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疗抵抗的宫颈癌细胞特性,揭示宫颈癌复发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用多次分割照射获得耐辐射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iha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从宫颈鳞癌的亲代细胞中分选获得CD44+/CD24+宫颈鳞癌细胞。将耐辐射的宫颈鳞癌细胞和CD44+/CD24+宫颈鳞癌细胞设为实验组,亲代宫颈鳞癌细胞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和肿瘤移植瘤实验,评估实验组细胞是否具备肿瘤干细胞特性。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差异。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OCT-4、Survivin、ABCG2和bcl-2 mRNA的表达,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的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辐射抵抗的宫颈鳞癌细胞和CD44+/CD24+宫颈鳞癌细胞较亲代宫颈癌细胞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t=205.26、198.17,P<0.05)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t=896.62、765.34,P<0.05),并表达肿瘤干细胞相关标志物OCT-4和ABCG2(t=92.13、81.26、220.45、216.32,P<0.05)。两组细胞均具有较强的致瘤能力以及侵袭和转移能力,且表现出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蛋白上调的EMT相关的分子表型变化。结论 放射抵抗的宫颈鳞癌细胞与CD44+/CD24+宫颈鳞癌细胞表现出相同的肿瘤干细胞特性,经历了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放射可以富集宫颈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及其制剂的生殖损伤及中医药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年来雷公藤及其制剂生殖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可能机制,以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雷公藤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对探索药物配伍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退热解毒颗粒解热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结论 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心肌损伤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心肌损伤的患儿138例,分为三组,采取不同治疗之后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心肌酶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A组的疗效优于B组和C组;A组的CKMB、CK、HBDH和LDH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的CKMB、CK、HBDH和LDH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与辅酶Q10可以显著提高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卵巢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收集雷公藤的候选毒性化合物和靶点,从CTD中获得雷公藤潜在的卵巢毒性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雷公藤卵巢毒性的靶点基因进行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Hubba插件鉴定核心基因。此外,利用R软件对雷公藤卵巢毒性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核心毒性化合物和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9个雷公藤候选毒性化合物和56个潜在的卵巢毒性靶点。网络分析结果,雷公藤甲素、山柰酚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的关键卵巢毒性化合物,核心卵巢毒性基因包括TP53MYCPTENMAPK3MTORSTAT3EGFRKRASCDH1AKT1。GO和KEGG分析显示,雷公藤通过氧化应激、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细胞周期调节、对内源性激素和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细胞凋亡调节、衰老等途径引起卵巢毒性。分子对接研究显示,雷公藤的3个关键卵巢毒性化合物可与10个核心基因的对接口袋相匹配。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作用于10个核心基因和140条信号通路而导致卵巢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和qnrS、qnrC、aac(6′)-Ⅰb及qepA基因,并对扩增阳性基因qnrB、aac(6′)-Ⅰb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共检出qnrB 3株(5.1%)、aac(6′)-Ⅰb 22株(37.3%),qnrB经测序证实为qnrB4,aac(6′)-Ⅰb经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型1株(1.7%)和aac(6′)-Ⅰb-suzhou型3株(5.1%)。结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机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qnrB4、aac(6′)-Ⅰb和aac(6′)-Ⅰb-cr基因有关;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肿瘤患者的贫血类型呈多样性,因影响红细胞生成或消耗的因素众多,如:慢性失血、溶血、铁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炎性反应因子数量的增加、肿瘤患者恶性消耗、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不足等均可导致贫血。目前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炎性反应因子在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hePcidin、IL-6、TNF-α及EPO等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肿瘤患者的贫血状态,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增强患者社会能力,成为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联合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4C呼气试验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胃癌筛查的效果,为健康体检项目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参与胃癌筛查项目的40岁及以上职工1 18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并行14C呼气试验及无痛胃镜检查。结果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4C呼气试验及联合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46.5%(219/471)、42.0%(198/471)、46.8%(206/440)、63.7%(242/380),其中联合筛查的阳性率高于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4C呼气试验(P<0.008 3)。共130例受试者参与无痛胃镜检查,检出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癌前病变分别有5、30、29、4例。联合筛查的胃溃疡、胃息肉阳性检出率高于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4C呼气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各筛查项目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癌前病变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14C呼气试验能提高胃黏膜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脐带Wharton’s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脐带Wharton’s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分离、培养人脐带Wharton’s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脐带Wharton’sJelly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与结论:组织块培养第2天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第7天细胞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部分细胞呈梭形。传至第3代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或成纤维形。传至第7代、第10代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仍呈梭形。MTT结果示细胞的倍增时间为三四天,传至10代后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分离培养的脐带Wharton’s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44、CD29、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同时携带qnrB4和aac(6’)-Ib-suzhou型基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株分离于血液标本的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种耐药基因[qnrA、qnrB、qnrC、qnrS、qepA、aac(6’)-Ib],并对qnrB、aac(6’)-Ib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该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类敏感外,其余药物全部耐药;PCR发现该菌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基因,经测序并分别与已在美国国立信息中心[NCBI]登录的DQ303921(qnrB4)和EF375621[aac(6’)-Ib-suzhou]型比对,同源性均〉99%。结论该菌株多重耐药的机制与产ESBLs及携带qnrB4和aac(6’)-Ib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