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在保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上每年约有130万人诊断为乳腺癌,而有40万人死于此病[1]。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病死率居第四位或第五位[1]。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创、保乳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射频消融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2]。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乳腺癌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其独特之处,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中有较大的优势。1治疗设备及条件1.1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植入时间分为短暂植入和永久性植入两种。短暂植入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为初始剂量率高的核素,如192Ir,60Co,137Cs,198Au,高活度125I,剂量率一般为0.5~0.7Gy/h。短暂植入治疗使用的核素由于释放高能量,临床应用应注意防护。永久植入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为初始剂量率低的核素,如125I,103Pd,剂量率一般为0.05~0.1Gy/h。这些核素由于释放的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于防护,对医护人员的损伤很小[3,4]...  相似文献   
2.
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7例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行术中超声引导^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11例行胃肠或胆肠短路术。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肿瘤,利用术中超声探及肿瘤大小、范围,确立进针方向和范围。插植粒子针边界外放1.0~1.5cm,避开血管和胰管,间隔1cm。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隔1cm。^125Ⅰ粒子活度为0.40~0.70mCi/颗,D90为110~160Gy。6例术后4周加外放疗,2~3Gy/次,5次/周,总剂量39~50Gy。5例术后顺铂+吉西他滨化疗,2~4周期。结果20例伴有上腹部疼痛患者,粒子治疗后有17例疼痛完全或部分缓解,有效率85%,显效时间1~30d,中位起效时间5d。全组局部控制率为74%,Ⅱ+Ⅲ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15%,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Ⅳ期1年生存率为8%,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3例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5颗粒子迁徙到肝脏。3例术后6周到6个月出现乳糜瘘,2例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复发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没有感染和胰瘘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疼疗效,部分局部晚期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术后气胸发生率的因素.方法 观察82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198例发生气胸的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CT发现气胸198例,发生率为24.1%.发现植入针进针平均深度、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合并肺不张、植入针道数目、手术时间、进针角度及肿瘤直径7个因素与术后气胸发生率相关(χ2 =10.293、11.463、5.310、8.868、13.348、9.326、16.504,P<0.05).其中COPD患者176 例术后发生气胸65例(36.9%);植入针进针的深度<6 cm(205例)、8~12 cm(378例)及>12 cm(238例)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9例(14.1%)、98例(25.9%)、71例(29.8%);植入针道数目<5(183例)、5~10 (408例)、>10(230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例数分别是31例(16.9%)、92例(22.5%)、75例(32.6%);手术时间<10 min(198例)、10~20 min(412例)、>30 min(211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7例(13.6%)、101例(24.5%)、70例(33.2%);合并肺不张患者132例术后发生气胸的19例(14.4%).其中前4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76、2.147、1.827、2.368,P<0.05),最后1项是气胸的保护因素(OR=0.367,P<0.05).结论 当病灶离胸壁远,患者合并有COPD,术中植入针道较多的患者,粒子植入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胸发生的可能,减少穿刺针数目及加快手术时间,可使CT引导下经皮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气胸发生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与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震宇  王俊杰  赵勇 《癌症进展》2008,6(3):236-24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结合并激活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亦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其中,应用最多的是IGF-IR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世界多发肿瘤之一,最新癌谱调查显示,大肠癌居于所有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大肠癌术中植入和术后复发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笔者对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是世界多发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60万人死于肝癌。我国是世界肝癌高发国家,肝癌发患者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50%以上,在我国肿瘤发病谱中排第二位。肝癌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皆不甚让人满意,患者生存状况很差,平均生存期从诊断起不到6个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放射性粒子植入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对肝癌的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1,2]。现对其做一综述。一、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的条件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属于近距离治疗的范畴,一般需要四个基本条件。1.放射性粒子:粒子种植治疗包括短暂种植和永久种植两…  相似文献   
7.
当今是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发展迅速的时代,X射线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以及影像融合技术的出现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了工具[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 Gy照射组、5 Gy照射组、10 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 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照射结束后48 h收集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双染色法测量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单染测量细胞周期. 结果 照射后48 h,照射2、5、10 Gy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74%±1.63%、46.27%±3.82%、32.58%±3.6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7%±0.19%(q=7.594,P<0.05;q=28.059,P<0.05;q=19.447,P<0.05).空白组细胞G2/M期阻滞的比率26.44%±2.53%显著低于照射2、5、10 Gy组34.61%±2.79%、59.84%±4.96%、42.59%±3.21%(q=4.039,P<0.05;q=16.513,P<0.05;q=7.985,P<0.05). 结论 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主要通过凋亡杀伤CL187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主要机制为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227.7±29.8)Gy,D90(130.8±13.6)、(134.8±12.8)Gy,D100(106.4±10.6)、(110.7±11.8)Gy,CI(0.75±0.06)、(0.74±0.04),EI(22.7±5.8)%、(24.3±4.8)%,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21.3±6.8)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术前术后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12个病灶均采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20~140 Gy,比较术前治疗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中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包括D90D100V90V100V150以及术前计划粒子数量和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和术后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多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计划要求,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