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8周基础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对入伍新兵血像中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的军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新疆边防部队2015年度入伍的50名男性新兵,分别在BMT前后测定并记录受试新兵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等。结果经过8周的BMT,新兵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8周BMT可能导致入伍新兵发生运动性贫血,铁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的热力损伤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热力损伤的原因、特点、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2-2002年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热力损伤的8例临床资料。结果6例表现为穿孔性损伤: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4例,胆总管损伤1例,经过1次或1次以上手术治疗后痊愈;2例表现为延迟性胆管狭窄,均为肝总管损伤,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1.5~9年,无胆管狭窄。结论与机械性胆管损伤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热力损伤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其病情复杂、处理困难、处理方法灵活多样;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以及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是预防和处理胆道热力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维亚  何祥 《武警医学》1993,4(3):138-141
用放射免疫法对144例脑梗塞患者及24例对照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强啡肽A_(1-13)(D_(yn)A_(1-1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3天内β—EP、LEK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_(yn)A_(1-1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一周后逐渐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同时也发现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β-EP、LEK较其它部位梗塞为高,D_(yn)A_(1-13)较其它部位梗塞为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示脑脊液中二种阿片肽含量变化与脑梗塞时缺血性应激反应有关。三者不平衡变化,参与了急性脑梗塞时缺血性脑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也提示脑梗塞急性期(尤其3天内)适量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缓解神经受损症状。  相似文献   
4.
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效果。方法 总结8例肾脏恶性肿瘤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8岁。右侧7例,左侧1例。Robson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瘤栓类型: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4例,肝上型3例。结果 7例患者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1例行右肾肿瘤及右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腔静脉瘤栓放射治疗。1例瘤栓达右心房者术中死亡。随访7例,3例分别存活2、4和22个月,均死于远隔转移。4例术后已随访12、14、25和47个月者现仍无瘤存活。结论 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源性胰腺炎与胆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胆石性胰腺炎病人胆道感染情况。方法 观察 4 9例病人临床、生化指标和胆汁细菌学检查。结果 年龄、血糖和ALT 3项指标在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组和阳性组中结果明显不同 (P <0 .0 5 )。 2 2例阳性胆汁有 32种细菌 ,包括 1 2种革兰氏阳性细菌、1 8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 2种厌氧菌。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埃希氏大肠杆菌 (2 5 % ) ,其次是肠球菌 (2 1 .9% )和链球菌 (1 2 .5 % )。结论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与胆汁感染有关 ,应该早期应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老年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5例次老年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住院天数3-7d。术后8-30h均能下床活动。全部未使用镇痛药物。并发症:急性尿潴留1例,恶心呕吐1例,术后低热2例。切口感染率及近期复发率均为0。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无张力、低复发率、适应症宽的优点而成为老年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越鞠胶囊与贯叶连翘抗抑郁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越鞠胶囊、贯叶连翘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利血平诱导小鼠体温下降实验和开场实验研究越鞠胶囊、贯叶连翘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中,越鞠胶囊大剂量组、贯叶连翘大、中剂量组能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越鞠胶囊、贯叶连翘各剂量组能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在利血平诱导的体温下降实验中,越鞠胶囊大剂量组、贯叶连翘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体温的下降;实验表明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作用效价强度要大于越鞠胶囊。结论:越鞠胶囊、贯叶连翘有一定的的抗抑郁作用,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作用效价强度要大于越鞠胶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 (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CD34的表达,并以4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作为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计数。对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半定量计分法判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83.0%;VEGF表达阳性者45例,阳性率为84.9%。COX-2表达与VEGF表达相关显著(P<0.05)。并且,COX-2和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P<0.05,P<0.05)、淋巴结转移(P<0.01,P<0.05)和远处转移(P<0.01,P<0.05)相关。COX-2/VEGF同高表达组中MVD值(79.5±25.8)高于COX-2/VEGF同低表达组中的MVD值(45.0±13.9),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与VEGF共表达,并相互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纪小龙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33-1836,1838
个体化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肿瘤生物学的个体化特征决定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癌症的个体化特性包括时间个体化、空间个体化、解剖上的个体化、结构的个体化、基因的个体化、功能的个体化和人为的个体化等七个方面。医学模式整体观念的形成、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和工具。因此,传统的肿瘤临床治疗手段正在逐渐被以更为准确的以分子标志物辅助诊断为依据,分子信息指导下的更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