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 筛选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7家附属医疗机构中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休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分类回归树(CAR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预测模型,根据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339名败血症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1 356名败血症新生儿未发生败血症休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31项差异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2项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logistic、XGBoost、RF、CART、ANN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 (0.809~0.903),0.861 (0.819~0.904),0.880 (0.838~0.922),0.835 (0.790~0.881),0.808 (0.756~0.860)。结论 本文构建的五种预测模型相对稳定,其中,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能为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提供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J Am Med Inform Assoc》2006,13(4):428-431
The literature of home telehealth technology recommends that systems be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ir obtrusiveness to end users. However, this term is neither explicitly defined nor consistently us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obtrusiveness. Within this definition, twenty-two categories of what may be perceived as obtrusive in home telehealth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se categories are grouped into eight dimensions. This effort represents an initial step toward developing measures of obtrusiveness associated with home telehealth technology. A validate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would allow for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ory-building acros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组织工程学、基因工程、生物力学以及材料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为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目的:利用Scopus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半月板运动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总结半月板运动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Scopus数据库中2002/2011有关半月板运动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的文献,检索词为"半月板(meniscus),运动损伤(sports injuries),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修复(repair)",共检索文献245篇,并分析结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Scopus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半月板运动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共检索到245篇相关文献,美国、英国在该领域文献产出量多于其他国家,对该领域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发表文献较多的机构集中在美国莱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物材料》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多,15篇,占全部文献的6.12%。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opus数据库关于半月板运动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概貌、现状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 of cancer cells, cell biological context, heterotypic crosstalk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multistep process of tumor development. They sign responsible,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for the limited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of cancer cells to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ies. Better functional knowledge of the complex intra- and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circuits underly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cell types populating a tumor tissue and of the systemic and local factors that shape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Sophisticated 3D 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 (MCTS) systems provide an emerging tool to model the phenotypic and cellular heterogeneity as well as micro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in vivo tumor growth.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ellular, chem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zonation and cellular crosstalk within tumor masses. On this basis, we further describe 3D cell culture technologies for growth of MCTS as advanced tools for exploring molecular tumor growth determinants and facilitating drug discovery efforts. We conclude with a synopsis on technological aspects for on-line analysis and post-processing of 3D MCTS models.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而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全球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德拉马尼和PA-824(Pretomanid)同为硝基咪唑类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PA-824与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组成的BPaL方案对高度耐药的结核病患者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对德拉马尼和PA-824已经出现了耐药现象。准确及时的对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菌株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耐药现象的加剧并提高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综述了MTB对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的机制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以期为今后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株的快速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全球大流行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过程中,对患者、疑似感染者或接触者进行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认感染、管理感染者、预防病毒扩散的重要措施。核酸检测不仅反映了检测对象的病毒感染状态,大部分检测结果还能够对阳性样品进行定量。理论上多种病毒疾病中,病毒载量与患者潜在感染性、疾病转归等密切相关。本文拟简要介绍实时荧光RT-PCR和数字PCR测定SARS-CoV-2病毒载量的原理及特点,探讨病毒载量在宿主体内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分析病毒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患者感染性以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以便深入认识COVID-19特征,指导感染控制、患者治疗与管理,更加精准地抗击大流行疫情。  相似文献   
7.
文仲渝主任中医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重庆地区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认为该地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为脾胃薄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聚湿成痰,饮食积滞,湿、痰、积滞阻碍气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脾弱为本,湿、痰、滞、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以运脾化湿、消滞和中、行气止痛,自拟腹痛方并随证加减,同时配合日常饮食及生活方面的调护,临床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8.
流化床包衣技术具有效率高、传热传质性能好等优点,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包衣过程本质为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准确地理解气固流动行为及其流动特性、掌握流化床包衣及其放大规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简介了流化床包衣的基本过程,然后以颗粒特性为基础,从颗粒的旋转、碰撞和形状3个方面综述其对包衣过程中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流化床包衣性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简要分析。基于此,本文指出了后续研究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从介观颗粒群尺度研究流化床包衣相似放大可能是解决传统相似放大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BC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IR)、治疗组(36、72、144 mg·kg^-1)。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胼胝体损伤情况;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标记脑神经髓鞘;Western blot测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丝蛋白(NF)、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CP可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和胼胝体髓鞘损伤,升高髓鞘染色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上调mbp、NF、Bcl-2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结论BC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白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Bax/Bcl-2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