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保护功能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行放疗的Ⅲ期NSCLC患者24例,分别行PET-CT和SPECT定位,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根据SPECT图像确定功能肺(FL)和非功能肺(NFL),FL是指放射性计数为最大放射性计数的30%以上(包括30%)的区域,其他区域为NFL。肺灌注受损分为4级:0级,无灌注受损;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2级,达1叶肺灌注受损;3级,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根据SPECT图像提供的肺功能信息制定IMRT计划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FL的照射体积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IMRT计划的肺组织剂量参数变化。结果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灌注缺损,其中肺灌注受损1级8例,2级6例,3级10例。根据SPECT提供的肺功能信息优化IMRT计划后WLV和FLV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FLV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优化后WLV10、WLV15、WLV20、WLV25、WLV30和FLV10、FLV15、FLV20、FLV25、FL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SPECT图像提供的肺功能信息优化IMRT计划以保护Ⅲ期NSCLC功能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治疗中α核素在细胞水平上非均匀微观分布对细胞S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α粒子的发射;基于连续慢化近似模型,根据α粒子剩余射程-能量的关系,采用插值法计算α粒子入射动能和出射动能,得到其在靶区内的能量沉积。以213Po为例,计算了不同细胞大小及核素不同微观分布(均匀分布、中心分布、随核素距细胞中心的距离线性递增、线性递减、指数递增、指数递减)下细胞对细胞的S因子。结果213Po均匀分布下的S(C←C)与Hamacher给出的结果符合得很好;不同微分布下的S(C←C)有显著差别。分析表明,核素不同微观分布所造成的α粒子在靶区内运动的平均弦长的显著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α粒子平均碰撞阻止本领的变化,是造成细胞S因子有显著差别的主要原因。结论放射性核素非均匀微分布类型显著影响细胞S因子的大小,在估算细胞吸收剂量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HIF-1α增强人肺腺癌SPCA-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RNA干扰乏氧诱导因子1(HIF-1)增强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构建干扰HIF-1α质粒pSUPER-HIF-1α,采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有氧与乏氧状态下RNA干扰HIF-1α的变化,用成克隆实验观察乏氧时RNA干扰HIF-1α对放射的增敏作用。结果在常氧和乏氧的状态下,RNA干扰HIF-1α引起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64%和76%;在乏氧的状态下,蛋白的表达下降。转染pSUPER-HIF-1α后的细胞存活曲线的D0值为2.5Gy,转染空白质粒细胞和空白对照细胞的D0值分别为5、0Gy和5、1Gy,增敏比为2.1。结论RNA干扰HIF-1α可以增加SPCA-1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因组医学与转化医学的发展,基因检测服务的作用初见端倪。通过基因检测获取个体的基因信息,结合生活行为习惯家族史等因素,预测易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以此达到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目的。把已经成熟的基因检测服务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将有助于打破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三级预防体系进一步前移干预关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量化分析后装治疗中,使用不同累积剂量计算方法导致的总剂量评估差异。方法:使用混合形变配准算法,对32例已完成后装插植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计进行108次形变配准,并计算每个患者的形变总剂量。根据膀胱和直肠的体积控制情况将32例患者分为体积控制组(18例)和体积未控制组(14例),计算比较组间累积剂量体积参数(D0.1 cc、D1 cc、D2 cc)和相似度系数(DSC),并与GEC-ESTRO推荐的分次间剂量累加方法相比较。结果:DSC随形变图像相对体积比值的增大而变差。体积控制组中,GEC-ESTRO推荐方法和形变累积剂量差异(DDIR/DGEC)较小。对于膀胱,体积控制组D2 cc的DDIR/DGEC最大值为1.05,低于未控组1.07;DDIR/DGEC最小值为0.91,高于未控组0.80。提示在使用形变剂量评估过程中,形变剂量值可能比GEC-ESTRO推荐的剂量计算方法偏高5%~7%或偏低9%~20%,偏高和偏低的原因主要为参与形变的体积差异导致剂量网格缩放。而D0.1 cc、D1 cc的DDIR/DGEC更接近1。对于直肠,控制组没有观察到DDIR/DGEC偏高的情况,D2 cc的DDIR/DGEC最大值为0.99,低于未控组1.06;最小值为0.80,低于未控组0.85,但未控制组平均偏高6%。而直肠的D0.1 cc、D1 cc、D2 cc的累积剂量比值都较接近,并且差异不如膀胱显著。结论:在后装治疗中,形变体积可以影响到形变累积剂量的计算结果,合理控制形变轮廓的体积不仅有助于提高形变的准确性,而且形变总剂量评估结果更稳定,建议在后装治疗过程中重视对膀胱和直肠的体积控制。  相似文献   
6.
7.
杨静  白雪  苏锋  赵凯 《浙江医学》2015,37(20):1674-1676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快速拉弧照射(RapidArc)技术之间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放射治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例鼻咽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均采取IMRT与RapidArc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采取统一剂量归一方法(PTVV=95%)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RapidArc技术相比IMRT技术有部分更高的靶区照射剂量(均P<0.05)。对于危及器官,RapidArc技术将会使脑干和脊髓受到更高剂量的照射(均P<0.05),其它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pidArc技术在剂量学上相比IMRT技术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杨静  庄蕾  曾剑  张丹红 《浙江医学》2022,44(16):1705-170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CTCAE5.0)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计算双肺剂量学参数V5Gy、V20Gy、V30Gy和平均肺剂量(ML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23例(21.5%),双肺V5Gy、V20Gy、V30Gy和M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AUC=0.756,P<0.01)、17%(AUC=0.731,P<0.01)、8%(AUC=0.728,P<0.01)和9.5Gy(AUC=0.7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根治性放疗的历史数据类似,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调强放疗(IMRT)技术应用于肿瘤放疗日益受到关注.骨髓对射线极其敏感,骨髓功能成像技术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IMRT技术可有目的地减少骨髓受量,降低骨髓的受照射体积,从而有助于降低放疗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铱192后装放射源在空气中刻度的散射因子。方法:PTW井形电离室放置在离地1 m高的支架上,测量在电离室外缘离墙距离5 cm到200 cm处进行,读数以200 cm处读数归一。按多步法、DGMP法和遮挡法要求在空气中用Farmer指形电离室在不同源室距(SCD)上对铱192后装放射源进行测量,遮挡法测量中在放射源和电离室之间放置6 cm厚度的圆锥台型铅挡,测得数据用Origin8.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分析。测量中读数均摈弃端效应、暗电流并做梯度修正。结果:井形电离室对铱192放射源刻度,读数在电离室和墙壁距离较近时受到墙面散射影响,电离室外缘离墙壁距离在1 m以上时散射影响可以忽略,Farmer指形电离室在空气中测量结果表明用Goetsch法和DGMP法计算,散射因子恒定与测量距离(SCD)无关且可以忽略,SF法的散射因子略小。结论:井形电离室刻度后装放射源需在最小散射情况下进行,在空气中用指形电离室进行刻度应对散射进行实际测量,遮挡法是较为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