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盆腔放疗后肠受照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体位、性别、手术、膀胱充盈状态对直肠癌放疗后肠受照射的影响。方法36例直肠癌患者被研究,盆腔放疗采用1后2侧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方法,处方剂量为50Gy。利用每个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盆腔内肠的受照剂量和体积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充盈差和好时肠受照射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3.8和18.3Gy(P=0.004),V45高剂量受照体积分别是15.7%和7.8%(P=O.004);体位仅对肠V15,低剂量受照体积有显著影响;性别对肠受照射的最大剂量和V15,有显著影响;手术对肠受照射的平均剂量有显著影响,分别是术前19.0Gy和术后22.5Gy(P=0.015);在仰卧或俯卧、术前或术后膀胱充盈好时均比差时肠受照射剂量要低或体积要小。膀胱充盈好和差时肠受到高剂量照射的体积V4,在俯卧位分别是15.3%和7.4%(P=0.023),术后分别是14.1%和7.2%(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治疗体位、性别、手术对盆腔内肠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有一定的影响,膀胱充盈状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痛肿瘤组织内术前放疗后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搜集近8年余接受30 Gy分10次12 d完成的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107例,分析TIL分级与术前放疗后病理消退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 直肠癌放疗前TIL 1级75例,2级16例,3级16例,4级0例,术前放疗后TIL 1级19例,2级43例,3级35例,4级10例.放疗后病理消退分级1级36例,2级57例,3级1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放疗前及放疗后TIL对局部病理消退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36.80,P<0.01;X2=14.00,P<0.01);术前放疗后癌巢内TIL及病理消退对预后影响显著(X2=24.00,P<0.01;X2=12.17,P<0.01).Logistic多元分析提示放疗后TIL与病理消退关系密切(X2=8.05,P<0.01).结论 放疗前及放疗后TIL与直肠癌术前放疗局部病理消退相关.直肠癌术前放疗后癌巢TIL是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1997肺癌分期和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2002年的分期标准,Ⅲ期肺癌包括Ⅲ小ⅢЗ期,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4种情况:T3N1M0、T1N2M0、T2N2M0和T3N2M0,ⅢЗ期包括7种情况:T4N0M0、T4N1M0、T4N2M0、T1N3M0、T2N3M0、T3N3M0、T4N3M0,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是指除含有N2、N3、T4之一的Ⅲ期患者,占就诊肺癌患者的1/3以上,以往多以手术或放疗为主,国内外大宗病例研究结果显示,ⅢA期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23%-26.3%,ⅢB期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6%-7%,单纯常规放疗60Gy的5年生存率约为4%-6%,三维适形放疗为19%。近几年的多中心随机研究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放化综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化疗、放疗和手术的单一治疗,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1月~2005年7月,采用rAdp53制剂“今又生”结合放疗、热疗共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12例。“今又生”用法:每周1次,每次1×1012VP(病毒颗粒),平均8±2次。放疗方案:每次2Gy,每周5次,肿瘤量为16-70Gy/8-35次/2-8周,平均56.3±6.3Gy。热疗方法:采用浅部或深部热疗,每周1-2次,平均9±3次。观察肿瘤变化、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变与不良反应,并以CT评价疗效。结果:CR8.3%(1/12),PR33.3%(4/12),SD58.4%(7/12)。7例SD病人中亦达到止痛、减轻局部症状的目的。1年生存率为58.3%(7/12),2年生存率为16.7%(2/12),SD>6个月4例,实际临床获益率(CR PR SD>6月)为75%(9/12)。12例患者都接受多次“今又生”瘤内注射,除了出现一时性发热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软组织肉瘤瘤内注射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是安全而有效的。rAdp5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痛肿瘤组织内术前放疗后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搜集近8年余接受30 Gy分10次12 d完成的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107例,分析TIL分级与术前放疗后病理消退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 直肠癌放疗前TIL 1级75例,2级16例,3级16例,4级0例,术前放疗后TIL 1级19例,2级43例,3级35例,4级10例.放疗后病理消退分级1级36例,2级57例,3级1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放疗前及放疗后TIL对局部病理消退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36.80,P<0.01;X2=14.00,P<0.01);术前放疗后癌巢内TIL及病理消退对预后影响显著(X2=24.00,P<0.01;X2=12.17,P<0.01).Logistic多元分析提示放疗后TIL与病理消退关系密切(X2=8.05,P<0.01).结论 放疗前及放疗后TIL与直肠癌术前放疗局部病理消退相关.直肠癌术前放疗后癌巢TIL是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92Ir组织间插植加体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 对1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体外照射采用 60Co治疗机,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内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剂量分割为50 Gy/25次,7例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该区补照至60~70 Gy.组织间插植于乳腺外照射开始2周后进行,靶区为乳腺肿块,剂量为21 Gy/3次,每周1次,每次7 Gy.微波热疗采用MH-1型微波治疗仪,频率915 MHz,治疗功率50~250 W,温度42~43 ℃,每次治疗时间40~45 min,每周2次,共8~10次. 结果 治疗后1个月局部完全缓解(CR) 4例,部分缓解(PR) 6例,稳定(NC) 1例.治疗后短期内局部均有轻度色素沉着和插针孔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Ⅰ级8例,Ⅱ级3例,无Ⅲ、Ⅳ级皮肤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5例死于远处转移,6例生存.5例死亡病人均于治疗后3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 结论 运用 192Ir组织间插植加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92Ir组织间插植加体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1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体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机,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内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剂量分割为50Gy/25次,7例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该区补照至60~70Gy。组织间插植于乳腺外照射开始2周后进行,靶区为乳腺肿块,剂量为21Gy/3次,每周1次,每次7Gy。微波热疗采用MH-1型微波治疗仪,频率915MHz,治疗功率50~250W,温度42~43℃,每次治疗时间40~45min,每周2次,共8~10次。结果治疗后1个月局部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NC)1例。治疗后短期内局部均有轻度色素沉着和插针孔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Ⅰ级8例,Ⅱ级3例,无Ⅲ、Ⅳ级皮肤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5例死于远处转移,6例生存。5例死亡病人均于治疗后3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运用192Ir组织间插植加外照射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转移出现的时段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出现的时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1/2006-09在我院死亡的非小细胞肺癌238例,回顾分析肝转移出现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肺癌患者初诊时出现肝转移20例,中位生存期7(5,9)个月;初次诊断无肝转移253例,中位生存期13(12,14)个月,差异显著(P=0.008 5)。而总患病期间出现肝转移以及首发肝转移对预后影响不显著。结论:初诊时出现肝脏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著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早期肺癌是指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也就是T1-2N0M0的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是指局部侵犯大血管、椎体、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癌。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早期肺癌精确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80%,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20%~30%,值得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和提倡,让更多的肺癌患者从新的放疗技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头颈鳞癌基因治疗结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ng SW  Xiao SW  Liu CQ  Sun Y  Su X  Li DM  Xu G  Zhu GY  Xu B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26-428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结合放射治疗头颈鳞癌(HNS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基因治疗加放疗(GTRT)组36例HNSCC患者,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每周1次瘤内注射1×1012病毒颗粒,共8周,并结合放射治疗;单纯放疗(RT)组33例HNSCC患者,仅行单纯放疗。两组采用同样的常规分次放疗,每次2Gy,每周5次,使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均达到70Gy照射剂量。治疗第5周(40Gy)、第8周(70Gy)及疗后2个月(疗效确认)时,用CT图像评定肿瘤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野生型p53基因明显提高了HNSCC放疗的疗效,疗效确认时,GTRT组瘤灶完全缓解(CR)率为64.3%,比RT组提高了2.3倍。除一过性发热外,未发现其他剂量限制性毒性和不良反应。结论HNSCC患者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是安全而有效的,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