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45篇
  免费   4151篇
  国内免费   3150篇
耳鼻咽喉   501篇
儿科学   448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3179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5006篇
内科学   3681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35950篇
特种医学   45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37篇
综合类   31200篇
预防医学   3539篇
眼科学   152篇
药学   10522篇
  266篇
中国医学   1137篇
肿瘤学   2633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2105篇
  2022年   1564篇
  2021年   2371篇
  2020年   2432篇
  2019年   3074篇
  2018年   2694篇
  2017年   2249篇
  2016年   2890篇
  2015年   3048篇
  2014年   5062篇
  2013年   5854篇
  2012年   6732篇
  2011年   6883篇
  2010年   6639篇
  2009年   6782篇
  2008年   6292篇
  2007年   6008篇
  2006年   5680篇
  2005年   5669篇
  2004年   5010篇
  2003年   4514篇
  2002年   3816篇
  2001年   3607篇
  2000年   2651篇
  1999年   2108篇
  1998年   1779篇
  1997年   1657篇
  1996年   1330篇
  1995年   1066篇
  1994年   872篇
  1993年   718篇
  1992年   645篇
  1991年   614篇
  1990年   454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360篇
  1987年   318篇
  1986年   263篇
  1985年   255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40篇
  1982年   142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01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22篇
  1975年   18篇
  196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对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胶原酶Ⅳ注入SD大鼠右侧 纹状体中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 等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后48 h 的Sirt2 的表达及炎症变化。利 用Hemin 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拟体外脑出血模型,并检测Sirt2 及炎症变化;采用短发夹RNA(shRNA)-Sirt2 沉 默Sirt2 在PC12 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手术后48 h 脑出血行为学评分最低。脑出血组Sirt2 的表达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L-6、IL-1β 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出血可以促进Sirt2 的表达和炎症反应,降低 Sirt2 的表达可减缓炎症反应。 关键词 脑出血;沉默信息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PTN)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MVD治疗的9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65例为单纯动脉压迫(动脉组),17例动静脉共同压迫(混合组),8例单纯静脉压迫(静脉组)。术后1 d、6个月、1年、2年,治愈率分别为82.2%、87.8%、90.0%、87.8%;其中动脉组治愈率分别87.7%、92.3%、93.9%、93.9%、85.3%;混合组分别为70.6%、 76.5%、82.4%、76.5%;静脉组分别为62.5%、75%、75%、62.5%。三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治疗PT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P-DCB成形术治疗的43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狭窄率[(12.03±2.15)%]较术前[(86.32±10.26)%]明显降低(P<0.05)。围手术期发生动脉夹层1例,无其他并发症。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症状改善43例,无变化例,症状改善率为95.3%(41/43);全部病人接受DSA或CTA随访,随访狭窄率[(16.1±3.12)%]与术后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1.6%。结论 P-DCB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联合尼莫地平血压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微创组(接受微创穿刺术)和联合组(在微创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降压),各组病例均30例。比较治疗结果:临床总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降低,FMA评分升高,并且联合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微创组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Qmean、Rv、V无指标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Rv均降低,Qmean、V指标均升高,治疗后联合组CP、Rv低于微创组,Qmean、V指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术后ADL分级Ⅰ~Ⅴ级基本无差异(P>0.05),但联合组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微创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微创组血压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配合尼莫地平降压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脑血肿及脑水肿,同时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2017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13-2017年医院急诊ICU共收治患者7 553例,305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4.04%; 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χ~2=7.363,P<0.001);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9.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3例占33.77%;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χ~2=35.089,48.656,8.833,30.513,77.580,P<0.001)。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结论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风险较大,标本来源以痰液占比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对349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163例(46.70%)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格、是否存在偏瘫及是否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内向性格及存在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医护人员应及时为高危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及预见性护理,防止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73-775
目的分析研究小骨瓣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为参照组,予以小骨瓣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预后疗效、术后颅内感染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工作中应用小骨瓣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方式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更大程度上清除血肿,提升手术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