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并建立药用辅料红糖的紫外全波长融合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Durashell C18-AM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100 A),乙腈-0.1%三氟乙酸水作流动相,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柱温25 ℃,采用PDA检测器进行210~400 nm全波长检测,使用Waters Empower 3色谱数据软件对210~400 nm紫外全波长数据进行融合,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35批药用辅料红糖的紫外全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经相似度分析后共标出10个共有色谱峰,各批次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相似度良好。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制定药用辅料红糖指纹图谱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AB1A在垂体腺瘤(P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04例PA,根据Knosp分类法判断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PA组织RAB1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4例PA中,侵袭性41例,非侵袭性63例。侵袭性PA组织RAB1A高表达率为[65.85%(27/4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36.51%(23/63);P<0.05]。侵袭性PA组织RAB1A蛋白相对表达量(2.87±0.5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1.67±0.4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B1A高表达(OR=1.908;95% CI 1.004~3.786;P=0.003)是PA侵袭性生长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AB1A鉴别PA侵袭性生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3%和79.12%。结论RAB1A的表达水平与PA的侵袭性有关,检测RAB1A可辅助评估PA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般都不难,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源性咳嗽等慢性肺系疾病病程较长,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且取效不易。文章旨在通过3则咳嗽验案,介绍"审症(抓主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方证)"四位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在咳嗽诊疗实践中的应用,首当抓主症,次辨体质,明确诊断,从方证入手,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常以经方和后世经典方化裁治疗咳嗽,衷中参西,圆机活法,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6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hazard ratio,H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研究对象累计随访77 451人年,平均随访4.39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 274人,低体重组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 ≤ BMI < 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 ≤ BMI < 28.0 kg/m2)、肥胖组(BMI ≥ 28.0 kg/m2)死亡人数分别为39人、575人、484人和176人,相应的死亡率分别为15.6%、9.5%、6.2%、5.1%。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死亡风险的HR值(95%CI)分别为1.66(95%CI:1.20~2.30),0.68(95%CI:0.61~0.77),0.58(95%CI:0.48~0.68)。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低体重人群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最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较低,超重和肥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7例甲亢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131I治疗组(101例)和甲巯咪唑对照组(96例),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甲亢缓解总有效率88.12%(8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72/96)(P<0.01)。结论 131I治疗甲亢合并T2DM患者疗效优于甲巯咪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旋复代赭汤加味口服8周,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吗叮啉口服8周。[结果]中药可以明显改善GERD患者各项典型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旋复代赭汤加味对GERD治疗具有明显临床疗效,与奥美拉唑、吗叮啉口服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认知损害程度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老年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2例,AD患者30例,分别在入院初期给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日常生活能力表(activityofdailyliving,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ascgawa'sdementiascale,HDS)、智力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总分及MMSE各项分测评。结果:BPRS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48.13±8.47和47.98±9.37;t=0.432,P>0.05);ADL,HD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ADL:20.28±3.86和4.88±15.53;HDS:19.23±6.32和16.12±4.36;t=0.891,0.912,P<0.05);MMSE总分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19.23±4.65和19.84±3.72;t=0.53,P>0.05)。两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及延迟回忆各项分值测评差异有显著性(t=2.47,2.059,2.32,P<0.05~0.01)。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程度远比AD轻,但定向障碍、延迟回忆、物体命名各项分值明显高于AD患者,可能与其病理生理改变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8.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124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并发症与疗效。方法对124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215次腹水超滤浓缩后,经腹腔回输体内。结果 腹水回输相关事件32次,占14.9%(32/215);轻中度并发症56例次,占26.0%(56/215);严重并发症18例次,占8.4%(18/215);治疗后腹围(93.6±5.6)cm与治疗前(99.8±8.5)cm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每日尿量(1 906.5±210.8)mL与治疗前(1 016.8±228.5)mL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增加。腹水回输后3~5 d内死亡7例,15 d、1个月死亡率分别为27.6%、34.1%;3个月、1年死亡率分别为73.1%、79.6%。结论腹水浓缩回输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减轻症状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要高度重视预防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汉滩型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检测HTNV。方法利用Beacon Designer7.0设计引物和探针,以HTNV的S基因片段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评价此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建立的RT-PCR方法对HTNV的最低检出限为4.08copies/μL,模板Ct值与稀释浓度的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18X+41.997,扩增效率为96.4%,R2=0.994。结论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应用于HTN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淮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特点。方法 运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淮安市四所高校1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普遍低于中等水平,表现出较低的手机依赖程度。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行为戒断水平高于女生,女生的人际健康水平高于男生,不同学科、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有着不同的特点,应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