的复发。最终有 2 0例进展为T2 及以上分期肿瘤 ,16例施行膀胱全切 ,4例发生远处转移。 9例患者死于膀胱肿瘤。 结论 初发的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可施行TURBt加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严密随访 ;对肿瘤复发进展者应尽早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UGT1A9)基因多态性对体内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对196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C-440T/T-331C、C-2152T、T-275A和T98C突变位点.移植后第28天,通过检测3个时间点(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前、服药后0.5 h和2 h)的血浆MPA浓度来推算血浆MPA浓度的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对SNP和MPA-AUC0-1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未发现C-2152T、T-275A、T98C突变;C-440T/T-331C突变频率为14.29%(28/196).-440/-331位点CT/TC突变型受者的MPA-AUC0-12为(40.6±11.8)mg·h·L-1,野生纯合(CC/TT)基因型受者的MPA-AUC0-12为(37.6±14.2)mg·h·L-1,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C-2152T、T-275A、T98C突变的发生频率较低,-440/-331位点突变多为杂合基因型.-440/-331位点的SNP与受者血浆MPA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核素阴囊闪烁显像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一晨侵袭性方法,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已从定性,半定量向定量方向发展,可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分级、预测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BTA是一种新的膀胱肿瘤诊断方法,我们从1995年9月至1997年2月间对261例血尿患者及83例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诊断检测,诊断的敏感度为94.8%,特异度为79.8%,准确度为85.4%,26例膀胱肿瘤患者中仅6例(23%)尿脱落细胞阳性,正常对照均为阴性。认为BTA试剂是一个值得临床推广的诊断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膀胱肠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各型膀胱肠瘘的诊断资料,其中膀胱镜检查10例,KUB加IVP9例,膀胱造影8例,钡剂灌肠7例,B超9例,CT7例,MRI3例。结果:KUB加IVP发现3例可疑,无一例确诊;膀胱造影3例因发现造影剂进入肠腔而确诊,3例可疑;钡剂灌肠1例确诊,1例可疑,5例发现结肠内原发病;CT发现例5膀胱壁局部增厚毛糙,其中3例发现膀胱壁外肿块,3例发现膀胱内积气;膀胱镜结合瘘管造影5例确诊,1例可疑。结论:单一检查确诊率较低,对检查结果要综合分析,CT、膀胱造影简便易行,可以作做为初选的手段,膀胱镜结合瘘管造影,可以进一步确定瘘的位置,尿内异物的患者首选钡剂灌肠,CT检查可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C)是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 ,在机体内可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但随着对DC深入研究发现 ,DC的来源、表型及其功能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异质性。DC既可以刺激免疫反应 ,也可诱导免疫耐受 ,目前对其机制不甚清楚。最近有人提出耐受性DC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诱骗剂处理供者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在体外以NF-κB诱骗剂处理供者骨髓来源的DC,并于心脏移植术前7d经门静脉输注2×10^6个DC给受者,术后1~7d受者接受亚治疗量的环孢素A(10mg·kg^-1·d^-1)腹腔注射(联合方案组),并设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单用环孢素A(CsA组)、单纯输注未经处理DC(DC对照组)和单纯输注经处理DC(DC实验组)的对照组,另设接受来自第三方供者的对照组(第三供者组,受者的处理同联合方案组),所有受者均接受腹腔心脏移植。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后第7天受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MST),对照组为7d,CsA组为10.3d,DC对照组为7.6d,DC实验组为21.4d,联合方案组为53.6d,第三供者组为9d,DC实验组移植心脏MST明显长于对照组和D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方案组移植心脏MST明显长于CsA组、DC实验组及第三供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方案组IL-2和IFN-γ的含量最低,而IL-4和IL-10的含量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C对照组及CsA组相比,DC实验组IL-2及IFN-γ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而IL-4和IL-10则升高(P〈0.05)。结论术前输注经NF-κB诱骗剂处理的供者DC可延长同种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若术后加用短程亚治疗量CsA,则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得到进一步延长。  相似文献   
10.
T细胞疫苗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V)的抗排斥作用及其在临床肾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经供者抗原(外周血白细胞)致敏的肾移植受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活化、扩增和灭活,制备T淋巴细胞疫苗,然后将其回注于自身,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输注TCV时出现发热反应.6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淋巴细胞毒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注射TCV前后无明显变化,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注射TCV后得到增强.结论T细胞疫苗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防治排斥反应,无明显副作用,在技术路线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