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患病中最常见并且最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展中国家无法预防这种病症导致多数婴儿因败血症死亡。该病发病时迅猛、进展快、后果相当严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哭闹声弱体温异常等。一段时间以后迅速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闹、不动,看似孩子听话乖巧实则是孩子患了败血症。一直以来败血症细菌感染疾病成为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如果医护人员不对新生儿仔细观察,发现其轻微的变化,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那么新生儿的生命就危在旦夕。本文主要分析了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病例,总结其护理措施,及时的发现并抢救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及时的精心护理,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8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 《疾病控制杂志》2000,4(3):244-245
目的 探讨某院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和药敏的变化特点。方法 比较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异同点。结果 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皮肤、口腔粘膜、脐部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呕吐、喂养困难、腹胀、脐部炎症是两组主要的临床表现。表葡、金葡始终是主要的致病菌,但90年代后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1 86例血培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治疗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c本文对1992~1998年我科收治的186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作一临床分析。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3例\女对削,其中孕周<张周者58例(刀’兄),钴~4O周100例(54%),>4O周28例(1%)c分娩方式:顺产128例(69%),剖腹产43例(2%),钳产匕例(8%);丰水混浊者32例(17%),母亲在孕期有“感冒”史21例,梅毒1例。合并症:脐炎46例(3.1%),脓疤疹19例(1.7%),肺炎31例(223%),新生儿窒息19例(1%),尿布皮炎10例(2%),急性上呼吸…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马红球菌性败血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红球菌 (Rhodococcusequi)属红球菌属 (旧属棒杆菌属 ) ,为革兰阳性无动力菌 ,是人类较少见的机会致病菌。2 0 0 2年 3月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从 1例新生儿血中分离出该菌 ,报告如下。1  病 例患儿女 ,14d ,因皮肤黄染 12d和脐部红肿渗血 1d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 ,出生时体重 390 0g ,Apgar评分 10分。出生后 2h开始吮奶 ,3d后出现黄疸 ,渐加重 ,吮奶时有呛呕 ,呼吸弱。入院时查体 :T36 .2℃ ,P 136次 /min ,R 32次/min ,体重 370 0 g。全身皮肤及粘膜中度黄染 ,肢端皮肤冰凉 ,无发绀 ,无抽搐 ,脐轮红肿 ,脐部可见少许血性分泌物及结痂…  相似文献   

5.
6.
甄希芹 《工企医刊》1999,12(1):40-40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感染性疾病。现就我院1995年~1996年收治的23例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23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症。其中致病菌12例,条件致病菌11例;男15例,女8例。日龄≤5天者5例,>5天者1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5例。其中羊膜早破2例,产后窒息2例,皮肤粘膜感染15例,呼吸道感染4例。发生黄疸16例,皮肤硬肿8例,发热11例,体温不升5例,拒乳9例,抽搐4例,不哭8例,并发新生儿肺炎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108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血培养仍为确诊的主要手段,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8.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8例(7.4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别为14.81%和9.26%。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结论根据症状体征和药敏结果,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任娜芳 《现代保健》2012,(24):118-119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5 例新生儿败血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因素引起,血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共 52 例,占 69.33%,其中 23 例为葡萄球菌,占 30.67%.早发组的革兰阴性感染率高于晚发组 (P〈0.01).本组 75 例患儿,其中治愈 62 例,占 82.67%,自动出院 6 例,占 8%; 死亡 7 例,占 9.33%; 有 6 例死亡病例为早产儿,其中 1 例大肠杆菌败血症,2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链球菌败血症,1 例克雷伯菌败血症,呼吸衰竭 1 例.早发组 5 例死亡,占 71.43%,晚发组 2 例死亡,占 28.57%.早发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晚发组 (P〈0.05).结论:宫内感染或生产时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病情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产前和产时的感染预防,在早期明确诊治,及时对患儿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LOS)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新生儿LOS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56例LO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组77例和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组179例,采用Logistic...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正常新生儿及53例败血症新生儿血浆ET水平,发现正常新生儿血浆ET处于较高水平,生后第1天最高,达12923±433ng/L,随日龄增加,ET渐下降。新生儿败血症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败血症休克时升高更加明显达18278±2678ng/L,高于对照组及败血症。提示ET参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1月来医院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且全程抗休克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依托咪酯、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羟丁酸钠用于麻醉维持,同时辅以小剂量的肌肉松弛药及氯胺酮;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常规、尿量、血糖、有创动脉血压、乳酸水平、肾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 23例患者在手术前后生命指征具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为重点,同时,麻醉期间的管理、维持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等,也是影响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尿肽(BNP)、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61例,入院后即刻,治疗后6,24h检测血乳酸、BNP、cTnI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61例患者中35例存活(存活组),26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入院后即刻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6h上述指标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入院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治疗后6,24h上述指标均较入院后即刻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后6h也明显降低[BNP:(478.1±95.3) ng/L比(1025.2±263.3) ng/L;cTnI:(0.9±0.1) μg/L比(2.5±0.4)μg/L;血乳酸:(2.4±0.3) mmol/L比(5.4±2.1) mmol/L; APACHEⅡ评分:(11.4±1.8)分比(15.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可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和分析中性粒细胞CD11b(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潜能。方法 对8个医学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纳入中英文发表的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试验研究,2名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75例患者。合并敏感度为0.80(95%CI: 0.71~0.87)、特异度为0.91(95%CI: 0.69~0.98)、阳性似然比为8.80(95%CI: 2.06~37.64)、阴性似然比为0.22(95%CI: 0.13~0.36)、诊断比值比为39.95(95%CI: 6.04~264.06)和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8(95%CI: 0.85~0.91)。Deek’s漏斗图显示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P=0.08)。结论 目前的证据表明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 on -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来自重庆市7家医疗机构2018年1月—2020年6月的627例ACLF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分为ACLF合并SBP组(n = 423)和ACLF组(n = 204)。将纳入研究患者资料随机抽取70%(436例)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剩余30%(191例)作为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临床效能,并将预测模型以公式和列线图形式表现出来。结果 经Lasso -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肾综合征(OR = 9.570,95%CI:2.662~34.407)和直接胆红素(OR = 1.006,95%CI:1.004~1.008)是ACLF患者合并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 = 0.890,95%CI:0.846~0.937)和凝血酶原活动度(OR = 0.915,95%CI:0.913~0.917)是ACLF患者合并SBP的保护因素。logistic预测模型表现为,X = 6.105 + 2.259×肝肾综合征 + 0.006×直接胆红素 - 0.116×白蛋白 - 0.089×凝血酶原活动度。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825~0.861),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70.1%;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809~0.841),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3.0%。结论 ACLF合并SBP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BP的发生风险,同时可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生存概率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项目(SEER)收集的2010-2015年诊断的14 005例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患者作为观察人群。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查胆道系统肿瘤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对其1、3和5年总生存率进行预测并进行模型预测区分能力和标定能力评价。同时,选取SEER 2004-2009年诊断的11 953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胆道系统肿瘤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9%、20.4%和15.3%。年龄>50周岁、黑人/印第安/阿拉斯加人种、较高的TNM分期及较差组织学分化程度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已婚状态、亚裔和太平洋岛人种、有医疗保险和原发部位手术是保护因素,性别与预后无关。预测模型C统计量为0.73(95%CI:0.72~0.74),标准曲线显示胆道系统肿瘤患者1、3和5年预测生存概率和实际生存概率交互曲线均与45°对角线接近。验证队列的结果与建模队列相似,预测模型C统计量0.70(95%CI:0.69~0.72),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外部适用性。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与总体胆道系统肿瘤结果一致。结论 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生存率相对较差,基于预后因素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未来可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临床,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为入院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共1 915例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筛选出院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构建风险评分列线图,并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以及Hosmer-lemo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和校准度。 结果  建模组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8例,其中新发房颤62例;验证组纳入957例,其中新发房颤65例。建模组中共纳入7个指标,分别为:年龄、入院时心率、心衰Killip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此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建模组的AUC为0.91(95% CI: 0.88~0.94);验证组的AUC为0.86(95% CI: 0.81~0.91)。校准曲线图和拟合优度检验(建模组和验证组均有P>0.05)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新发房颤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区分度和校准度,利用列线图可方便直观地预测患者的房颤风险,为临床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和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孕期大于胎龄儿(LGA)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其与传统逻辑回归方法建模的性能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于2010-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市的220个县开展,覆盖全部农村计划妊娠夫妇,本研究选取分娩新生儿胎龄在24~42周内,单胎活产的所有育龄期夫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10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LGA预测模型,评估模型对LGA的预测性能。结果 最终纳入104 936名新生儿,男婴54 856例(52.3%),女婴50 080例(47.7%),LGA的发生率为11.7%(12 279例)。经过下采样数据平衡处理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模型的整体效能出现明显提高,其中以CatBoost模型在预测LGA风险方面表现最佳,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逻辑回归模型表现最差,AUC仅为0.555。结论 与传统的逻辑回归方法相比,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建立更有效的孕期LGA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0-2011年医院感染日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对2012年医院感染日现患率进行预测.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收集某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日现患率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两年的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法和BP网络模型对2012年1月1日-4月30日的日现患率进行预测,并将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比分析预测效果.结果 某院2010、2011年平均现患率分别为5.26%、5.53%;两年日现患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月13-19日过节期间现患率最高,两年均值分别为l0.19%、13.53%,其次为10月1-7日过节期间两年均值分别为7.51%、6.98%;加权平均法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假期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高于平时,加权平均法和BP网络模型均能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但基于两年的数据加权平均法优于BP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感染防治措施,为临床抗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伴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症状,对其进行体液复苏、胃肠道营养、创面封闭及多器官功能的保护治疗。结果 106例重度烧伤患者,住院时间25~76d,75例治愈或明显好转,占70.8%,31例死亡,其中死于脓毒血症10例、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结论对于重度烧伤伴休克患者需及时进行有效的体液复苏、胃肠道营养、创面的封闭和多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定连续型资料的截断值,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纳入210例AAAD患者,53例(25.24%)发生术后肺炎。采用全子集回归共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男性(OR=2.21,95%CI:0.88~5.54)、慢性肺部疾病(OR=2.53,95%CI:1.12~5.74)、血小板分布宽度17.5%(OR=3.27,95%CI:1.57~6.78)、手术时长9 h(OR=2.76,95%CI:1.25~6.06)、机械通气时长99 h(OR=3.87,95%CI:1.63~9.18)和红细胞输注9单位(OR=1.69,95%CI:0.80~3.60)。构建的AAAD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789(95%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