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蛛毒素受体7 穿膜结构域蛋白1(ELTD1)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水 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 组织中ELTD1 表达和甲基化的差异水平,探讨 ELTD1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TIMER2.0 数据库评估ccRCC 免疫细胞浸润,筛选ELTD1 相关免疫 检查点基因,进行GO 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基因共表达分析、筛选与ELTD1 相关的基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ELTD1 在ccRCC 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TCGA-KIRC 队列中,ELTD1 的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呈负相关(R=-0.37,P<0.01)。 ELTD1 转录表达在ccRCC 患者年龄、T 分期、M 分期、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且高表达ELTD1 与较 长的OS 和PFS 密切相关(HR=0.55、0.63,均P<0.01),ELTD1 高表达是ccRCC 的独立保护因素。ELTD1 表达与B 细胞、CD4+ T 细 胞、CD8+ T 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浸润呈显著负相关(R=-0.16、-0.27、-0.25、-0.31、-0.27,均P<0.01)。GO 功能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在ELTD1 高表达表型中显著富集(均P<0.01)。ELTD1 共表达基因 的生存分析提示,其肿瘤抑制作用与共表达网络有关。结论:ELTD1 在ccRCC 组织中高表达和低甲基化是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且与免疫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值,为患者制订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入院时(受照后第5天)体重42.5 kg,受照后第172天(首次植皮术后)下降至最低为36 kg,此后逐渐回升,出院时(受照后第383天)体重基本恢复。血红蛋白入院时正常为135 g/L,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54 g/L,出院时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入院时偏低为0.5×109/L,受照后第58天恢复正常,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0.4×109/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41.2 g/L,受照后第172天降到最低为25.3 g/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前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0.22 g/L,受照第248天降至最低为0.04 g/L,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为0.17 g/L。肝功能指标入院时正常,胆红素指标略偏高,进行"全合一"肠外营养后约2.5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指标均逐渐升高,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受照后第294、308和342天使用代谢车测得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值,据此确定患者当日热能需要量。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损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是放射损伤临床救治的关键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识别肌少症患者的特征基因, 并探索特征基因在肌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高通量测序数据库下载与肌少症相关的编号为GSE25941、GSE38718与GSE9103的基因芯片数据, 筛选肌少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使用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相关功能分析, 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 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分析识别肌少症的生物标志物,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特征基因的诊断效能。在GSE28422外部验证数据集中进一步验证肌少症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最后运用分析工具CIBERSORT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识别出124个DEGs, DEGs主要参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和细胞因子活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发现, DEGs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基于机器...  相似文献   
4.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解决营养问题仍是临床实践中的挑战性任务之一。围放疗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与疾病介导的代谢紊乱、并发症及心理等因素有关,而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营养不良会降低放射治疗耐受性、准确性、治疗效果等,进而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医学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在围放疗期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与管理是必要且迫切的,需要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及急性放射损伤评估等,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并动态调整。本文在回顾、归纳、总结国内外现有头颈部放疗营养治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围放疗期的规范化营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解决营养问题仍是临床实践中的挑战性任务之一。围放疗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与疾病介导的代谢紊乱、并发症及心理等因素有关,而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营养不良会降低放射治疗耐受性、准确性、治疗效果等,进而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医学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在围放疗期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与管理是必要且迫切的,需要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及急性放射损伤评估等,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并动态调整。本文在回顾、归纳、总结国内外现有头颈部放疗营养治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围放疗期的规范化营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