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单链抗体 (ScFv )对重症肌无力 (MG )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 ,从分离自MG患者胸腺的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 )抗原结合片段Fab6 37构建单链抗体ScFv6 37。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ScFv6 37与刺激抗原人AchR的特异性结合活性以及与相关抗原大鼠AchR和电鳐AchR的交叉反应 ,应用竞争性ELISA测定抑制致病性抗AchR完整抗体IgG6 37与人AchR结合活性。结果发现ScFv6 37只能与人AchR结合 ,不能与大鼠和电鳐的AchR结合。对IgG6 37与人AchR结合的抑制率为 17 5 %~ 32 9%。表明单链抗体对AchR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鼠TIM2转基因H22肝癌细胞瘤苗在小鼠体内的成瘤作用 ,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构建TIM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 - TIM2,脂质体法转染H22细胞,制备得到TIM2基因修饰的H22细胞瘤苗,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成瘤作用.结果 成功得到TIM2基因修饰的H22 细胞瘤苗,免疫接种小鼠后,可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给予H22-TIM2接种的小鼠CD4亚群、CD4/CD8比值显著高于H22-EGFP 细胞接种组、荷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TIM2基因修饰H22细胞后,可显著降低H22细胞的体内成瘤性,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同时.在体内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探讨TIM2 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纹带棒状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探讨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筛选出7个管家基因(gyrAgyrBhsp65sodAsecA1rpoB、16S rRNA),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所得序列通过SeqMan软件进行拼接。采用DnaSP 5.10.01软件、Splits tree 4.14.2软件对管家基因的多样性及基因重组特征进行评价;采用MEGA 7.0.14软件基于序列型别(ST)采用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BioNumerics软件基于ST特征值构建最小生成树,并用eBURST软件分析ST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所选的7个位点在所有试验菌株中均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Splits tree表明所有纹带棒状杆菌的聚类一致,提示基因重组是推动纹带棒状杆菌进化的潜在动力;MLST将344株纹带棒状杆菌分成72个STs,85.7%的菌株形成克隆复合体(CC)结构,CC19形成了优势克隆复合体,但包含菌株数最多的ST为该克隆复合体中的ST16。ST具有一定的地域聚集性且与分离年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我国纹带棒状杆菌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CC19为优势克隆复合体。本研究建立的MLST分型方案可用于纹带棒状杆菌的分型,但尚需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isoprenylcysteine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Icmt)对舌鳞癌CAL-27和SCC-4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针对人Icmt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3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采用脂质体载体瞬时转染Icmt-siRNA抑制舌鳞癌CAL-27和SCC-4细胞Icmt表达,将实验组分为Icmt-siRNA-1组、Icmt-siRNA-2组、Icmt-siRNA-3组;同时将脂质体转染NC-siRNA作为阴性对照组,只加转染试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Icmt、K-Ras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K-Ras膜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yclin D1、p21、Akt、p-Akt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周期变化和凋亡能力。应用GraphPad Prism 8.2.1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qRT-PCR和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cmt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K-Ras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K-Ras膜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p21表达显著上调(P<0.05);Ras/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Akt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S期(P<0.05)。结论 体外沉默Icmt基因可有效抑制CAL-27和SCC-4细胞增殖且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K-Ras膜蛋白靶向膜定位,负性调控细胞周期和下调Ras/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对Lovo细胞和HUVECs增殖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黄素对Lovo细胞与HUVECs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双层小室观察大黄素对Lovo细胞迁移穿过单层HUVECs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40μmol/L大黄素对Lovo细胞和HUVECs增殖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能够降低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P<0.05),并显著减少迁移与穿过单层HUVECs的Lovo细胞数目(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肿瘤细胞迁移穿过内皮细胞的作用,提示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损伤模型,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BMMSCs-EVs)对于小鼠GC-1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尼古丁(0、8、16、32 μg/mL)处理GC-1生精细胞24、48、72 h,通过MTT实验筛选尼古丁诱导GC-1生精细胞损伤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将GC-1生精细胞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尼古丁+胞外囊泡组;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观察mBMMSCs-EVs干预前后受损生精细胞GC-1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32 μg/mL尼古丁作用GC-1生精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BMMSCs-EVs作用于尼古丁预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GC-1生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升高(P均<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胞外囊泡组生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mBMMSCs-EVs可以逆转尼古丁引发的GC-1生精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损伤以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香加皮水提取物诱导人食管癌细胞TE-13凋亡.[方法]利用MTT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并观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人食管癌TE-13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DNA水平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经香加皮水提取物处理的人食管癌细胞TE-13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新月状浓染区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各剂量药物处理组的肿瘤细胞均表现生长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50μg/ml香加皮水提取物处理组的抑制率达91.0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电泳条带.药物处理组的肿瘤细胞更多地被阻止于G2/M期,各剂量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变化,最大凋亡率可达20.3%.各剂量药物处理组的肿瘤细胞内的Ca2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香加皮水提取物可明显抑制人食管癌细胞TE-13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能改变该肿瘤细胞周期分布,阻止细胞周期于G2/M期.  相似文献   
8.
C型钠尿肽抑制大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uo HS  Cui X  Cui YG  Kim SZ  Cho KW  Li ZL  Xu WX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24(10):1021-1026,1062
目的:研究钠尿肽对胃动力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四道记录仪记录胃窦环行肌条的自发性收缩活动;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cGMP的产生量;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分析钠尿肽受体在胃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钠尿肽受体在大鼠胃的不同部位均有分布,但在胃窦部最多。ANP、BNP和CNP均能抑制胃窦环行肌条的自发性收缩,其中,CNP的作用尤为明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CNP的这种抑制性作用被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LY83583所削弱,而用cGMF敏感的磷酸酯酶抑制剂zaparinist预处理时CNP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CNP明显提高胃窦环行肌cGMP的浓度.用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断剂TEA预处理后发现CNP对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钠尿肽受体在大鼠的胃窦分布最多.CNP明显抑制大鼠胃窦环行肌的自发性收缩活动.CNP对大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抑制效应是通过cGMP途径实现的.钾通道也参与CNP对大鼠胃窦平滑肌的舒张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侃  周婷 《农垦医学》1999,21(1):29-3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案较多,意见不太统一。我院采用单纯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注法救治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为探讨糖尿病病人不同的类型、性别之间入院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是否有异;用统一的小剂量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肌特异表达的新激酶基因p9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扩张性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中的作用。方法以杂交瘤技术制备p93单克隆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直接法检测正常人与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中p93的表达状况及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了人p93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100 000;正常人及CAD、DCM、CHD、RHD患者血清中均有p93的表达;正常人血清水平对数值为2.32±0.19;4种疾病患者的p93血清水平(对数值分别为2.46±0.22,2.47±0.20,2.58±0.26,2.49±0.19)均高于正常人(P<0.05)。其中CH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AD组(P<0.05)。结论p93基因与这4种疾病均有密切关系,以CHD尤为突出。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上述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亟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