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ipy, le-bundi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rudate ligament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 Methods: From April 2001 to October 2004, 49 knees with PCL tears in 49 patients were verified with arthroscope in this department. Of them, 13 were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14 with disruptions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mer, 6 with ruptures of the posteromedial corner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9 with lateral meniscus tears, 5 with medial meniscus tears and 2 with popliteal vascular tears. All the damaged PCL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single-bundie of autogenous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under arthroscope. Biodegradable interference screws or blunt titanium interference screws were used for direct anatomic fix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ligament.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t early stage in the 49 patients. All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10-52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2. 0 months + 10. 7 months. Lysholm score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from 30-60 ( mean: 47.96 + 8. 16) preoperatively to 70-95 ( mean: 89. 08 + 6. 10 ) at the las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 P 〈 0.01 ).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core from abnormal ( Grade C) in 10 knees and severely abnormal (Grade D ) in 39 preoperatively to normal ( Grade A ) in 20, nearly normal ( Grade B) in 24 and abnormal in 5 at the last follow-up. Of the 49 patients, 40 returned to the same activity level as before and 9 were under the level. Conclusions: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has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trauma in surgery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2.
某特种兵大队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某特种兵部队新兵在入伍基础军事训练中发生的各种下肢训练伤的特点,为部队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该部队2006年度281名新兵的入伍训练情况(1~3个月),设计训练伤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训练伤发病情况,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结果]该部队2006年度入伍新兵在基础军事训练中发生下肢损伤75人,发生率为26.69%,发生下肢伤75人中,以小腿部位损伤最多,共35例,占下肢损伤的46.67%。踝关节损伤17例,占22.67%。足部损伤11例,占14.67%。下肢伤中急性损伤为20例,占26.67%,过劳性损伤55例,占73.33%。下肢损伤中骨与关节损伤38例,占50.67%,软组织损伤37例,占49.33%。损伤的原因:场地等外部环境因素18人次,训练负荷过大61人次,损伤所发生的训练项目:大部分为3 km跑,达64人次。[结论]下肢运动损伤是军事训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特点和发生规律各不相同且相当复杂。在该调查中,训练负荷过大所导致的软组织过劳性损伤最为重要。因此,在平常的军事训练中,应该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在新兵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战士的身体承受情况,循序渐进,减少下肢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76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月-1998年8月收治60岁以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为:(1)头痛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脑膜刺激征不明显;(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明显;(3)消化道出血,ECG明显异常及血糖明显升高等并发症多见。结论 如老年人突然出现眩晕、精神异常或突发颈、臂、腰背疼痛等脊神经刺激征状时,应考虑到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2648例(5060眼)近视患者(-1.00~-21.00D),行LASIK后随访12mo,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中角膜血管翳出血416眼(8.22%),角膜瓣游离6眼(0.12%),不完全角膜瓣13眼(0.26%),角膜瓣偏位62眼(1.22%),角膜瓣层间异物106眼(2.09%),结膜下出血1274眼(25.18%),下睑皮肤划伤52眼(1.03%)。术后并发症:偏中心切削102眼(2.02%),角膜瓣皱褶和移位9眼(0.18%),弥漫性板层角膜炎43眼(0.85%),中央岛形成11眼(0.22%),屈光回退275眼(5.10%),眩光76眼(1.5%),激素性高眼压23眼(0.4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0.12%),过矫63眼(1.24%),干眼症41眼(0.8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内异物取出方法。方法:借助眼用粘弹剂(玻璃酸钠)的粘弹性和内聚性,首先将异物包绕、游离、悬浮,然后视异物大小、形状酌情选用自制异物回吸针头或异物钳取出异物。结果:本组17例(17眼)后极部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取出,无一发生手术误伤及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借助粘弹剂游离悬浮法取出后极部眼内异物,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悬浮回吸异物,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固定的肽核酸(bis-PNA)探针相结合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基因传感器阵列固定上针对乙肝病毒的bis-PNA探针,加入靶DNA与之反应,然后加入预先处理过的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结果直接加入靶DNA所引起的频率改变为15.83±7.31Hz,反应时间为45.16±12.87min,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浓度为3.0mg/ml),所引起的频率改变最为明显,为112.16±12.7Hz。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能有效地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体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临床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74例为脓毒症,47例为脓毒性休克。存活组92例,死亡组29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合并症个数 ≥ 2的比例均较高(P<0.05);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也较高,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 -二聚体(D -D)表达水平均增高(均P<0.05),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和清蛋白(ALB)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D -D及Cys-C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AUC=0.758)、D -D(AUC=0.774)、Cys-C(AUC=0.650)预测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均P<0.01),与单个指标相比,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882)。结论 发生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高、D -D及Cys-C表达水平增加是导致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D -D和Cys-C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40眼。比较各组间术前、术后Shirmer试验( ShirmerⅠ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 tear break-up time, BUT ),角膜荧光素染色(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 CFS)及术后复发率,评估手术疗效和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结果:术后1 mo A组BUT 较术前无显著差异; B组和C组较术前的变化有显著差异( 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三组SⅠt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A组与B组及C组CFS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但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A组BUT较术前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及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A组S I t较术前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S I t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A组术前与B组及C组CFS无显著差异。随访10mo,经比较A组与B、C两组复发率存在
  显著差异( P<0.05),B组与C 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夏季手术较冬季手术更容易复发。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较理想手术方式,降低复发率并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省、市、县三级实验室分别采用镜检法、胶体金法及巢式PCR法对泰安市2015-2019年输入性疟疾进行诊断与复核。共诊断与复核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镜检法和胶体金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4.3%(115/122)和95.9%(117/122),镜检阴性率为5.7%(7/122),均为恶性疟;胶体金法阴性率为4.1%(5/122),3例非恶性疟和2例恶性疟阴性,3种检验方法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诊断符合率最高,均达100%,对卵形疟诊断符合率最低,仅为12/18,对4种疟原虫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医疗机构中初诊合格率为94.3%(115/122),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合格率分别为97.5%(119/122)和95.1%(116/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今后应继续加强市、县级疟疾实验室镜检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疟疾核酸检测,以进一步提升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疟疾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为高脂血症及心血管高危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依洛尤单抗的药学性质及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介绍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