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高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术前评估指标在治疗方式决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近年来有关PTMC术前评估因素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中高危PTMC宜选择外科治疗,但目前对于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仍存在争议。穿刺细胞病理结果恶性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因素。手术时年龄<45岁、男性、高体质量指数患者,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多灶性与峡部肿瘤,超声下结节内部低回声、钙化、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以及BRAFV600E、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突变,这些因素均可作为术前评估PTMC的风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中高危PTMC术前风险因素的全面了解,能更加精确地术前评估并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术前评估情况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颈部局灶型Castleman病 (UCD)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 例PTC合并颈部UCD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该患者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倾向PTC,合并右颈侧区淋巴结肿大,行甲状腺右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及右颈II、III、IV、VI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声音嘶哑及低钙症状,术后 4 d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后病理证实颈侧区肿大淋巴结为UCD。结论PTC合并UCD极为罕见,且UCD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但手术切除多可治愈;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临床医生不仅需考虑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可能,还需警惕UCD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方法 收集近年来有关合并HT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未合并HT的PTC患者相比,合并HT的PTC患者可探及更多肿大淋巴结,但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仍存在争议;患者为男性、年轻以及肿瘤直径较大、腺外侵犯、多灶癌、BRAF基因突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高可作为术前评估合并HT的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极低回声、钙化和淋巴结钙化、液化、淋巴门消失等超声特征可以用来评估合并HT的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从本综述的结果提示,合并HT的PT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待探究,结合相关危险因素与超声影像特征可帮助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为早期发现转移淋巴结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男,32岁。2年前因肾功能衰竭透析3年,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记录描述完整切除双侧下位甲状旁腺,术后声音嘶哑;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由2700 pg/ml降至800 pg/ml。近  相似文献   
5.
6.
尽管外科手术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仍是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无论是术后短暂性还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严重的低钙血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早期诊断及预测临床意义重大。因甲状旁腺素(PTH)由甲状旁腺直接分泌且凭其半衰期短的特征,临床上PTH既能实时反映甲状旁腺功能,又能体现术中PTH快速检查的意义。甲状腺围手术期PTH的监测应用于临床,具有实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优势。然而,对于甲状腺围手术期PTH监测的临床实际应用意义目前亦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仍需要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来确认。总之,围手术期PTH的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及预测低钙血症发生,优化临床管理策略和方法,合理指导术后补钙方案。笔者对围手术期PTH监测的方法和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术机器人在甲状腺外科的逐步应用与推广,其入路方式已衍生出双侧腋窝乳晕入路、口腔前庭入路、单侧腋窝入路及耳后入路等。不同入路的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伴有的神经损伤类型、原因及比例等均有差异。本文现检索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相关文献,对不同入路所涉及的神经损伤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期更好地指导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历经40余年沿革,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2008年引入我国,尚处起步阶段,但已逐渐被外科医生认可,成为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重要辅助工具。期待中国神经监测技术在规范化培训、标准化应用、科学化发展下,进一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引领甲状腺手术进入精准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精准的肿瘤分期和风险分层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决策及术后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系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2016年发布的第8版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用于临床。相较于第7版,第8版进行了多处修改。笔者将第8版主要的更新要点及评估效果分别阐述,并综述学术界对其整体应用价值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旨在系统全面地评估第8版,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对该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肿瘤炎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淋巴细胞相关的炎症指数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淋巴细胞相关的炎症指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其中,NLR可以较好地反映碘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 DTC)病人治疗期间肿瘤活性的变化,LMR则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病人预后判断及临床决策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PLR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研究亦提示该指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上述炎症指数各有千秋,有望成为预测甲状腺癌预后新颖可靠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